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男兒

回首往事,與大家分享。
正文

前塵往事-務農憶趣(15)

(2015-05-29 07:14:07) 下一個

紅房子法式西餐館

    每次從崇明回上海休假,我們這幫赤腳兄弟一定會相約出去撮一頓。在鄉下清淡慣的人,到了上海都像餓狼似的。可是那年頭大家阮囊羞澀,拿不出幾張花花票子來大吃大喝,所以對上哪一家館子特別挑剔,要把那有限的錢花在刀口上。

    有一次大夥兒突發奇想,議決去開一次洋葷,上西餐館!文化大革命暴風驟雨的前兩年,西餐館是封資修的典型,自然關門大吉。但風暴過去之後,不知怎麽地又恢複了起來。幾家著名的西餐館如靠近外灘的德大,淮海路上的天鵝閣,南京路上的凱士林,和陝西路上的紅房子,好像都重新營業,也有生意。畢竟偌大一個上海,上千萬的人口,這十個手指數得過來的幾家西餐館,還是容得下的。

    紅房子西餐館在上海以經營法國菜久負盛名,我們誰都沒有去過,所以決定上紅房子。那是坐落在陝西路和長樂路交叉口的一幢兩層樓的小房子,紅色的外牆顏色有些暗淡,牆角邊攀緣著墨綠的爬山虎藤枝,優雅中透出些許滄桑。我們七隻“崇明蟹”(上海人對崇明農場青年的蔑稱)沒有見過西餐館是什麽排場,有些底氣不足,悄悄進得店去,不料整個餐館空無一人,昏黃的燈光映著鋪了白色桌布的餐桌,寥落而寂寞。店裏的侍者忽然看見進來一大幫小青年,如獲至寶,急忙趕過來照應。那是一位年過半百的大叔,滿臉洋溢著和藹的笑容,十分殷勤。我們囁嚅著表明來意:想來開開洋葷。大叔一聽,笑得更加燦爛,說“既然如此,小弟弟們且隨我上樓來”。我們興奮地跟著大叔拾級而上,樓上是雅座,布置更顯精致,臨窗而坐,窗外便是寧靜的陝西南路。路邊高大的法國梧桐枝葉幾乎拂到窗玻璃上,一片清涼的綠蔭滲進窗裏,微風吹過,樹葉沙沙地響,似乎數說著滄桑曆盡的感慨。在文化大革命的火紅年代,居然還保留著如此資產階級情調的處所,真令人有“今夕何夕”之感。

    反正沒有其他客人,侍者大叔的服務就特別周到。刀叉擺將上來,看著我們這般土佬手足無措的窘相,大叔幹脆做開了示範,一五一十地教大家如何擺放刀叉,左右手如何持拿刀叉,如何喝湯,如何用湯勺,湯喝到將盡時,如何將盤子端起一側,用湯勺自內向外刮那些最後的湯汁。。。。。。整個地上了一堂西餐館禮儀課。那天吃什麽完全忘記了,但意外地在侍者大叔那兒接受了一次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教育,卻是銘刻在腦海裏。我們每人花了五塊錢,又吃又學,真正物超所值。

    吃完飯,真心地謝過侍者大叔,跨出門去。想起明後天又得回到崇明,重拾那赤腳朝地,赤膊朝天的營生,不覺又悵然若失。。。。。。。。。。

    前幾年回上海,想去紅房子重溫舊情。朋友說,紅房子已經遷移新址,搬到淮海路上了。興衝衝趕去,隻見光鮮亮麗的門麵,俗豔的亮紅色,金燦燦的門把手,往日那一份透著優雅的高貴蕩然無存,頓時便冷卻了懷舊的意趣,索然離去。心想,當年那位侍者大叔一定也已經退休了吧?即便還在,這種氛圍,他也會感覺不舒服的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SDUSA 回複 悄悄話 同感。20年後重臨紅房子,大失所望。
徐福男兒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巫山疑雲' 的評論 : 謝謝來訪。時代變遷太快,失落感難以避免。
巫山疑雲 回複 悄悄話 難得讀到這樣的好文章!我第一次去上海是1980年,大學二年級,立刻就迷上了。現在去上海,那種情調喪失殆盡,常常感到失落。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