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夥伴W的先生出門三周,我們要充分利用這個機會出去走一圈。上班時假期有限不能隨心所欲的玩,退了休若是另一半不愛出門不能出門,這愛出門的一半仍有諸多牽製,如何安撫宅主可是退休生活中有待研究的重要課題。
按照我們可利用的時間,機票訂在2/9-2/18,Joshua tree 3 天,Death valley4 天,開車露營走些當天往返的步道。
行前的2/1是申請哈瓦蘇瀑布許可證的第一天,原計劃五月去那露營,可等我第一時間上網3-11月份的露營地全部售罄。二月份的還有雖然天冷了點,可總比再等一年強,再說等一年我也未必能拿到許可證。既然已經訂了去加州的機票,不如去瀑布走一遭。打電話征得驢友讚同,頭腦一熱訂了4天3夜的露營地。
2/10早上8點由機場拿到車開了7個多小時,下午3點多到達步道口的停車場,我們在停車場露營一夜。那一夜狂風呼嘯刮的帳篷呼呼作響,人凍的哆哆嗦嗦,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出了帳篷手腳凍的無法打包,忙亂中找不到手套,W從兜裏找到一個實驗室用的塑料手套遞過來,雖說隻是薄薄的一層塑料還挺管用。記憶中手腳凍僵的感覺還是下鄉時節,距今已有50年了。趕快開走,隨著太陽升起海拔降低氣溫漸漸升高,身體才慢慢的蘇醒過來。
哈瓦蘇瀑布位於哈瓦蘇峽穀的深處,到達瀑布隻能背包露營。
當時頭腦發熱訂了露營地,熱度消退心中開始忐忑。2017年車禍受傷之後一直在做康複訓練,走過一些平緩的山坡卻不能負重,原計劃day trip hiking,一激動又成backpacking。我能行嗎?驢友們一再表示幫我背行李而且身體力行,所有的帳篷及公用設備都由她倆背負,我隻背了自己的睡袋,睡墊及4天的壓縮食品,重19磅,所以我背的包最小。
這個峽穀和大峽穀的地貌特征類似,但步道比大峽穀容易的多,由停車場開始的10英裏步道下降2350英尺,剛開始的步道有點陡,很快進入寬敞的河穀地帶,緩緩的下坡路段就像走平路,途中大塊平整的石塊是休息的好地方。
路上遇到一對父女,小姑娘10歲背的包有20磅,這是她第一次背包徒步,往返都是自己背包。注冊時再次相逢小姑娘笑迷迷的很開心,毫無疲憊倦意。美國禁止童工可背包徒步沒有年齡限製,這和童工的區別在哪裏?前者為生存後者為樂趣。
Havasu 在印第安語中的意思是藍綠色的水,pai是人。
他們在大峽穀地區曾經居住了800多年。在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1882年他們世代居住的土地被聯邦政府收歸國有,當大峽穀建成國家公園之時他們被從大峽穀的居住地"印地安花園"趕走,流落到如今的哈瓦蘇瀑布。1968年大峽穀國家公園進一步擴大,試圖將哈瓦蘇瀑布劃入國家公園的版圖。印第安人憤而反抗把聯邦政府告上法庭,終於保住了最後的家園,政府把518英畝/2.1平方公裏的哈瓦蘇瀑布作為印第安人的保留地,又在1975年歸還了大部分土地。(土地仍歸國家公園管理,印第安人可按他們的習慣傳統使用土地)
當年的印第安人以農耕,狩獵和采集為生,最初的320人因自然環境的惡劣及殖民者帶來的疾病,至1906年人口下降到166人,隨著聯邦政府的賠償印第安人的部落逐漸繁榮,至今已恢複到730人。
