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過三萬多天。當我們開始認真審視和計算這個數字時,往往已是中年。在這個短暫而奇妙的旅程中,我們難免會與一些巨大的挑戰相遇,比如“癌症”——一個曾令人聞風喪膽的詞匯。
在我接觸的人群中,有許多人攜帶這樣或那樣的癌症,甚至有人身患多種。幸運的是,多數人都能在早期的健康檢查中發現病變細胞,並通過手術、基因療法、生物製藥等多種方式進行積極治療,將身體的疾病狀態努力推向平衡。在美國,乳腺癌等許多癌症在早期發現後,治愈率已達到很高的水平。這告訴我們一個核心道理:早發現,早治療,是我們心中永遠不能動搖的秤。
當然,我們也要保持開放和審慎的態度。麵對野外的雲芝、木蘑菇,我們需保持敬畏和謹慎,非專業人士絕不應隨意采摘食用,哪怕知道它們可能有功效。從我了解到的醫學方麵來說,在治療方式上,無論是現代的西方醫學、傳統的中醫、還是輔助性的氣功或精神療法,其核心目的都是將人從有病的“非正常”狀態,導向健康、平衡的“正常化”(Normalization)狀態。我們要相信人體是一個奧秘而精準的整體,保持放鬆和積極的精神麵貌,或許能為身體帶來意想不到的回轉。
人總是要慢慢老去,我們需要接受這是生命的一個過程。有人選擇“該吃吃,該喝喝”,從容老去;有人則提前為自己買好了墓地,認為這是盡早打算,省得給孩子們添麻煩。當聽到這些“冰涼”的安排時,心中難免會一震,但這種主動規劃,何嚐不是一種對生命盡頭最大的從容與豁達?
我們曾經以為手上有足夠的時間可以揮霍,卻不知道這些日子都是一去不複返的。當我們真正明確意識到時間有限時,已是“催催老矣”。如今已過五十,距離退休還有十年光景,回首卻仍心懷感恩:上天對我何其厚待,讓我能成為一個妻子,一位媽媽,擁有一份糊口的工作。雖然每天早晨7:30就要準時到單位,但這份忙碌也成了“苦中作樂,日日為福”的日常。
能吃,能喝,能睡,能笑,能唱,能跳——這世間最簡單的能力,卻是多麽強大的恩賜。就我而言,不畏懼生命中的任何一個階段或挑戰,而是要用最大的感恩去擁抱當下,去享受所擁有的每一個幸福的一天是多麽幸運啊!
願你,我帶著開放的心態,對疾病保持警惕但不對生活心生畏懼,這也就是我們能給予這三萬多天最好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