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即一世

世事如虹 流光溢彩 時空如夢 一瞬一世
個人資料
海尾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住在洋鄉下 和中國的城鎮化

(2015-11-19 16:11:39) 下一個

什麽是鄉愁?在海外生活的我們,可以講是最理解也體會最深刻的.它並不是新的話題.我們華人普遍對自己”根”的眷戀,構成了我們總是”戀舊”—故鄉,原鄉,故土,老鄉,老街坊(也算),老家,可以說出一串.這種情結,無論我們走到哪裏,是揮之不去的.

每年都要回國探親,但每次都要避過元旦春節這段時間,原因是國人的”年度大遷徙”如火如荼,實在無法招架得住.記得多年前在廣州工作生活,春運期間,眼見到車站,機場,街上和碼頭,人頭擁擠.熙來攘往的人群,他們幾乎全部是在外麵打工,春節趕回家過年的人們.郊區的大道和高速上,摩托車大軍,帶上行李,年貨,日夜兼程,跋山涉水地,隻是為了回到自己的鄉下.那裏有等待他們一年的,老人,孩子,還有鄉親們.

90年代,在深圳.用了好長的時間,才適應了”城中村”的概念.象什麽”黃貝嶺”,之前就是幾條舊街道和破爛的村屋.後來被發展起來的高樓大廈包圍了,就成了大白天也見不到陽光的”暗巷子”了.再象”紫竹林”,就這地名,陌生人還以為是片荒山野地,這裏從一開始卻是片”不毛”之地(連樹也看不到一棵,惶論竹林呢),工廠住宅區連成一片的.站在幾層樓上就能見到大片的”棚戶區”--換句話說,就是當時的”外來無戶口”居住區.到了現在,這裏的樓價可是一天一個價!因為這裏是深圳的”中心”地段.

今年回家鄉,沒有時間去鄉下看我大姨.她97歲了.三個兒子,他們也是子孫滿堂.除了大兒子,由於年邁,自己喜歡住在鄉下以外,其他兩個及所有的孫子孫女,現在都在外麵.有的遠去了深圳,蘇州,成家買了房子定居,有的住縣城,買了城裏的房子,就近孩子們上學.他們原來有的是鄉裏最肥沃的田,現在也幾乎荒掉了--沒人種,沒人打理.說種啥都會有人來偷,後來包給人種上了樹,說城裏大麵積改造,景觀造林,活樹木可以賣個好價錢!回想上次去看她老人家的時候還是去年5月吧,回程是步行從村裏順大路走回縣城的,全程大概有十裏八裏路的,記得大下午的,一路就沒有見到一個路人.

自己現在在澳大利亞住的是”洋鄉下”,離最近的小城市開車也要半小時,到悉尼更要5個小時車程呢.這洋鄉下人口也不多,空間算大.體現在住房的土地按照市頃,公頃來算,鎮上的屋也是幾百上千平米的.國家公園樹木保護區環抱四周,比原來在悉尼的住房寬敞多了.前後園子裏樹木繁茂,菜地收成時有時無的,不能自給卻也知足.

澳大利亞其實是個城市化很高的國家.大半人口集中在很少幾個大城市裏.而鄉村,特別是人人都喜愛居住的海岸線上的鄉間,人口卻不見下降趨勢.從早年的黃金海岸,衝浪者天堂,到後來的拜仁灣,到現在的麥考瑞市,墨琳頓半島區,許多悉尼墨爾本的城市居民紛紛遷移到此安家定居.顯示出從城市到鄉村的”逆城市化”新趨勢.在當今恐襲陰影籠罩之下,鎮上許多人都表示,以前從悉尼墨爾本等城市”逃離”出來的決定,是”對的”.更有人說”要不然啥時候被回教激進分子給包圍了你還不知道呢”,雲雲.

中國的城市化還在快速進行之中.

在許多鄉村,原始的村莊正在快速地消失.象所有發達國家的過去一樣,中國也將走上這條路.近郊區變成了工業區,開發區.土地被征掉了,農民人口失去了土地,帶上”補償費”到城裏買物業安家,成為”打工”人口,年老的變得無業,無事,代兒孫,打麻將.

在城市裏,人們身處陌生環境,陌生人的社會,更加懷念以前的”熟人社會”,老家,老鄉親,社戲,過大年,鬧元宵,這所有的,都在淡化著.

