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藥的氣

(2015-01-29 07:31:40) 下一個
在西醫理論中,治病靠的是藥物的藥效成分,如果這種有效成分的分子結構與另外一種物質的分子結構非常近似,那麽這兩種物質很可能對某種疾病就具有同樣的治療功效。這個是我的家庭醫生告訴我,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對的,我想他沒有晃點我吧。
 
在中醫理論中,治病靠的是藥物的性,味和歸經,用藥物的偏性矯正人體的偏性,所謂人體的偏性,就是人病了之後表現出來的某些症狀。
 
我們總是說氣是很玄且無法驗證的東西,其實並沒有那麽玄而且容易驗證。 
 
先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說說藥物的氣,就說大黃吧。
 
大黃這個藥很有意思,如果我們把它煮15到30分鍾,這個藥具有很好的瀉下作用,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它是個瀉藥,便秘的病人吃了它可以拉肚子。如果我們繼續煮,煮到一個小時,這個藥湯的瀉下作用就開始減弱甚至消失,如果再煮多一會,還有止瀉的作用。 這個現象從有效成分上可以解釋,因為大黃這個藥物裏麵有鞣酸,煮的時間太長就把這個鞣酸給提取出來了,鞣酸具有止瀉的作用。大黃具有瀉下作用的有效成分是蒽醌苷和雙蒽酮苷,蒽苷在長期水煮的過程中被水解了,這樣就失去瀉下功能了,加上鞣酸被提取出來了,所以久煮的大黃就變得具有止瀉作用了。 這個解釋是非常合理的。
 
但是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治療眼底出血時候,可以用開水浸泡大黃15分鍾,然後喝下大黃水即可。 這個大黃水不具備瀉下作用。顯然開水浸泡的大黃不如煮過的大黃含有的蒽苷濃度高,如果我們把煮過的大黃湯稀釋到一定程度來喝,瀉下作用減弱,但是並沒有治療眼底出血的功能。
 
中醫對此的解釋是開水浸泡大黃,取的是它的輕盈之氣,能清上焦之熱,而煮過的大黃取的是其厚重之味,可以瀉下。 這個解釋可能很多人無法接受,因為可能大黃裏麵還存在一種有效成分不具備瀉下作用,但是可以治療眼底出血呢。當然這種有效成分目前還沒有找到。 
 
那我們再用另外一個藥物來繼續說明這個中藥的氣這個藥就是生石膏,天然開采出來的生石膏。 生石膏這個藥有非常好的退熱作用,很多高熱病人服下石膏劑之後可以在1-2個小時開始退熱。
 
石膏是白虎湯的主要成分,白虎湯的成分如下:
知母(6兩) 生石膏(碎,一斤) 炙甘草(二兩) 粳米(六合)
這個藥裏麵起退熱作用的是知母和石膏,知母是遠期退熱效果好,就是我們說的後勁好,石膏是速效退熱,停藥後退熱效果就沒有了。甘草和粳米兩個藥是醬油君,是用來保護腸胃的,和退熱沒有什麽關係。在臨床應用中,經常隻用石膏知母兩個藥,有時候就隻用石膏一個藥來退熱。
 
生石膏的主要成分是CaSO4.10H2O, 十水硫酸鈣,其實並不是純的,還包含一些12水硫酸鈣。 十水硫酸鈣微溶於水,也就是說,這個藥煮過之後和煮過之前的重量基本上是相當的,一大鍋水的溶解度連一個石膏晶體都溶解不了。
 
中醫對石膏去熱的解釋是:石膏可以清肺和胃的氣分熱,用的是石膏的氣。 
 
為什麽這麽說,因為石膏煮過之後,就不再具有清熱作用了。 用煮過一次的石膏洗幹淨,曬幹,然後再煮一次,跟沒有放石膏一樣。如果不用天然石膏,用化學方法合成的石膏也沒有退熱作用。按照有效成分的說法,石膏完全不用那麽多,因為根本就沒有多少溶解到水裏,放一小塊晶體,小於一克就足夠了。而事實上,在退熱時候,用量少於30克退熱效果會比較差,用量大一些退熱效果好的多。天然石膏的成分非常簡單,沒有多少奧妙在裏麵,但是石膏能退熱這個事實卻是用有效成分一說無法解釋的。其中奧秘就是石膏的氣,實實在在存在的,而且可以反複驗證。

更讓人抓狂的是,從成分是判斷這個對人體基本無害的石膏,如果煮水給在一個腸胃虛寒(就是不能吃涼的)的人喝,這個人很快病情會惡化。但是把煮過石膏給他泡水喝卻沒有任何危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化外人 回複 悄悄話 好有意思的文章。希望多些。
駑馬 回複 悄悄話
妙常 回複 悄悄話 每一篇都很喜歡讀,期盼更多!謝謝!
人在香港 回複 悄悄話 觀點很獨到。希望能多一些分享。謝謝!
quietplayer 回複 悄悄話 讚!
anla 回複 悄悄話 中醫的藥理學好比學數學的微積分,當一快木頭被分割時,有無數的數量級,大塊的可以蓋房,但當被分成碎渣時功能喪失,但它們仍然是木頭。所以說一般人很難了解中醫。這就是外國教育家常講的:人一生隻要學好兩樣基本東西--1:數學 2:語言,走遍世界都不怕。因為這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基礎。
同行者 回複 悄悄話 每一篇都很喜歡讀,期盼更多!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