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說中醫模型之八卦

(2019-12-17 09:20:34) 下一個

八卦是《易經》裏麵記載的符號,是《易經》的基本概念,它描述的是自然現象的動靜狀態。每個卦由三個爻yáo組成,共有2的三次方種組合,一共是八卦。8種符號,排列方式不一樣,就是不同的八卦,而排列方式也並非隨意的,例如最常見的兩種八卦排列方式,便是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還有更多的排列方式,例如連山八卦,歸藏八卦。

如此眾多的八卦,到底和中醫有什麽關係呢?要回答這個問題當然首先必須弄清楚易經這個係統到底是用來幹什麽的。首先說《易經》這本書的成書時間大概是西周時期,而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成書時間大概是在西漢,比《易經》晚了近800年時間,所以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易經》並不是專門為中醫量身打造的。

《易經》中的八個最基本的符號可以代入不同的的意義,例如自然象征,家族關係,身體器官,方位等等。用於描述每個符號之間的關係和它們的演變過程,符號代入的內容雖然變化了,但是它們之間的關係沒變,有了關係,就可以根據現在的狀態推演將來的狀態,這個就是《易經》存在的意義。所以可以說它是一本哲學著作,也可以說它是一本數學著作。

中醫裏麵有一句話叫“ 中醫不可不知易,易者不可不明醫”,那中醫到底看上了《易經》的什麽特質呢。除了前麵說的關係、演變過程的推演,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平衡。中醫是平衡的醫學,人體自然狀態下的平衡一旦被打破人就會生病,而醫者的任務就是重新恢複這個平衡,其實並不是去治疾病本身。

針灸中,很多係統采用的是先天八卦係統。看看上麵先天八卦的圖,任何兩個相對的卦象一定是平衡的,也就是說陰爻和陽爻是相對的(例如乾卦的Trigramme2630 .svg,對著是坤卦的Trigramme2637 .svg)。任何有疼痛或者不適的地方被認為是陰陽互易了,想要變回來很簡單,隻需要在對應點上也做一下陰陽互易就可以了。例如周爾晉先生的的人體X型平衡自然療法,和李柏鬆先生的八字治療法采用的就是這個係統。

後天八卦和先天八卦不一樣,除了整體平衡之外,它還描述了卦像之間周而複始的演變。所以八卦運用上,主要還是以後天八卦為主。我以陳照先生的《易理針灸學》為例來大致描述一下,後天八卦是如何被運用到中醫裏針灸上。

《易理針灸學》裏12經和八卦的對應關係如下:

我們用不同的卦象來對應不同的經絡,但是隻有8個卦,所以有幾個性質類似的髒腑就被對應到一個卦象上了,從理論上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完美的模型,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已經足夠好了。

臨床上真正運用的時候我們用的其實是64卦,也就是說把兩個八卦的卦象疊起來,這樣就有了6個爻,6個爻比3個爻顯然要更加精密一些,每個爻對應相應經絡中的一個穴位,一般是五腧穴(這些穴位全部分布在手肘和膝蓋以下),根據一定的規則來紮相應經絡的相應的爻來改變身體的狀態。

大概的治療過程是這樣的,首先是對比雙手的脈象,脈象是一個周而複始的循環,左右手強弱就是陰陽,隻要和正常脈象不一樣,左右脈搏的搏動就不一樣,我們就有了治療的目標。例如左手肝脈明顯強於右手,那麽我們就需要工作在左邊的肝經和右邊的膽經來紮針來平衡身體中不一樣的能量。至於紮那個穴位那取決於細微脈象的不同和病人的主訴來決定。

紮完針之後,再摸脈,雙側的脈搏應該馬上發生變化,當變化平衡之後,拿掉針再摸脈。尋找新的不平衡,繼續重複上麵的過程,直到雙手脈搏平衡和搏動正常。

八卦和髒腑的對應法則不止這一個,各種不同的係統各自對應的方式也不一樣,但是總體來說使用原則都是一樣的,運用八卦的平衡體係和變化原則來改變生病的身體的病態平衡,讓身體重新回到我們希望的新的平衡上來,治療一段時間之後當身體被推到了原始的平衡狀態之後就康複了。

因為八卦的元素和12經絡,五髒六腑的數量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應上麵肯定是會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因此演變計算的時候就會出現一些虛擬變量(dummy variables),就是推演出來的卦象有很多,但是並不是每個卦都對治療有幫助,雖然按算法來說是有用的,但是實際上用起來並達不到我們期望的結果。但是總體來說,八卦在中醫中的運用已經非常成熟和有效,是非常成功的模型之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湖光山影 回複 悄悄話 挺有意思的,期待更多文章。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