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指青雲

麗日金輝披彩虹, 悠然靜心望長空。淡飯粗茶不覺苦, 筆指青雲響玲瓏。 身居喧囂大都市,念在方外聽雨風。
正文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015-10-31 02:43:46) 下一個

唐詩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也是一座燦爛奪目的藝術寶庫。尤其是盛唐的邊塞詩,意境高遠,大氣磅礴,韻調優美。不僅格調豪壯,而且朗朗上口,廣為 傳頌。今天信手打開了一本《全唐詩》,映入眼簾的恰好是盛唐的邊塞詩人王之渙所寫的《涼州詞》,詞中的名句“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像一幅美麗 的畫卷,使人感到心潮澎湃,氣吞山河。它表現的是一種靜態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語出王之渙的《涼州詞》(其一),原詞是:“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 關。”翻譯成白話文就是:黃河滔滔奔流,消失在遠處白雲之中,孤零零的一片城池坐落在萬仞高山之中。羌笛為何要吹出哀怨的《折楊柳》的古曲呢,這是因為自 古以來春風是吹不到玉門關的。首句設想奇特,好像是溯流而望。這與詩仙李白《將進酒》中“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的視覺方向相反。在如此山長水 遠天高地闊的浩翰背景中,一片孤城形影孤單,兀然獨立於萬仞群山之中。而那條黃河則如絲如帶一樣把藍天白雲、孤城、群山係結在一起。這多像一幅潑墨寫意的 邊塞圖畫!詩人把一座城說成一片城,以一片對萬仞突出孤獨之感:孤城如一葉扁舟在翰海中漂泊,如一朵白雲在天地間淹滯,正如戍守者那孤獨無奈的情懷。這偏 遠荒涼的邊塞啊,春風都不肯光顧,而人卻要背井離鄉地在這裏苦熬歲月。寥寥數字,就形象的勾畫出了人世間的艱辛,突出了一個“怨”的主題。

根據唐人薛用弱《集異記》記載:唐朝開元年間王之渙與高適、王昌齡到酒店飲酒,偶遇梨園伶人唱曲宴樂。三人便私下約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詩篇的情形 定詩名高下。結果三人的詩都被唱到了,而諸伶中最美貌的一位女子所演唱的就是“黃河遠上白雲間”。王之渙因此甚為得意。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壁”故事。由 此看來,王之渙這首《涼州詞》在當時已成為廣為傳唱的名篇。

這是一首流傳千古的著名詩篇,從中反映了西北邊塞的寂寞、荒涼的情景。王之渙這首詩寫出了戍邊士兵的懷鄉之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 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了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人的一生中要經曆生老病死或生死離別,在各種磨難之中要想走出 困境,保持一種樂觀豁達的心態是非常有益的。唐詩的熱情豪放,充分體現了盛唐精神,是那個時代的最強音,也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寶貴的遺產。背誦唐詩,振奮精 神,是古今中華文人所特有的一種精神樂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