現居住在哈瓦蘇瀑布的印第安人以旅遊業為主,基本上是坐地收錢,養些騾馬運輸生活必須品,也為遊客提供服務。
從停車場徒步8英裏到達Supai,這是印第安人部落的首府,大約有500部落居民在此居住。
這是美國最難到達的城市,隻能走路,騎馬和乘直升飛機。我們去的時候是淡季隻有周末才有直升飛機,而騎馬坐直升飛機都要提前24小時預定,三個可打的電話線機乎永遠是忙音,所以下到穀底其實隻有一個選擇,就是走下去。露營地每天發放300個許可證,每年2/1早上7點開始網上注冊,半個小時之內除了2月份全年的許可證都已訂光,這裏那有什麽淡旺季之分?我也納悶是什麽人能搶到露營證?以後我應該雇個IT的高人幫我寫個程序去申請許可證。
這是城裏唯一的雜貨店,門口曬太陽的土著讓我想起家鄉的老人。
城裏唯一的餐館,媽媽背著嬰兒,爸爸背著全部的行裝。好歹有個餐館他們可以少背點幹糧。
城裏唯一的學校
在美國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教堂,相信這不是土著民族原有的信仰,雖然印第安人尊重祖上的習俗,但能夠保留並維係的傳統並不多。
在這2.1平方公裏的城市竟然有2座教堂。
這是遊人注冊辦公室兼郵局,遊客必須到此注冊,每人手上帶一個條,就像住醫院的病人那中紙條,紙條上有姓名及露營時間。在穀底逗留期間必須留在手腕上以備隨時盤查,非法闖入者將終身禁止進入哈瓦蘇瀑布。
注冊時可以預定托運行李,想到出穀是上坡我們決定雇騾子,一個騾子可以托4個包,每個包不得超過30磅。托運行李不按包計價按騾子收費,一匹騾子$132,發4個行李牌,我們浪費了一個指標,按成本核算4人出行是最佳組合。
注冊後還要走2英裏才能到露營地,我的腰開始疼走的速度越來越慢,驢友看到苗頭不對搶過我背上的包,讓我感動又內疚。背包徒步實在該量力而行,荒野雖美但生存不易,體力不支會拖累別人甚至危及生命。2015年走穆爾山經的同伴邀我今年八月一起走穆爾山經的全程,這次的驢行證實我的體力沒有準備好。等一年吧,也許我不再能背包徒步,要接受現實該放棄的時候要放棄,學會放棄也是人生中的重要一課。
露營地的盤查緊的很,我們注冊的時候發個小牌子應該栓到帳篷上以證實露營的合法性,可小牌子不知道怎麽就丟了,好在盤查時我們在營地,手上的條子做了證明。
麵對碧水藍天的世外桃源,想買件紀念品或寄張明信片回家竟然沒有什麽像樣的東西可買。世人常說印第安人太懶,可懶有懶的好處,正因如此才為我們及後代子孫保留了一方淨土。世世代代生與斯長於斯的原住民比我們更尊重自然愛護自然,而不是利用一切商機聚斂財富。
哈瓦蘇溪水來自50英裏外的溶雪,雨水在峽穀中與地下水匯合,因而溪水常年水溫華氏70度,我們去時正是冬季又趕上降溫,可趟水過河並不冷。
溪流歡快的在峽穀中奔流不息,遇到懸崖絕壁華麗變身成為哈瓦蘇瀑布。
清清的溪水滋養了大片的西洋菜,背包徒步每天有新鮮蔬菜佐餐無比奢侈。
露營地就在溪水的兩岸邊,溪流上有浮橋兩岸之間自由通行。
走了10英裏的路已是人困馬乏,一般剛到露營地就找個地方紮營了。其實該在這喘口氣,然後走到露營地的盡頭搭帳篷,不但風景美,而且離Mooney Fall和Beaver Fall更近,尤其是準備去卡羅拉多河,這裏離步道近至少半英裏。
這裏是露營地的盡頭,就在Mooney fall的頂上,想象不到這樣的小溪會形成壯觀的瀑布。
到Mooney fall 和Beaver fall 的必經之路,看起來有點恐怖, 但有鐵鏈子,在你覺的需要一個支撐物的地方準有一個鐵樁子,這為險峻的山道增加了安全係數。
