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蘭正式作為首都始於1795年時的卡紮爾王朝,直至現在。在1920 至1930 年代,當時的統治者大搞建設,把古建築諸如皇宮,廣場,城堡,要塞有計劃的摧毀,取而代之為現代化伊朗式建築。許多波斯花園也都在重建項目裏。在二戰期間,英國和蘇聯軍隊進入過德黑蘭,1943年這裏舉行了著名的德黑蘭會議。 1960至1970年代,在最後一位巴列維國王的統治下,德黑蘭發展迅速,未來數十年的城市發展計劃也得以製定。但1979年的革命使這些計劃終止,新的政權隻實施了 這些計劃的一些部份。在1980年至1988年的兩伊戰爭期間,德黑蘭又多次被導彈襲擊。
德黑蘭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整個西亞最大的城市之一,有八百多萬人口,是高樓林立的現代化都市。同時也和多數大城市一樣,存在著嚴重的空氣汙染問題。
在空氣比較清淨的早晨,德黑蘭周圍的厄爾布爾士山脈都清晰可見。
而空氣開始開始變差的時候,城市就籠罩在一片霧蒙中。
不斷的現代化建設,使得很多古跡難以保存。這也使得德黑蘭對於旅行者來說變得乏善可陳。但伊朗的主要博物館都集中在德黑蘭,是了解波斯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徑。我們隻在德黑蘭停留一天,時間主要留給了國家博物館和珠寶博物館,而在計劃中的格雷斯坦宮 (Golestan Palace) 很不巧在這一天臨時關閉。
格雷斯坦宮
隻能在隔著欄杆留影一張。它是卡加王朝的皇宮,有200多年曆史,外牆以彩釉瓷磚馬賽克裝飾,色彩華麗。
伊朗國家博物館
是座不大的兩層樓紅磚建築,建於1928年。這裏集中展示了波斯4000多年的曆史精華。博物館隻有一層開放,展品的陳放有些雜亂,說明也不夠清晰。個人覺得不如大英博物館的波斯展品。
這是博物館的入口。博物館內可以拍照,但不能使用閃光燈。這組照片是手機拍攝,加之博物館內光線不佳,效果隻能如此了。
這些陶器應該有幾千年的曆史了。
這個雙牛頭雕塑來自於波斯波利斯,完成於約公元前500年,非常精美。
這些浮雕也同樣來自波斯波利斯。
這個青銅雕塑高1.94米,是一個帕提亞人的雕像,大約完成於公元後100年。
這是一塊刻有古代楔形文字的石碑。
博物館中還展示了這個被稱為"鹽人"的考古發現,是約1700年前因落入鹽礦而得以保存完整的人類和他的鞋子。
伊朗國家珠寶博物館
是伊朗國民銀行的貯備金庫,每天隻有很短暫的開放時間,需要耐心地排隊等候。參觀者需要通過嚴格的安檢,穿過厚重的安全門,才能進入收藏著珠寶的金庫中。
在這裏收藏了近五百年來,伊朗王室的所有精品。這些珠寶有王冠,寶座,首飾,也有茶具,煙具,燭台等日用品。看完之後,最能想到的一個詞就是"奢華"。
這裏不能攜帶任何相機或手機,嚴禁拍照。所以以下照片都翻拍自博物館紀念冊。
伊朗最後一個國王巴列維的王冠,用了3380顆鑽石,5顆祖母綠,2顆藍寶石和368顆珍珠。
能想象這隻是一個燭台嗎?純金製造,嵌滿了鑽石,紅寶石,祖母綠寶石,綠鬆石和珍珠。
這是一件用34公斤黃金製作的純金地球儀,製作於1869年,鑲有五萬多顆各種寶石。海洋用祖母綠寶石鑲嵌,平原用紅寶石鑲嵌,伊朗,東南亞,英國和法國用鑽石鑲嵌。
"光之海" 鑽石 (Darya-ye Noor) 是一顆重達182克拉的淺粉色鑽石,來自印度的安德拉邦。與它成對的另一顆鑽石叫做"光之山" (Koh-i Nur) 目前鑲嵌在英國女王的後冠上。
這是一個打仗用的盾牌,直徑46厘米,中間最大的這塊寶石225克拉。這真的曾被用在戰場上嗎?
法塔赫阿裏國王遺留下的孔雀寶座,共鑲有26000多顆寶石。
幾個小飾品,做工精美,真材實料。
這上麵鑲嵌的主要是綠鬆石和紅寶石。伊朗是綠鬆石的主要產地之一。
同行的一位學珠寶鑒定的旅友開玩笑說,如果伊朗政府缺錢,隻要把一部分珠寶拿出來換錢,就會攪亂整個珠寶市場的價格。
看完如此耀眼的珠寶,還是讓我們回到平民的現實生活中來吧。
德黑蘭大巴紮,布局複雜,多個入口,幾十條小巷加起來長達10公裏。其中一部分保持了古老的建築風格。
大巴紮裏人潮洶湧,充滿著集市的喧囂。
裏麵售賣的貨物也各種各樣。這是一個賣幹果的攤位。
這是我們在德黑蘭吃午飯的餐館,伊朗風格裝飾,食物也是伊朗風味,中間有小樂隊演唱。伊朗是不準許女性參加表演的,所以演唱的隻有男士。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