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你到底要不要去網診

(2019-12-12 13:42:55) 下一個

在壇子裏混的時間久了,常遇到一些網友希望我通過網絡幫他們看看病,剛剛開始是一概拒絕,2014年回國見師父的時候,他說來自不同地方的病人是不一樣的,我希望你們到處去走走,看看不同地方的病人,這樣才能真正理解仲景老祖爺的偉大,一個那麽簡單的方子卻可以救那麽多人。從那個時候開始,我不再拒絕網友們的求助,也開始了網絡診斷。

現在每周總有那麽幾個病人希望我通過網絡幫助他們診斷病情,一些來自於這裏,一些在自其他論壇,還有一些來自於各種微信討論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也算是個網診的老司機了。我以一個老司機的角度來看看,你到底要不要去網診。

1、看病情的急迫程度
在任何情況下,危重病絕對不要去網診,哪怕是你再信任網診醫生也不可以這樣做。人命關天的事情時間是第一要素,所以無論如何都需要就近送到醫院去。 我接手網診病人之前也會評估病人的情況,在我能力範圍之外的病人隻能婉拒。可能危及生命的病人肯定是不會接手的,而且當地法律也是不允許我們治療的。

2、疾病的種類
隻有特定種類的疾病在網診中或許可以尋得一定的機會。通常是慢性疾病,例如久治不愈的皮膚病,消化係統疾病,各類非運動性損傷、非腫瘤導致的慢性疼痛,抑鬱症,失眠等等。通常這類疾病會影響生活質量,但是又不會導致死亡等嚴重後果。不要去尋求網診的疾病,腫瘤類疾病,各類基因導致的遺傳性疾病,例如色盲,唐氏綜合征等,急性疾病。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類別,就是兒童疾病,能不求助於網診就盡量不要這麽做。

雖然我經常給人網診,但是我依然不推薦病人把網診作為自己的常用健康選項,從醫生角度來說,網診有下麵的不確定性

  • 四診缺失,診斷正確率下降。中醫診斷靠的是望聞問切四診,古語雲“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脈而知之謂之巧”,可見四診信息的重要度排名。望是觀察病人的臉色,舌像,行動的姿態,這可以獲得大量診斷信息。聞是聽病人說話,聽五音的變化來判斷病情(一說是聞味道,但是古文中聞味道用的“臭”這個詞),這個功夫會的人已經不多了。通過問病人問題獲得診斷信息的途徑其實就是問,也就是病人根據醫者提問來描述自己的病情,這個幾乎是網診唯一獲取診斷信息的方式了。切脈就更加不用說了,遠程是沒有辦法獲得脈象的。四診缺了三診,診斷正確率下降是肯定的。為了彌補診斷的不足,我通常會讓病人提供眼睛的圖像,這樣可以提高一點診斷正確率,但是信息缺失的機會依然是100%,診斷正確率大概會下降到正常的80%左右。換句話來說就是正常情況下,你的診斷正確率是90%,如果網診的話,再下降到原來的80%,最後得到的診斷正確率大概就剩下差不多70%,這個還是在理想狀況。
  • 服藥的及時性,和配藥的難易程度。中藥這個東西並不是每個地方都能買到的,我的一些病人在拿到藥方之後需要網購藥物,然後才能開始服藥,他們所在的城市並沒有中藥賣。還有些病人需要在周末的時候驅車數小時到某些地方才能買到中藥,過程之艱辛可想而知。而藥方針對的是現在這個時刻開出的,如果等待時間太過久了,例如超過10天,那麽療效可能就發生了一些變化。
    另外就是一些藥物在中醫角度來說是很常用的藥,但是在美國、加拿大等地卻是違禁藥物,例如麻黃這個藥在美國普通人是不能購買的,據說配藥好像是允許的。在加拿大什麽原因都是不能買賣的,我用的麻黃都是用科學中藥的粉末來代替,這是我能找到的唯一合法途徑。還有就是藥房的老規矩導致抓藥上有些困難,例如老藥房都有“細辛不過錢”的規矩,配細辛一副藥裏麵最多給3克,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會用到6克甚至更多,這個醫者簽名都不好使,人家藥房就認死理。買不到藥,那也不用談什麽治療了。這方麵的確是有不少麻煩事。
  • 因為接觸不到病人,一些相對簡單的病可能用針一兩次治療就解決了,但是用藥物的話,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治療手段上,無法最優化。慢性運動性損傷是最明顯的例子,某種因為肌肉痙攣導致的失眠也是這樣。
  • 醫者診斷錯誤。發生錯誤是很難完全避免的,既然診斷正確率不是100%,那肯定會發生錯誤。通常發生錯誤的時候病人會感覺身體舒適度下降,輕則病情改善停滯不前,重則會帶來一些身體上的不適。如果醫者沒有及時發現調整的話,可能會讓病人產生一些負麵情緒。有時候這點比較難以發現,因為正常的治療過程中也會出現病情改善停滯不前和病情反複的問題。這需要醫者有更多的經驗來判斷。

