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家

(2015-02-16 14:19:34) 下一個
出國11年,回家15次,而這15次沒有一次是春節期間回去的。但是無論公事還是私事,每次都回老家陪父母短住幾天。對兒子的經常回家,父母當然是滿心的歡喜,可隨著次數的頻繁,我也看出父母眼中的疑惑,以前在鄭州工作那陣,一年也就春節回一次家,現在人在國外反而經常性回家。是不是外麵發展不順心了?是不是家庭鬧矛盾了?從他們的眼神中,我讀出了這種擔心,雖然父母並沒有明確問我。其實這兩個問題是天下所有父母對子女的擔心,一方麵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另一方麵希望子女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和睦。如果因為後者而沒法回家,父母一般也沒什麽怨言。不知道別人的父母怎樣,我的父母經常一句口頭禪:好好過日子,忙就不要回來了。現在一年兩次的回家,而且是從國外,父母能沒有猜疑嗎?
隨著生活的不斷變遷,對於我來說,家的概念一直也在動態變化著。在鄭州上大學那四年,家在那八百裏秦川的陝西關中,如果周圍同學說陝西不好,我肯定跟他急。大學畢業後留在鄭州,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並且正式有了一個河南的戶口本。90年代中期那幾年,社會上突然刮起了一股歧視和醜化河南人的歪風,什麽千萬不要相信河南人防火防盜防河南人等等,每次在外出差或者開會,如果聽到這樣的言語,我肯定爭個臉紅脖子粗,河南人招誰惹誰了?不自覺我已經屬於一個河南人了。出國以後,家的外延放大到960萬平方公裏,家的內涵無限升華,而且家前麵還多了一個字,國和家連在一起,國在前,家在後,先有國再有家。隨著年齡的增長,一邊是對她霧霾的空氣、不安全的食品的抱怨和牢騷,一邊是對她產生越來越深的眷戀。我可以對她說三道四,但是絕對不允許老外們對她詆毀。這不僅僅是我,這應該是海外所有華人,所有留學生的共同心聲。出門在外,國就是家,家就是國,這不是愛不愛國的問題,也不是因為受到什麽教育,更不是精神層麵有多麽高大上,這是一種潛意識,是我們的本能。
羊年的春節馬上要到了,現在國內每年一度的恢弘壯闊的人口大遷徙又上演了。無論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無論是西北人,還是東北人,也無論是漢族還是回族、蒙族、壯族等其餘五十多個少數民族,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春節回家。縱觀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無論曆史怎麽演繹,時代怎麽改變,科技怎麽發達,也無論是農業文明、工業文明,還是現在的網絡時代,滄海桑田,什麽都可以改變,但春節回家的步伐永遠沒有停止。回家是興奮,是激動,是對過去一年忙碌的總結,也是來年繼續上路的小憩。其實,回家最根本的動力是團聚,和父母團聚,和親朋好友團聚,而團聚才是中華文明最為核心的價值觀之一。世界上曾經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三大文明早已淹沒在曆史的長河中,而唯有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不曾間斷,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團聚而不分離是中華民族一個共同的基因,並世代相傳。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華民族一直在分分合合中前進,曆史證明,凡是大一統時代,人民安居樂業,國家興盛繁榮;凡是四分五裂時代,人民生靈塗炭,文明躑躅不前。人心思聚,是每個中國人內心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麽199771日和19991220日的夜晚,人們熱淚盈眶,人們歡呼鼓掌,整個國家處於一個節日的氣氛,這是對回家的期待和團聚的渴望。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在哪裏,家就在哪裏。家是溫馨的港灣,家是靈魂的歸宿,家是幸福溫暖的源頭,家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載體。香港、澳門已經回家多年,在這個大家庭內部,有過新婚蜜月的歡聲笑語,也有過七年之癢的吵吵鬧鬧,但不管哪種,都是自家人生活的一種常態,外人無法幹涉也無權幹涉。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隔海相望卻沒法團聚,這個大家庭還差最後一員,家人們都在耐心等候,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回家不需要理由,不回家才需要理由,說得非常好,我也想用這句話回答第一段父母的擔心和疑惑,我回家沒有任何原因,就是想看看您們,這個春節前沒能成行,春節過後一定回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famugo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覓音' 的評論 : 是的,人幹嘛要活得那麽累?怎麽高興怎麽來
覓音 回複 悄悄話 我覺得不回家也不需要理由。需要理由就是覺得有點理虧。人幹嘛要活得那麽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