5月25日的晚上9點左右,在明尼蘇達(Minnesota)州的最大城市Minneapolis, 發生了一件震驚全美,引發社會巨大動蕩的事件,非裔黑人George Floyd因警察跪頸過度執法而窒息死亡。事件發生後,非裔黑人憤怒上街遊行抗議,進而演變成打砸搶的暴力事件,在全美多個城市,商店被砸被搶,街道慘遭塗鴉。
事件進一步發展到要移除有種族歧視之嫌的美國曆史人物雕像,最有影響力的是坐落在Virginia 州Richmond市,monument 大道上的美國著名將軍Robert E Lee的雕像(圖8,9)。 Robert Lee是美國南北戰爭中,維護奴隸製的南方部隊司令官。總統Trump在twitter中發文反對這樣的行動,“You can’t change history, but you can learn from it”,(曆史無法改變,隻能從曆史中學習)。曆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即使推倒了Lee將軍的塑像,也無法抹去曾經的南北戰爭,曾經的奴隸製,曾經的種族隔離。隻有記住曆史,才不會重蹈曆史的覆轍,
北美除了印第安以外的其他族裔,當年都是為了種種原因,主動漂洋過海,來到北美尋找新生活,隻有非裔是一個例外。黑人是被販賣到美洲大陸的奴隸。美國黑人的平權之路漫長而艱辛,從南北戰爭廢奴開始,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達到高峰,經過一個多世紀的不斷抗爭,黑人終於破除了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實現了平等地獲得教育,就業和參政的權利。
黑人反對歧視的示威風潮,激起了華裔對種族歧視不同觀點之間的交鋒。年輕的耶魯大學三年級學生Eileen Huang發表了“我們和非裔站在一起”的公開信。在美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華裔,對種族歧視的感受和觀念,和成年以後來美的華人有很多不同。Eileen的信,讓我有了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黑人的反警察暴力的遊行。
來美以前,我在單一民族的環境中長大,對不同種族和諧相處,幾乎沒有切身的感受。對於黑人奴隸生活的了解,來自《湯姆叔叔的小屋》中的故事,對黑人曾經所遭受的種族隔離,從Martin Luther King(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講《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中,而略有所知。前幾天,朋友推薦了一部電影《Green Book》(綠皮書)讓我對種族歧視有了很深的體會,因而也更能夠理解Eileen Huang的立場。黑人一路走來,有很多心酸忿滿的遭遇,然而這不是打砸搶暴力行為的理由,我覺得真正地消滅種族歧視,需要像電影中的Dr Don Shirley那樣,擁有良好的教育和職業,並積極參與改變社會。
《Green Book》是2018年的電影,贏得了2019年91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男配角。以$23百萬的製作,獲得了全球$329.7百萬的票房。這部電影是基於真實故事改編。1962年的美國,種族隔離在南方依舊盛行。Dr Don Shirley是一個黑人鋼琴家,受過良好的教育,在紐約過著十分富足,堪稱奢侈的生活。他要在10月份去南方巡演8個星期,因此雇傭了在夜總會做保安的白人Tony作為他的司機。電影就是講述了他們路上的故事。
上路之前,組織巡演的唱片公司給了Tony一本綠皮書,這是黑人出門的旅行指南,這本綠皮書標明了南方各地接受黑人的旅館,餐館,酒吧等地方。當時南方仍然是種族隔離製,黑人隻能在指定的旅館過夜,指定的餐館就餐。在巡演南方的各個城市時,Tony看到了Dr Shirley的換衣間隻是一個儲藏室,Dr Shirley不能用酒店的洗手間,而被安排在室外樹叢裏,Dr Shirley不能在西裝店試穿西服,Dr Shirley 不能在他晚上要表演的酒店餐廳用餐,這些林林總總不公平的待遇,讓Tony對種族隔離有了切身的體會和不滿。
電影中有一個令人震撼的鏡頭,Tony在換輪胎,Dr Shirley靠在車上,和公路對麵在農田裏勞作的黑人無言相望,巨大的階層反差,映射在雙方的眼睛裏。其實隔離一個人的,不僅僅是種族,還有階層,還有教育程度。這讓我想起另一部也是基於真實故事的電影《hidden Figure》,這是描寫1961年,在NASA工作的一些黑人女工程師所受的的歧視,以及她們取得的成就。
巡演的最後一站是Alabama州的Birmingham,這是真正的南方,和Dr Shirley一起巡演的是兩位白人藝術家,Tony在和他們一起吃早餐的時候,問他們,為什麽Dr Shirley 要來到南方,忍受這些不公正的對待,他在紐約市表演,有更好的收入。同行的白人藝術家告訴Tony,6年前的1956年,黑人鋼琴家Nat King Cole來到Birmingham表演,因為演奏了白人的歌曲,在台上遭到了暴力襲擊。白人藝術家說“我告訴你,因為天才是不夠的,要有勇氣去改變人心”。
改變人心,改變被歧視的境遇,需要的是能力,勇氣。絕不是靠打砸搶可以得到的,Dr Shirley 對Tony說,” You never win with violence”, (暴力不能取得勝利)
真實故事的結尾是,巡演結束後,Dr Shirley 和Tony都回到了各自的生活,並一直保持友誼,直到兩人在2013年相繼去世。
兩部片子反映的是同一個時期的事情。包括廁所隔離的內容也有,還因此美其名曰你有了自己的廁所,所以反映了與白人平等,甚至白人家婦們為此發起運動,作為社會進步的象征,如今看讓人感覺無恥,但在當時就是“先進”。
這種生活華人從來沒有經曆過。
Exact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