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來,既然不去中文學校,自己學,學的內容自然有別於中文學校。基本上說就是專門真對中文學校不重視的地方。我認為中文學校的孩子最缺的,一是識字量,二是語感,這恰恰是我們學習的重中之重。
畢竟女兒是海外出生長大的,完全沒有在中國生活過。剛開始,孩子毫無語感,隻能從海外教材開始--《中文》和《漢語》(這兩套教材可以網上免費下載)。孩子有了語感後,就都用中國的讀物。我並不喜歡中國人教版《語文》,太政治化了。但畢竟書是死的,人是活的,選用了其中部分比較經典的文字。
我用了《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作為快速識字的手段。講到快速識字,我還用了古詩,對聯,古文名句。使用古韻文的好處是識字效率很高,因為古文字基本不重複,短短一篇比現代文認識的字多得多,而且朗朗上口,方便記憶。需要說明的是,我都是隻用其中盡人皆知的部分,畢竟不少東西都不合時宜了。
解決語感,就隻能是海量的閱讀。我目前使用的主要以下幾類:
1. 笑話故事。有不少現代中文熟語,很有必要讓海外孩子知道,否則,真的讓人笑話了。
2. 成語故事。很重要,現代文裏用得很多,可海外孩子最不會的,應該是這個了。
3.十萬個為什麽。這也是中文學校很不重視的,可現代生活離不開“克隆”,“疫苗”,“基因”,“乙肝”,“光合作用”等等科技詞匯。
這就是我們家的“書海戰術”教學法。歡迎建議,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