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中華文化中汲取力—《習近平用典》序言

(2015-02-28 00:46:33) 下一個

“不忘曆史才能開辟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隻有堅持從曆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向世界發出了傳承和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聲音”,引起了廣泛共鳴。

“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夙夜在公”,2012年11月15日,在那場舉世矚目的記者見麵會上,剛剛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以清新質樸的話語,打動了無數人。後來成為媒體高頻詞的“夙夜在公”,正是出自《詩經·召南·采蘩》。

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習近平曾指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裏來的,要到哪裏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著目標前進。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等,都傳承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這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係列重要講話、文章、訪談等,形成了獨具個性的風格,人們愛聽、愛讀、愛看,海外媒體紛紛稱之為“習式風格”。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習近平的語言之所以引人入勝,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他善於運用古代典籍、經典名句。從諸子百家到唐詩宋詞,從孔夫子到毛澤東,旁征博引、畫龍點睛,總是給人以思想啟迪、精神激蕩。

學習習近平的文章、講話、著作等,一個最為深切的感受就是,他善於用典,常常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不斷激活優秀傳統文化,賦予其鮮活的當代價值與意義。

比如,以“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明確為政必須維護好群眾利益,用“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說明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道理,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述領導幹部從自己做起的重要性,借“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製”凸顯改革創新的意義,凡此種種,不勝枚舉。從精心用典中,我們可以感悟“以百姓之心為心”的宗旨意識、“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的政治智慧、“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的務實精神。什麽是共產黨人的無私情懷,什麽是執政者的深謀遠慮,品讀字裏行間,已經不言而喻。

習近平多次倡導,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上下五千年,縱橫數萬裏,對經典名句信手拈來、運用自如,展現了高超的思想能力和高度的文化自信。用典過程,其實就是在打造一張張中華文化的金質名片,向世界講述著一個個精彩的中國故事,這正是“讓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的生動範本。

古人說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共產黨人讀書作文,更會把目光投向幹事創業、治國理政的大境界。用典背後是“治世”,用什麽、如何用、效果如何,既是領導能力、治理思想、執政風格的折射,也是把古人治理智慧運用於治理現代化的當代實踐。

當今中國正在進行深刻變革,尤其對於各級領導幹部來說,全麵深化改革需要鑒往知來,攻堅克難離不開曆史啟示,為政用權缺不了理想信念的鈣質。因此,學習用典,不隻是記住幾句名言、了解幾個典故,更應像習近平總書記那樣,由此推開門、邁開步,不斷深入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寶庫。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誌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走進文化、加強學習、提升素養,我們想問題、辦事情,就會更有底氣、更有信心。

“站立在960萬平方公裏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曆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千年未有之巨變,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我們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順應時代潮流,保持定力、增強自信,就一定能積跬步以至千裏、積小流以成江海,在實現中國夢的曆史接力中,寫下我們這一代人的絢麗篇章。

(來源人民網,作者係人民日報社社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Miss_舞者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愛亂跑' 的評論 : 積跬步至千裏,積小流成江海。
Miss_舞者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歡顏展卷林中坐' 的評論 : 有問題並不代表不能進步,認識到,有規劃才會有做為。變革期的中國更要求我們的寬容和耐心。
歡顏展卷林中坐 回複 悄悄話 中華文化講究誠信,寬容。
中共先拋棄謊話連篇,鬥爭心態,再談中華文化。
愛亂跑 回複 悄悄話 中華文化複興 是個巨大的工程 不是一, 二代人就能搞清楚 意大利文藝複興也花了幾乎200年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