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到處是雕塑,屋頂有,牆上有,窗邊站著,門口豎著。女神遠比男神多,大多不愛穿衣服。如果羅馬許願池還崇尚白衣飄飄,那麽巴黎大皇宮更偏愛自然之美。
這一點在羅浮宮也被證實,文藝複興之前,女人是聖潔的,悲天憫人,慈祥寧靜。拉斐爾們開始讓她們微笑。而到了法國16,17世紀,人徹底解放,隱約有淫靡隻風。
有稍許的例外,奧賽博物館藏著莫奈的“草地午餐”,紳士淑女,衣服穿得好好的。可剛轉身,馬奈也有一副野餐畫,又回到老路子。天才如馬奈,也不能免俗,哈哈。
與希臘羅馬不同,巴黎的女神不那麽象神,在頎長與豐滿間平衡,有fertilization的母性光輝。名畫“自由引導人民”中,隻是一個世俗的普通女人,沒有宗教的背書,讓一般女人有了神的味道。
巴黎對女性的推崇無以複加,就連送到紐約的也是自由女神。不知道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女孩子對自己的身體,女性的社會角色,以及兩性關係中女人的引導作用,到底有多大影響。但在匆匆的走過中,巴黎女人多是自信和曼妙的。
那巴黎的男人呢?藝術品中難覓蹤跡,凡爾賽宮供著的王侯將相過於高大上,看不出性格。印象派喜歡畫普通人,性格是有了,力量又不足。
在塞納河的橋墩上,協和廣場的噴泉池裏,有幾個男神,肌肉如岩石,虯髯象樹根,但遠不如佛羅倫薩的震撼。
有說巴黎男人浪漫。似乎不準確。一般來說,浪漫的人不幹實事。比如,拉丁美洲是浪漫的,有情歌王子,魔幻作家,其他乏善可陳。但在巴黎,以及法國,男人在藝術上的貢獻自不必說,自然科學領域還頗多建樹。就連最嚴謹的數學研究,法國曆史上大師數不勝數:拉普拉斯、拉格朗日、柯西、費馬、傅立葉、笛卡兒、泊鬆,伽羅華,龐加萊……
當我站在埃菲爾鐵塔下麵,仰頭看著縱橫交錯的鋼梁,以及密集繁複的鉚釘,震憾的是力學和美學的完美結合:鐵太少了,支撐不夠,鐵太多了,又厚重醜陋。設計上,是顛覆的想象力。工程實現上,是了不起的奇跡。想想100多年前,魁北克鐵橋還會垮塌的。
法國還是思想輸出國。近兩年,國內甚是推崇托克維爾。而美國的民主憲政,也大量抄襲了法國人的書。
所有這些,僅靠浪漫是遠遠不夠的。也許,巴黎人更多的是自在,在自由的核心下,身心各方麵徹底解放,沒有禁區的大腦飛得更高更遠。
盡管不是純浪漫,但巴黎的夏天還是戀愛的天堂,不用說塞拉河畔涼風習習,埃菲爾鐵塔下草木森森,就是路邊隨處可見的cafee,也有執手相望的情侶,凝眸深情。
站在凱旋門的中間,回望羅浮宮,香榭麗舍大道正好穿過摩天輪的圓心,那一刻,我有邪惡的聯想,拿起手機,哢哢兩下,第一張是綠燈,第二張已經紅了。是誘惑,還有警示?
巴黎,真實夢幻。
我想你在畫畫唱歌的時候能有體會。
每個人都是理性感性的綜合體,比例如何為最佳分配,歸結為一個哲學命題。人生中針對不同的事和物,感性理性又如何分配,多多少少決定了一個人的生活態度和方式。感性是自由的不受約束的,理性卻需要在經曆成長中不斷的認知,感悟並調整。
偏愛自然之人 認為 終結之美存在於客觀世界裏。更象是孤獨的探索者,理科生居多。
看重人文之人 認為 人之本義在相互的愛中。是抱團的啟示者,文科生居多。
玫瑰同學,又畫畫又唱歌,表麵文藝,內核該是理性的。
--以上言論相當於算命,未必準,反正我也沒收你的錢。
同意你說的, 讓我想到那句:“the artist's feeling is his law”。
前陣子,我的好友告訴我今年她要去法國旅遊,問我如何?我說:值得一去,不過不如我想象的那麽美好:)
從藝術文化美學的角度來講,法國獨樹一幟。要從人的浪漫戀愛的最佳空間來講,因人而已,我本人可能更喜歡大自然多過人文:)
巴黎是有大城市的亂和老城市的破,但難得的是文化的獨特和堅守。現在美式文化盛行,法蘭西又成孤島。孤島上走一走,會發現好多詞匯被重新定義,象:女人,男人,藝術,愛,性,創造,自由,生活,生命,閑適,,,
每次看到有文章說到巴黎的浪漫,我就鄙視一下自己:)
2001年去巴黎,感覺到它100年前的奢華與文化,不過市區裏的小偷以及有些街道上的異味,讓我決定提前返美,發現還是喜歡美國的幹幹淨淨的大農村:))
不過巴黎人確實比較fit,估計與飲食量,步行比較多有一些關係。
多說一句,現代的學科分類太細了,人的知識本不應有學科之分。
瞧你給我出的主意!
有去健身的衝動。
林妹妹有的是才情,悟性奇高,你真帶過去,她會立馬參悟巴黎真髓,不再以袖遮麵,直接寬衣解帶,,,,,,
還是要相信林妹妹!
如果是我,題目改成【好想和巴黎女郎談一場戀愛】!
試想一下,和林黛玉去巴黎怎麽談戀愛,走到哪裏都會來上一句:羞死人啦!
戀愛哪裏都可以談,但巴黎一定會讓你分泌更多的【荷爾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