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老朽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和平裏的回憶

(2023-04-07 00:07:04) 下一個

 

和平裏位於北京東城區東北部,曆史上是元大都城的北垣,明清及民國時期為北京城外郊區,20世紀50年代初這裏還未開發,相當荒蕪。1952年,為紀念"亞太和平會議",和平裏就此誕生,比我出生早了許多年。之後,交通部、化工部、煤炭部、中央樂團、化工學院等大單位相繼落戶,政治、經濟、文化氣氛非常濃厚。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煤炭部我去過多次,經常給我爸爸跑腿取東西,從左家莊乘18路汽車,交道口換104路電車即可。

從和平裏發車有13路汽車和104路電車,不知道坐過多少回。104路路過王府井,下來逛百貨大樓和東風市場,順便看看王府井前一站八麵槽的體育用品商店。閑著無聊就坐13路過車癮,一直開到三裏河,路途遙遠,單程從頭到尾好像是兩毛一分錢,最貴的了。那個年代一學期學雜費小學兩塊五,中學五塊錢。紅果小豆冰棍三分,奶油冰棍五分,大雪糕一毛。

家境尚可,母親給我們很多零花錢。家裏樹長子權威,零花錢由我掌握。弟弟想要紅雙喜乒乓球拍,五塊錢一個,我跑到八麵槽體育用品商店給他買回來。妹妹乖巧小很多,上中學以前沒有錢的概念,需要什麽張嘴說一句,兩個哥哥就給辦了。我有兩塊錢一張的學生月票,沒事就坐公共汽車,有時候坐24路到錄米倉總後勤部,母親工作的地方。喜歡從總站上車搶坐司機旁邊的位子,憧憬哪天也能開開車子。

若論“小區”的概念,和平裏可以說是北京市的榜首,當年住和平裏的同學挺自豪。就像清末民初那會,京民三品官,得瑟!我所在的新源裏隻有二十來棟樓,相比較和平裏,根本就是雲泥之別,不值一提。和平裏是北京市第一個有規劃開發居民社區,分成一到十四不同小區,幾百棟樓是有的。在整個北京市範圍裏,比傳統的胡同平房有氣派,顯得現代化,大有一樹梨花壓海棠之勢。

往北出三環路是太陽宮和四季青人民公社,春寒料峭、夏日驕陽、秋拾玉米穗、大白菜冬藏。雞鳴雜吠犬,嫋嫋垂柳風。曾經熙熙攘攘遍布小攤販小餐館的和平西街,今天變成雙向多條線大馬路川流不息,一望無際的廣闊天地換成了拔地而起的千百座樓房。

和平裏地區的住房大體有平房、筒子樓、單元樓等形式,都有我的同學。相對於平房筒子樓,單元樓更為先進,是那個時代高級、富裕、上等的代名詞,隻有機關單位的部分職工才能入住。

隨著千家萬戶居民遷入,和平裏相應的服務設施也與時俱進,副食店、照相館、百貨商場、電影院等等民生設施齊全。和平裏商場在當時相當時髦,紅色外牆金色大字,從高檔典雅的星海鋼琴,到按斤兩可買的便宜八寶醬菜,應有盡有。社區小餐館一份肉末燒豆腐八分錢,二兩的燒餅兩分錢一個,那也沒什麽生意,芸芸眾生在家裏做飯吃更便宜。偶爾見到農民兄弟進城倒賣雞蛋,下餐館打打牙祭,要一碗白開水,八個燒餅,一份肉末燒豆腐,狼吞虎咽,風卷殘雲。在物質匱乏的年代,和平裏商場仍然不缺牛羊肉供應,令人垂涎欲滴,普通漢族不能購買,供應少數民族,新疆維吾爾居民樓和民族出版社在附近不遠。還有磚角樓、朝師、百靈寺、市政一公司、電表場......很多地方都成了模糊的記憶,有誰還記得第五俱樂部呢?

和平裏第五俱樂部曾經是和平裏地區著名的電影院,七十年代年代第五俱樂部上映的故事片電影票也就一毛錢。正片之前先放《新聞簡報》專題紀錄片,類似現在的新聞聯播,都是當時的建設成就,歌舞升平。或放一些科教片,就是我爸爸所在的科影廠出產的片子。有電視之前,平民百姓的娛樂活動少不了看電影。北京有三大電影製片廠,北影新影和科影。除了北京電影製片廠,我們的下一代大概不知道新影和科影為何物吧?中央新聞記錄電影製片廠和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是也,當然還有屬於軍隊係統的八一電影製片廠,這些都已不付存在。科影廠成立晚,主要骨幹來自八一電影製片廠,我們的樓五個單元裏有四個屬於科影職工,我父親和很多同學的父母來自八一電影製片廠。一單元十五戶是音樂研究所的專家教授研究員,挖掘並整理出曠世名曲二泉映月的楊蔭瀏就住在那個單元的一樓,老先生經常獨自在涼台閑坐,分發糖果給我們一群整天玩耍的兒童。

文化大革命期間,不但物質生活簡單平淡,精神食糧更加饋貶,當時的電影有這麽個說法:

朝鮮電影-又哭又笑;

越南電影-飛機大炮;

羅馬尼亞電影-摟樓抱抱;

阿爾巴尼亞電影-莫名其妙;

中國電影-新聞簡報;

美國電影-根本看不到!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少小青澀,芳華靚麗,中年忙碌,老來回首。俱往矣,安於故俗,溺於舊聞,幾十載彈指一揮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4)
評論
老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王大人胡同' 的評論 : 謝謝來訪
王大人胡同 回複 悄悄話 謝謝您寫和平裏。爸媽家現仍住和平裏南口北小街豁口那兒,我從小就去第五俱樂部看電影,我爸單位發票。還記得小時候有個“九百間”的稱號,應該隻是指南口那片兒。
hongshankou 回複 悄悄話 老朽 發表評論於 2023-04-08 23:04:31
回複 'hongshankou' 的評論 : 在美國我們是近鄰,OC

哈哈, 這近鄰好像比工體首體還遠:)

老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ongshankou' 的評論 : 在美國我們是近鄰,OC
Tina_芬蘭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ina63' 的評論 : 那個舞廳好像叫JJ潔潔之類的吧?
hongshankou 回複 悄悄話 從未去過工體,太遠,首體常去。不過,13路汽車和104路電車都坐過。

HQSB在在東岸恭喜發財,俺就在SD同祝
老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QSB' 的評論 : 我們是近鄰,以前亮馬河阻斷去三裏屯,我們去工體看球要從東直門過去。
HQSB 回複 悄悄話 嘿老朽, 知道你是城裏的大地主,沒想道你也是朝陽區的(北京市).你住新源裏,我自三裏屯長大. 還記得工體嗎,上世紀七十年代, 年輕人沒啥愛好,就是踢球和看球.那時外國球隊和國家隊對壘,就在工人體育場,球賽散場,人山人海,人氣真是旺.不過那時來的球隊,多是亞非拉球隊,尤其黑非洲居多,踢球就一個字,野.
看了和平裏的懷舊文,忽然想起工體,兒時的記憶.
在東岸恭喜發財
老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hongshankou' 的評論 : 謝謝老鄉來訪
hongshankou 回複 悄悄話 也是北京老鄉。可俺是山裏人。。。
老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問好老鄉,我對和平裏也沒什麽印象了。
清漪園 回複 悄悄話 朽兄的第一張黑白照片中的那個樣子的樓房在我小時候的照片裏出現過,俺也住過和平裏呢。我媽到老年都在叨叨住在和平裏時生活的方便。不過我對和平裏已經全無印象,離開那裏時我年紀太小了,記憶的碎片中有一片,我爸背著我在傍晚時分走向黑黝黝的樓房。。。
老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ina63' 的評論 : 現在都沒有了,人員分配到電視台等相關單位。
老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jay_walker' 的評論 : 我沒去過第5俱樂部看電影,隻是路過很多次,謝謝留言。
Mina63 回複 悄悄話 記得新影和科影都搬到了新街口北大街,兩個單位共用一個一個廠址。80年代在那裏開了一個迪斯科舞廳,是很火爆的。
jay_walker 回複 悄悄話 在那嘎達生活工作10年,記得在第五俱樂部看的紅高粱,出門聽旁邊的大媽破口大罵說電影不道德。
老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其實我對和平裏並不是很熟悉,有同學住那裏,跑同學家玩,謝謝來訪。
老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百萬莊大俠' 的評論 : 科影是西二樓。我曾經給中小學同學寫過幾篇新源裏的故事,太不知名的地方,也就沒有發表。
老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Tina_芬蘭' 的評論 : 有些地名都沒有了...
老朽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老鄉好,馬上去歐洲,先飛法蘭克福自駕,目標Strasburg,月底飛倫敦上郵輪兩星期。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我們家以前也住在和平裏好幾年,就在中央樂團的對麵。周末經常跑到化工部去看露天電影。13路汽車我最熟悉了,它是當時北京市唯一的一路頂一個大氣包的汽車,開得超猛。我每天從景山學校放學後,坐電車去地安門轉13路汽車。一看見一個大氣包汽車,就知道13路車來了。那會兒104電車名字還是4路電車,70年代以後改了。
百萬莊大俠 回複 悄悄話 從文中看:你應該是新源裏西八樓的吧(新影的宿舍樓)北京城市規劃最失敗的一筆,就是破壞了原有的城市風貌(左家莊如此,和平裏如此,百萬莊也是如此)像北京這樣一座世界級的曆史名城,它應當是有曆史記憶的,原來那些留有溫馨記憶的建築物消失後,許多遊子從海外的回到故鄉後嘴上雖說--變化真大,但在心裏卻不免感到--陌生與失落!
Tina_芬蘭 回複 悄悄話 跟著您的線路回了一次家,北京變化太大了,現在回去我估計隻記得曾經住過的地方,其他的地鐵線,公交線都不清楚了,唉!
無法弄 回複 悄悄話 老朽,我們是老鄉,我在和平裏住了30多年,那裏過去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你說的我都知道,抹不去的記憶!我剛從和平裏回來,還沾著仙和平裏的氣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