當年峽穀中發現了銀礦,礦工Mooney 的同伴受傷,Mooney把同伴綁在背上攀岩而上不幸墮崖身亡,瀑布因此得名以紀念這名礦工。
三個腳野的女人還沒出門想著出門準備出門就已經興奮不己,見了麵更是喋喋不休伴隨著開懷大笑,這要是在家隻有兩雙渾濁的老花眼對視怎麽可能,適當的出門放放風還是很有必要的。
來美之後的生活基本是以家庭為單位,最缺失的就是閨蜜的社交活動,如今我們為了共同的愛好一起出行無比開心,驢行沒結束我們已相約每年至少聚一次。
有人把這裏稱為大峽穀的明珠,有人把它比作大峽穀中的九寨溝。翻出2015年我去九寨溝的照片相比較,水的顏色近似,但地質地貌不同。九寨溝有更多的植被可謂青山綠水,當年就是進山伐木才發現了那片土地。哈瓦蘇瀑布坐落在紅色裸露的岩石峽穀之中,紅藍交相輝映。
從規模上九寨溝更宏大,哈瓦蘇瀑布不過十英裏的溪流。哈瓦蘇瀑布和九寨溝的區別是哈瓦蘇瀑布可以隨時隨地嬉水,再過一個月就會有遊人從懸崖絕壁上跳水。
更大的區別是哈瓦蘇瀑布的原生態,出了露營地除了攀岩的梯子沒有任何人為的痕跡,連路牌都沒有。這可是老弱病殘不易的旅遊景點。哈瓦蘇瀑布能保存它的天生麗質,當然和政府嚴格的控製遊客數量有關,試想一下如果九寨溝成為藏人自治區,一切事物由藏人管理會是什麽樣子?
到Beaver Fall 之前還有一段險峻的山道。
河穀中有棵棕櫚樹?,沿途唯一的一棵熱帶植物不知如何在這裏站住腳。
溪流中的大角羊,不見公羊的蹤影,宅在家裏不肯出門?
溪流常常改道,瀑布年年不同,水過留痕這是當年的海子吧。
沿途蜂窩狀的岩石是如何形成的?
當年的瀑布?還是泥石流固化?我們稱它為"泥瀑布"。
在Beaver Fall之前最後的休息地,像是印第安人的工棚,我們在此補充糧草。此時已是11點,從這裏到卡羅拉多河還有5英裏的路程,五點落日,六個小時走10英裏?恐怕做不到。我們決定放棄原計劃,畢竟安全最重要,如果天黑前不能回到Mooney fall 爬過懸梯將非常危險,明天還有一整天的時間,今天把這玩夠了,不再貪戀路上的風景,明天一大早上路一定能走到河邊。
Beaver 瀑布和哈瓦蘇瀑布 Mooney 瀑布不同,這個瀑布沒有很高的落差,更適合遊人在此攀爬嬉水。
哈瓦蘇溪流一路奔騰趕著去和科羅拉多河去相會,相交處哈瓦蘇溪的藍和科羅拉多河的綠會形成一條線。我訂了三夜的露營就是要去看這條線。原本計劃露營後直奔目的地,可一路貪戀路上的風景,拔不動腿啊。磨磨蹭蹭就誤了正事,想著反正還有一整天呢。誰想到半夜開始下雨-直下到中午,這明日複明日害死人啊。
據說峽穀半年沒下雨了,我們離開西雅圖天就放晴,到了旱區就下雨,什麽叫人算不如天算?
昨天峽穀內還是一片枯黃,一夜的雨催生了嫩綠的小草竟有小花綻放。
再見Mooney Fall。
再見哈瓦蘇瀑布
回程的路並不難走,前麵的8.5英裏路平緩上升幾乎像平路,隻是最後1.5英裏之子型上坡路升高1500英尺是最難熬的一段路,走到此地此時已經走了8英裏疲憊不堪,還要再爬坡自然不輕鬆,如果烈日當空,又斷了水就是雪上加霜。這條路的艱難在於一路無處遮陽,8英裏長的路程無處補水,我們比較運氣烏雲遮天氣溫適中,加上不負重走的不辛苦,8:16上路,1:06登頂。
三天的背包露營真不過癮,好在不用往家趕,我們驅車奔向下一個露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