中國現在,其實是有很大的,沒有好好利用的鄉村土地資源的.這些個村莊的荒廢,很大程度上向人們證明了這一點.

與此同時,新聞裏,看到的卻是,中國的財團在世界各地購買他國的農/牧用土地.昨天澳大利亞新聞廣播公司ABC新聞,說西懊和北領地交界處,中企有意購買世界上麵積最大的養牛用的牧場.加上另外一塊位於南澳和昆州交界處的牧場,合計的麵積超過澳大利亞最小的塔斯馬尼亞州了.

西方國家用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完成了農村走向城市,城市再走進鄉村的過程.中國的發展,應該不會需要那麽長.要不了二三十年,文中講的”逆城市化”就不可避免地要發生.那時候,才能見到城市裏人口平衡,鄉間生活質量的提高.

願意看到這一天,快點來到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5)
評論
海尾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zl9876' 的評論 : 悉尼是這樣的.地價那麽貴,自然有發展商蓋樓的.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還別說中國了,悉尼現在到處都是在建的高樓,都再20層往上。。。
南島水鳥 回複 悄悄話 看出你回國很有收獲,謝分享 : )
海尾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瀛客' 的評論 : 那樣其實沒有什麽不好.
不過日本的國土小,可能是另一種的模式.這點可以類比一下新加坡.
我觀察,這逆城市化的方向,可能對老年人口問題會更多些,也不是適用於所有年齡段的人群.
瀛客 回複 悄悄話 日本的城市化更加濃縮,不少原來住在郊區的老人都賣掉自己的平房,搬到市中心住進了高層公寓。曾經遇到幾位這樣的老人,和他們聊了幾句。他們都認為現在的生活比過去方便了。看病、購物、交通等等都有極大改善。現代高層建築建的越來越好,越來越節省能源,讓人越來越舒適。也許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改變人類的生活。
海尾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omo_sharon' 的評論 : 當然是最理想的情況.
就是交通不方便的地點,也會吸引部分的城市人(不同的人群吧).
反過來,交通方便和差別小的地方,當然會吸引更多的人群.是量會不同,但趨勢是一樣.
momo_sharon 回複 悄悄話 隻有城鄉差別不大、交通便利了,才會出現“逆城市化"。
海尾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五湖以北' 的評論 : 國內這會兒還是房價奇高的時期(相比收入),地價也是.
發達國家人口對空間的要求大,要不是窮,或者房貴的城市的中心地段,很少人喜歡高的(沒有海景)的房吧.
海尾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匡吉' 的評論 : 你講的這偏遠,可能性都有.人數一定也不會多.
象在英國,5,60年代就很多人往western,還有更西去的.
話說回來,這"逆城市化"未必會見到大城市就都沒人了.
五湖以北 回複 悄悄話 中國建得太高,加拿大美國太低,五六層最好,不知為啥沒入建
匡吉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海尾歸' 的評論 :如果是城市擴大使城郊變成了市區,這種逆城市化當然有.但叫中國人離開一線,二線大城市到相距幾百公裏的偏遠的農村,這種逆城市化不可能發生的吧
海尾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匡吉' 的評論 : 你說的,可能也是一方麵.
據本人觀察,其實現在的廣東發達地區,已經能看到這種"逆城市化"的趨向.許多"鄉間"的鎮一級的地區,大城市裏的來置業買地的多起來了.還有隻買"周末房"的,也在鄉間.
不太了解"洋插隊"是咋樣的情況.看玉米地肯定沒有看海來得"休閑".不過老了,開不了車了,還不搬家,呆那幹嘛呀?
海尾歸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號螞蟻' 的評論 : 我也覺得30層是不太好住.
以前國內沒那麽發展時,覺得越高越咋樣的.現在想住矮的都難.
匡吉 回複 悄悄話 按東方人喜歡熱鬧,方便的秉性,逆城市化大概永遠不會發生.東京,漢城,台北已證明了這一點.而北美,澳大利亞洋插隊的國人們,每天看著一望無際的玉米地,雖然嘴上硬,內心腸子都悔清了.別的不說,老了,不能開車了,怎麽辦?
大號螞蟻 回複 悄悄話 中國雖然人口密度大,住不上美國的獨立房。但是也不應該是三十層樓。三層樓就足夠了。是畸形權力經濟體係的扭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