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同學們為紅包瘋狂。感慨之餘,問題來了:人的自發行為由什麽驅動?
性,第一個答案瞬間冒出。這要歸功於弗洛伊德老爺子的研究,有例子佐證,薛定諤在整他那著名的方程時,頻繁與女友幹那事。也有反例,牛頓終生處男,偉大的三大定律與性掛不上鉤。以我暗黑的心理揣度,弗老爺子的學問是為當時歐洲貴族混亂的私生活找理論依據。性隻是延續種族,在文明發展方麵貢獻甚微。電影亂世佳人有一個情節,白瑞德醉酒後憤怒的將斯佳麗扔到床上,鏡頭一轉,第二天早上,女主在床上愉快的哼起了小曲。看電影時,我還小,對這一前一後的邏輯轉換百思不得其解。(當然,我們所相信的邏輯經常是偏見的幫凶。)後來才開悟,如同大爆炸帶給宇宙背景溫度,性在身體中留下了溫情和慵懶,有助於在其後產生富有創見的建設性思想。
既然性難堪大任,誰來接棒?好奇心。與生具來,人有探求未知的渴望。佛說初心,老外講stay foolish, beginner mind ,這些都可以歸於好奇心。與性惠人惠己(也可能傷人傷己)的間歇性強刺激不同,好奇心伴隨我們一生,無負作用。可惜峰值在出生那一刻,孩提時期就快速衰減,隻有少數人能將好奇心在高位維持一生。最近的例子是研究孿生素數的張益唐。老張他老婆遠在加州,也沒有潛規則女學生的消息,生活中少有性。他離群索居,不會有下麵要說的存在感需求。他隻有強烈的探索欲望。老張的啟示尤其重要,因為性有生理製約,這方麵我們已日過正午,而好奇心卻是可以激發提升的。
如果對上述兩項都沒興趣,上帝仍然有plan B – 刷存在感。人社群而居。量子物理裏有個著名的薛定諤貓,大意是盒子裏的貓是生是死隻在打開盒子的那一刻才能決定,在人觀察它之前,是又生又死不生不死。簡單引申一下,個體生命的存在,由他人定義。如果別人不知道我的存在,我就與死亡無異。所以,是人總會刷存在感,而且刷的欲望逐年增強。
好了,現在我們有三個錦囊,盤點一下該怎麽用。我們這個歲數,性已過巔峰,順其自然,無需強留,留也留不住。張藝謀在黃金甲,李安在色戒,都有對慢慢逝去的某種東西的挽留,我們隻看到了其間的蒼白。好奇心能保持生命的活力,值得好好修煉。再不濟,就到微信群裏多發言,刷一下存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