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日記

在這裏分享一下我在美國的日常生活隨感及家庭見聞,此博客純屬個人愉樂。
個人資料
北美新疆妞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The long Walk》影後感

(2025-09-23 18:00:55) 下一個

看《長途跋涉》這部電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它不像一般的動作片,沒有血腥的打鬥,但那種直擊人心的殘酷,卻讓人感到一種無法言喻的壓抑。

根據斯蒂芬·金的原著小說《長途跋涉》,比賽全程是400英裏。行走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表,因為比賽會持續到隻剩下最後一個人為止。但整場“跋涉”是一個不眠不休的過程。我猜想作者對這種不設終點線的設定,正是為了最大限度地考驗參賽者的身體和精神極限。

說到底,這50個年輕人為什麽選擇參加這場必死的比賽?我一直覺得,他們都不是為了什麽英雄夢,而是為了一個最樸素也最絕望的理由:求一個破局的機會。 在他們所處的那個世界裏,也許生活已經困頓到讓他們願意拿命去換一個“任何願望”的虛假承諾。這場比賽,與其說是一場遊戲,不如說是一場在絕望之下的豪賭。

而電影最核心的線索,其實就是那場無止境的步行。在片子裏,鞋子比任何人都重要。這場“長途跋涉”的可怕之處,就在於它將人所有的複雜情感、身份、夢想都剝離了,隻留下一個最原始的指令——往前走。你不再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僅僅是一個為了生存不得不邁步的軀殼,Walk or Die?

但最讓我感到震撼的,也是我反複回想的一幕,是最後隻剩下47號和23號時,他們之間的對視。那一刻,所有的競爭和求生本能似乎都消失了。他們互相看著對方,眼睛裏沒有了勝負,隻有一種超越語言的理解和共情。這不再是簡單的“你死我活”,而是一場對人性的終極拷問:我是該選擇自己活下去,還是成全你活下去?這兩種可能性都指向了人性的光輝麵。他們可能在想:“我們都走到了這裏,不如我倒下,讓你帶著我們的希望走下去。”這是一種犧牲;又或者,他們是在托付:“如果我真的走不動了,你是唯一可以幫我完成最初心願的人。”這是一種信任。

在我看來《長途跋涉》這部電影最令人動容的,是即使到了最後一刻,在那雙磨破的鞋子和疲憊的軀體裏,人性最光輝的一麵——那份為他人著想的友誼和勇氣——依然閃耀著光芒。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