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沒在東北生活過,曾祖父是安徽人是北洋軍軍官帶兵駐守在營口。遷家後住在“瓦楞寺”附近的“老一局”胡同。上世紀88年我去營口出差,找到了一位知道老地名的老人,居然還找到了父母年輕時生活過的兩個院落。正房一套兩邊是廂房,望著蒼黃淒老的建築·陌生熱情的主人,仿佛再現了當年的景象:廂房裏儲存著凍肉·酸梨·糧食,地窖裏放著紅薯·蔬菜,正房門廳裏放著水缸·積酸菜的大缸·大鍋·灶台和十幾口人用飯·哚食海鮮·····。是結合父母零敲碎打的談吐中拚湊出的圖片。
祖父從小在關裏生活有幾個拜把子兄弟,想最終回到關裏。因此,從大伯到四叔前四個該成家的媳婦都是關裏人。母親從嫁到再返回關裏,充其量在東北也就生活了10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的重任由母親承擔起來,由此掌握了其他人所不具備的東北菜的技能,包括酸菜。
積酸菜基本的條件是天氣不能太熱菜葉會發黏;也不能太冷,水和菜凍成一塊,拿取不方便·發酵的慢。在北方一般是在臘月初開始積。我住家是凹形8間人住房,中間不住人全封閉的部分是走廊。住人的房間冬天有火爐,走廊就是特別理想的製作地。大白菜下來以後,我幫家裏多買上幾百斤專門作積酸菜用。走廊裏常年放著一口多半人高的大缸,天氣適合後把白菜搬進來,去掉外麵不好的菜葉和菜根,在菜頭順著菜身切十字形約三分之一菜的長度。把菜放到熱水裏沾一下,特別是菜頭防止它鑽芽。放在缸裏碼嚴實後放滿水,菜不能露出水麵,因此上麵橫上幾顆木棍壓上幾塊大石頭。不知原因,有時母親會放上把鹽。一般陰曆年前變酸逐步可以開吃,年後是大吃的時候。
積好的酸菜取出後,擠幹水撕下一片片的葉子,外層葉子太厚可在葉頭片上一兩刀,再從葉頭到尾切成絲。因人口多,一頓起碼要放三顆菜的量進大煮鍋裏。輔料有凍豆腐·蘑菇·粉條·白肉等勁煮的材料。白肉是帶皮的有肥有瘦的豬肉,先煮熟但不要爛放在外麵冷藏,隨吃隨取。用時把肉切成片和其他料一起進鍋,再放些蔥薑鹽即可,開鍋後一般煮上半小時。調料用鹵蝦油拌醬豆腐,熱騰騰·香噴噴·滑膩膩,營養豐富·口味極佳·略有酸頭極易消化,既是菜又是湯。冬天家裏人經常圍坐在一起,喝酒吃菜,最後一道大餐就是饅頭和它。
每年還有親朋好友來,母親也相送一些。根據需要還可以續做,把新的白菜放在缸底,舊的放在上麵,舊的缸裏水不變。用酸菜維係的親情,隨著大家散落世界各地,再像以前吃上一次難上加難,留下是美美的香香的酸酸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