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台灣不是為了看風景否則會失望,台灣人自己都明白。我的台灣驢友得知我要去台灣就很納悶“台灣有什麽好玩的?”去日月潭、阿裏山的大陸觀光客有“盛名之下其實難符”被忽悠的感歎,但太魯閣值得一去。
太魯閣的特色是峽穀,峽穀分為兩類,寬闊的峽穀。
狹窄的峽穀
當然它和美國的大峽穀沒有可比性,可它的險峻秀麗加上眾多的徒步步道是我喜愛這公園的原因吧。
我們在花蓮買了到太魯閣公園2天有效的通票。大巴車是私營企業“台灣好行”,通票可在公園內的景點隨時上下車。我們坐車到達公園內的終點站:天祥,為紀念文天祥而得名。台南有鄭成功像可以理解,因為他趕走了荷蘭殖民者,文天祥和台灣有什麽關係?
文天祥生前和台灣沒有任何瓜葛,死後卻在台灣揚名和老蔣有關。這裏曾是日本殖民時期的左久間神社,左久間是殖民時期的第五任總督,在任期間發動太魯閣戰役征服了當地土著。老蔣來此視察自然要樹立民族浩然正氣,改了地名隨後建了公園雕了像。隻是文英雄死在壯年47歲,雕塑是個小老頭還有點肚腩,文弱書生一個,這與我所受教育中的英雄形象相去甚遠,或許塑像作者和我接受的是不同的教育。
台灣早期移民很多來自福建和鄭家有關,因為早期荷蘭殖民者主要在台灣收取鹿皮,鹿被趕盡殺絕後,殖民者要在台灣發展蔗糖業,當地人以狩獵為生不會農耕。鄭成功的老爹會外文,由他牽頭在福建輸入了很多農民工。所以台灣的地方話類似閩南話。但花蓮一帶的早期移民來自越南,他們自稱太魯閣族,公園由此得名。
公園和國內公園相似之處是山裏有廟有菩薩,我和瞎貓都對此不敢興趣,好在園內還保留了一些原生態的自然步道。
塔比多步道
步道口在教堂邊很不起眼,一塊久經日曬的小木牌才知道這裏有條步道。公園的遊覽圖上都沒有標這條道。我在步道口看到一個小猴子,引起瞎貓的極大興趣,可我們哪有猴子靈活,等我們走上步道,早就沒了猴子的蹤影。整個步道隻有我們倆即原始又荒涼,猴子很不習慣異類的出現,倒是在熱鬧的白楊步道看見了一群猴完全無視路人的觀望。
塔比多是太魯閣族的一個部落,這是當年族人外出的山道,其艱險超出我的預料。
公園的遊覽圖上都沒有標這條道。對大眾遊客來說這裏沒有任何知道讚歎的景觀,而步道又太難,不過我喜歡,喜歡它的純天然的“野”。
錐麓古道 太魯閣公園內最有名的步道
來台之前尚不知有太魯閣,找信息簡單宜行的辦法就是到訪客中心。遊客中心的工作人員很熱心,介紹了公園步道的概況。聽說其中的錐麓古道需要許可證,馬上觸動我的神經,要許可證的步道一定值得走因為:1,控製步道上的人數,不會擁擠。2,原生態保護的好。3,因為前兩條,步道風景一定好,或者反過來風景好才值得采取措施保護。
許可證可以網上申請,但必須提前7天,也可以在遊客中心旁邊的辦公室申請第二天的許可證。我馬上去辦理,瞎貓有些焦躁,辦手續就會耽誤一班車,算了算了。但我不為所動,堅持辦理好許可證,現在還有名額就很運氣,耽擱一班車算什麽。 事後證明我的英明,瞎貓認為他也很英明,知道什麽時候該聽老婆的話。回到旅館前台小哥聽說我們走了錐麓古道都無比羨慕,1是台灣人很難申請到許可證,2是山裏常下雨。我們不僅去了還趕上了好天氣,這運氣不是一般的好。據說台灣幾條需要申請許可證的步道對外國人優先,以後冬天可以考慮到這來徒步。
許可證
第二天一早到步道口用許可證換門票
買路錢台幣200,太魯閣公園免費,但走路要收錢,工作人員是土著,算是政府給當地人的補貼。這裏經常有落石,小房子周圍都加了保護的鐵絲網。
步道口隻有半人高,我都可以跨過去,隻能防君子,但特別提醒有心髒病的人免進。
一進門就是吊橋,走過吊橋開始進入錐麓步道。
過了吊橋一路上坡到達斷崖,在斷崖上開辟的小道路寬隻有90公分,斷崖與立霧溪穀垂直落差500米,驚險又壯觀,如果路邊沒有鐵鏈子我不敢走。
腳下萬丈深淵
步道是日本殖民時期的遺跡,太魯閣戰役之後,殖民者為了管理霧溪流域的太魯閣族部落修了合歡越嶺步道,現在對外開放的錐麓古道隻是其中一段。
途中遇到老人家73歲,是基隆登山隊隊長,常在台灣各地登山。
步道每100米就有個裏程碑,這種現象在台灣很普遍,阿裏山和陽明山的步道都是如此。
回程的路上看到一隻鞋,隨後草叢中爬出來一個人手裏拿著另一隻鞋。倆個孩兒的爹把鞋甩到溝裏去了。
咦,我記得這條步道是少兒不易啊。
真為這家人捏把汗,鞋要是在斷崖那掉下去可撿不回來,小朋友走那段路也挺懸。
我們隻有兩天時間,很多步道來不及走,有機會這個公園一定會再來,這次了解到公園內有露營地,下次來就帶上帳篷在公園內露營,從容的把公園裏的步道走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