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寫意

幾個洛城好友集思廣益,甘作老農,老圃,耕出一方淨土。
正文

山青水秀話泰寧 伊犁

(2015-04-06 13:01:57) 下一個
十月底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在廈門大學舉辦雙年會,會後廈門大學安排我們去遊泰寧。我們在廈門北站坐動車去泰寧,三個半小時才到達。泰寧鎮在福建西北,武夷山南麓,全鎮人口隻有四萬餘,大部份是客家人,民風淳樸,森林資源豐富,出產杉樹,竹子,農產品有芋頭,竹筍,水稻,並藥材等等。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一千三百年的古鎮歸化,近代被改為泰寧,據說古鎮的居民歷來好學,在宋朝便出了二狀元四進士二十三舉人的勝事。朱熹李綱等宋代學人曾在此講學。小鎮接壤江西,民風深受贛,閩,客家文化的影響。我們車子走過,看到路旁的房子絕大部份是白牆黛瓦馬頭牆,淡雅美觀,多麼像在宏村看到的古代徽式建築。 這裡地形特別,屬於新生期約8000萬年前形成的丹霞地貌,所以是觀看丹霞地貌的好景區。 屬於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整年雨水豐盛,在十一月的初秋,眼前一片青山綠水,溫暖如春,聽說整年都可以來此旅遊。
(一)上清溪竹筏漂流
我們到泰寧用完午飯後,便被旅遊巴士帶到上清溪乘坐竹筏。郊區四周被青山環繞,走向一條慢緩的溪流,水光瀲灧,安排好六人一組,踏上竹筏,穿好救生衣,各自坐在竹椅上,腳放在橫著的竹竿上,以免弄濕鞋子。前後站著一個撐篙的艄公,前麵一個年輕人,後麵中年人。竹筏是用幾根粗長的竹子綁成一排,左右兩排合併。隻覺涼風撲麵,水流潺潺,我們各自手握相機,捕捉兩旁快速移動的風景。狹窄處隻容筏身擦過,寬處可容兩條竹筏平行。景色變化無窮,有時前麵幾塊巨岩擋路,來一次九十度急轉彎後,又是一個奇峰或淺灘,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美不勝收。有些懸壁型如屏風,如乳峰,如飛鷹的大翅膀,也有如仙人,如菩薩,如坐佛等等。更奇怪的是這些石壁上雕刻了密密麻麻的大小洞穴,有很大很深的,有圓的方的,寬扁長短不一,也有如蜂窩,如壁畫,雖說都出於水的侵蝕,風的吹打,加上天崩地裂的造山運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絕非我們可以想像。聽說此處丹霞地貌形成的時間短,表麵還沒有被歲月磨平,對地球來說8000萬年隻是新生期,我們的一生又如何跟眼前的山水相比呢。友人把腳浸在水裡,我也脫鞋,水很清涼,更覺與自然融為一體。背後的艄公一直在不停講話,指點經過的每塊巨岩高峰的名稱,還獻唱山歌,欲製造熱鬧氣氛,其實我們寧願聽著流水聲,投身在美景當中。
(二)大金湖遊船
大金湖景區麵積136平方公裏,南北長8000米,東西寬3000米,是1980年建立的人工湖,作為水電站與蓄水庫。湖麵波光粼粼,我們一百多人上了一艘輪船,分上下兩層,大家都喜歡爬上二樓, 湖中島嶼星羅棋布,四圍被青山環抱,碧水丹山,風景絕美,湖中的小島或山崖,刻鏤著歲月的痕跡,有流水蝕刻的畫圖,也有風雕的塑像。山的形狀層出不窮,貓型的巨石,觀音菩薩臨水而立,仙壽赤壁,玉柱峰等等。船緩緩而行,反映著清晰的倒影,我們享受暖暖的陽光,涼涼的清風。船不久停在一個碼頭,我們去參觀甘露寺:一座建設在懸洞穴頂上,不用一片瓦的寺廟。大家沿著小路走,踏進一道滄桑的石門,左右對聯:“層層樓閣一柱擎狀元還母願,滴滴甘露萬人飲觀音賜吉祥”。