從病人角度上來說,也有些困難不容易克服,這個並非是病人的問題,而是網診這個特殊方式的原因導致的。

  • 沒有耐心填寫冗長的問診單。我的問診單有十幾頁長,裏麵有很多很多關於身體的問題。如果病人碰巧有少陽病的話,讓他們耐心填寫這麽長的問診單,恐怕隻有意誌比較堅定的人才能做到。我的經驗是,10個從我這拿去問診單的人,大概5個人會填好發回給我,其中明顯非常認真不厭其煩的人,可能最多隻有3人。而麵診不存在這個問題,醫生問問題,病人答問題,再多問題也不覺得很難回答。而沒有認真填寫問診單卻可以直接導致診斷正確率的下降,進而治療效果不可測。
  • 期望值過高。人的疾病通常是千奇百怪的。有些病看上去很嚴重,其實很簡單,可能一副藥下去會發生天差地別的反應。而有些病看上去就是一點點不適,但是治療起來需要相對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收到療效。每個人都希望更快更好的效果出現在自己身上,而現實中的不如意的起碼占到50%以上。
  • 服藥的耐心。中藥的味道普遍沒有那麽香甜可口,有些甚至是苦口難以下咽的。如果需要病人長時間服藥的確算是一個挑戰。更何況,每日煮藥會讓房間裏麵味道很大,每天花超過一個小時去煮藥,我覺得能堅持超過兩周都是英雄。這需要巨大的耐心和毅力。慢性疾病治療周期短則數周,長則以半年計,這都是非常讓病人難以堅持的地方。
  • 病情的反複。慢性疾病治療上剛剛開始可以看到比較明顯的變化,病人會很興奮。隨著治療的深入,治療進度開始減緩,有時候還會出現反複。這個時候病人經常會產生焦慮、懷疑和泄氣的情緒。但是慢性疾病治療過程中出現病情的反複是比較常見的事情,需要能夠在心理上接受。
  • 治療的滿意度。達到很好的滿意度真的不容易,這個與期望值息息相關,期望值越高,滿意度一定會越低。我個人的經驗是如果所有病人都算上的話,滿意度再高也很難超過7成。其實這個與治病本身關係不那麽大,而是在溝通和交流上麵,一旦病人產生懷疑情緒,滿意度瞬間可以跌倒0,而醫者不可能記得每一個病人。等過了很久發現一個病人很久沒有反應了,可能會去問一問,不過這個時候可能病人的滿意度已經降到0了。我還遇到一些病人在停止治療一年後突然給我發郵件來匯報他的身體狀況,並感謝我的治療。但是我之前明明記得他的治療滿意度已經跌倒0了。一般收到這種郵件我還是挺開心的,隻是我情商還是太低,沒有辦法也沒有精力維護每個病人的治療滿意度,這個的確是個遺憾。
  • 停藥。對於什麽時候停止治療我一開始以為是我說了算,但是事實上,我說了真的不算。我說可以長時間停藥觀察了,但是病人不願意,他覺得還需要繼續治療。但是我一開始已經告訴他了,大部分慢性病是不太可能完全100%治療好的,多多少少都會留個小尾巴,然後需要自然用飲食慢慢調養恢複直到康複,這個時間可能是半年也可能是幾年。現實中,很多病人不願意停藥,他們覺得留一點尾巴就是對自己不負責。而事實上,當治療到一段時間後,繼續服藥能得到的改善已經很小了,病情也很平穩了,也就到了應該停藥的時候了。停藥後可能病情還會有輕微的反複,都是正常的,經過一段時間調養後才能真正痊愈,一直吃藥其實並不是最好的選擇。

以上這些是一個網診老司機的觀點。如果你能在本地找到醫生,盡量不要去網診。看病需謹慎,網診有風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AR 回複 悄悄話 您的帖每讀每愛!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