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音樂,生活中不可或缺。

(2015-07-26 07:20:40) 下一個
從傍晚小憩中醒來、我慵懶的倚偎在鬆軟的枕頭裏,望著西斜的夏日抹在樹梢的金輝,任憑思緒信馬由韁地馳騁。一聲輕滴,朋友從微信上送來了殷承宗1970年的《黃河協奏曲》鏈接。

我喜歡古典音樂,在家裏做家務的時候,常常放上古典音樂做背景音樂。我喜歡在做瑣瑣碎碎的家事時,讓屋子裏飄蕩著優美的旋律,音量開到似有若無,在耳邊輕輕繚繞。一次朋友夫婦來訪,驚訝於我聽古典音樂,說現在很少人聽古典音樂了,他們也是古典音樂愛好著。記得國內讀研的時候,夏天的某些日子,晚飯後去上晚自習,路過的食堂的喇叭裏,會放一個小時的古典音樂,很多學生駐足聆聽,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校園風景。那時我常倚在自行車上,靜靜地聆聽,一種淡淡的情愫,會在心底輕輕地滑過。對古典音樂的愛好,就是啟蒙於那些美好的校園夏日。

殷承宗的《黃河協奏曲》,由李德倫指揮。1970年,正是文革時期。殷承宗身穿中山服,帶著文革時期特有的像章演奏。可我驚訝他的發式非常漂亮,即在今天也不過時。不能想象,那個時代,還會有這樣高水平的鋼琴演奏會。當時29歲的殷承宗青春勃發,滿腔熱忱,以嫻熟的技巧,把這部《黃河》演奏的回腸蕩氣,激情昂越,讓人振奮,感動,心潮澎湃。從殷承宗對《黃河》音樂的詮釋和注入的精神力量,我似乎聽到了他內心的情感和追求.....

為了比較,我又聽了朗朗演奏的這曲《黃河協奏曲》。他們之間的差異太大了。朗朗的演奏沒有那麽多的激情,聽不出那種從心底發出的呐喊和抗爭,社會環境和個人經曆形成了對音樂理解上的天壤之別。我現在對有的發燒友要收集所有著名交響樂團對某個樂曲的演奏,有的發燒友隻聽某個樂團的演奏有了更多的體會。同樣的樂曲,不同的演奏家會賦予它不同的生命,而每一個聽眾也會從中獲得不同的感悟。不像歌曲有歌詞,古典音樂通過旋律,音符,節奏,強弱來抒發情感,而對音樂詮釋和理解每個人大不相同。這種別樣韻味的魅力,讓人心醉神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秦臻 回複 悄悄話 十全老人 發表評論於 2015-07-26 09:50:04

“從心底發出的呐喊和抗爭”!!拿著一瓶“特侖蘇”牛奶,皺著眉頭,晃著油乎乎的肥臉,表情一副蛋疼樣的人真懂嗎?“不是所有奶牛都叫特侖蘇!” “不是所有奶牛都叫特侖蘇!”
==============================================================
哈哈哈。。。。。
十全老人 回複 悄悄話 “從心底發出的呐喊和抗爭”!!拿著一瓶“特侖蘇”牛奶,皺著眉頭,晃著油乎乎的肥臉,表情一副蛋疼樣的人真懂嗎?“不是所有奶牛都叫特侖蘇!” “不是所有奶牛都叫特侖蘇!”
婉妮 回複 悄悄話 我也是經常一邊幹活一邊聽古典音樂。非常讚同你題目所言。祝好。
虔謙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寫出來!我也是感同身受。這是我在另一處對讀者評論的回複: “這個東西,像演奏黃河,需要有一份對本民族的理解、閱曆、愛,如此等等,這個假不了的。 ”
那個演唱會也許就是周恩來去聽的那一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