往裡抬頭看,依稀看到洞頂上的紅色木造樓閣,拾級而上,看到一跟很粗的紅色圓柱,被稱狀元柱,說是唯一頂著懸崖上的建築支柱。在宋朝這裡本是一座小廟,有一位婦人來此求子,並許願如兒子他日高中狀元,她會花錢擴建此廟,山洞有多大,寺廟就有多大。果然後來她的兒子高中,他履行母親的心願。在洞頂建寺難度很高,他聘請全國名師,才有人想出用一柱支撐一個倒三角形的微妙構造。在石壁與石壁間的空洞,築起一層層的佛殿與樓閣:大雄寶殿,甘露岩寺等等,設計精巧,自然與人工融為一體。一座座樓閣,看似獨立,卻又相依無縫。 聽說這裡一向香火旺盛,數百年來觀音菩薩有求必應。名為狀元柱,古時來此祈求功名的書生一定很多。
(三)寨下大峽穀遊覽
在2004年才被外人發現。是由三條峽穀首尾相連而成,呈環狀三角形,分懸天峽,通天峽,祈天峽。起初以為像美國大峽穀,大概一天也走不完,幸好這是小峽穀,我們走完才兩小時。三條峽穀是經過幾千萬年流水的侵襲,山體移動,重力剻塌等等地質作用而形成。沿路可以看到赤壁,洞穴,巷穀,線穀,堰塞湖等地貌。我們跟導遊沿著石子路往裡走,眼前是連綿不斷的竹林,竹子很高很直,遮擋了日光,穀裡透著幽深的涼意。走著走著,左邊就出現一排高不見頂的懸崖峭壁,岩麵上刻鏤了很多凹進去的大小洞穴,天穹岩就是一個奇景,倒懸的紅色岩壁,仰頭看,是一個凹進去橢圓型的蓋,頂上聚積數百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洞穴,如天穹上的星星,密密麻麻,都是經年累月滴水穿石的結果。經過通天峽時,步道狹窄,冷氣撲麵從深縫而來。雙腳踏在小石板上,溪水在腳下流過,冷冽而清涼,陽光從樹梢間射下,照亮了穀底。聽說山上有很多草藥,夏天在石縫裡開遍野生的蘭花。沿途多奇景,如雲崖天碑:是大自然幾千萬年雕朔成的筆直岩麵,像通天巨碑,如一部記載大自然的神祕歷史,我們讀不懂,唯以謙卑的眼神仰看。堰塞湖:一邊是直立的巨石,一邊是半圓型的步道,水清如翡翠。倚天劍:矗立在一座高峰旁,頂部指向天穹,原來是被切開從天而降的一塊垂直的山體。
(四)尚書地古建築群
在泰寧古鎮中心,俗稱“五福堂”。我們從尚書巷進去,是一條明清古街。尚書第建於明朝萬曆末年,約400年前,是福建省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佔地近兩萬平方米。它是一座典型的泰寧傳統“三廳九棟”形式排列的古建築群。呈長方型,一字排列,前有甬道,後有花園,共有房間120間,坐西朝東,庭院前的甬道分南北二門進出,甬道設五重門樓,全宅門額都嵌有石匾,從南端起分別題刻著“尚書第”,“柱國少保”,“四世一品”,“禮門”,“義路”,“曳履星辰”,“依光日月”,“都諫”等字樣。主宅五棟,輔房八棟,除廳堂,天井,迴廊外,共有120房間,建築佈局嚴謹,全是用磚石木結構,處處呈現巧妙精美的木雕石雕磚雕,走廊,天井全用花崗岩石板鋪設,廳堂鋪方磚,天井有雕刻的石柱,花架和石水缸。門樓全用條石構築,牆麵柱梁上精雕人物,飛鳥,花草等圖案,並用重疊鬥拱構成。它是明代建築藝術的珍品,有江南第一民居之美譽。尚書第由李春燁所建,李春燁任明末兵部尚書兼太子太師,四十六歲中進士,為官十一年,連續晉升十四級,可謂仕途騰達。他在五十七歲時,借母親九十壽辰辭官回鄉,事母至孝,宅內有皇帝賜給李氏家族的匾額:四世一品:四世人享有一品官的待遇。另有“孝恬”,“清朝師柱” , 清正廉明,中流砥柱)等匾額讚揚李尚書的美譽。
在泰寧一共三天遊覽,如匆匆過客,無法細細品嚐清越的山水,豐厚的人文氣息。著名的泰寧十景,我們隻涉獵四處。泰寧是一塊風水寶地,希望有朝一日,再重訪當地的明勝古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