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貓/瞎貓夫妻貓店

瞎貓愛思考喜讀書,野貓善行動尚自然。
個人資料
也貓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隻有醫生知道》- 張羽的第三本書

(2016-12-11 21:12:42) 下一個

曾經看過張羽的《隻有醫生知道》1和2,最近又看了她的《隻有醫生知道》3,非常喜歡,忍不住做了書摘寫點讀後感。

通常這種連續劇式的書越寫越臭,但張羽的書卻是越來越好看。張羽是協和產科女醫生,頭兩部書是她從做住院醫開始的經曆,而這部書裏已是媳婦熬成婆的協和副主任醫師更加成熟睿智。張醫生說:“我每一天的行醫 ,都是為了幫助女性 ,讓她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但她的書絕不僅僅是寫給女性的生理疾病指南,瞎貓看的津淨有味而且大力推薦:“是女人,不,是人就不能不看的書。在無數垃圾川流不息的今天,找本好書實在不易。書中講述的不止是生命科學,而且是生命哲學。”

關於生命起源:

“求偶的時候 ,他們的下身是硬的 ,腦袋是空的,眼睛是瞎的 ,表麵上臉紅心跳愛意滿滿 ,實際上 ,他們的高級中樞已經徹底喪失管控 ,唯一的指令來自身體外掛的兩隻睾丸組織中上億個攜帶生命遺傳物質急於衝鋒陷陣的精子,雄性一心隻想讓你 “弄出人命 ” 完成傳宗接代的終極任務。” 非常傳神的描寫,可惜身為女性的產科醫生沒有進一步栓釋雌性求偶的生理特色。其實女人動起情來暈頭轉向絕不遜色,隻是男人靠廣種來遺傳基因,而女性耗不起一月產卵一枚成本太高,所以造人運動要精挑細選而略顯理智。

關於男人:

“有些男人一輩子生活不能自理,在子宮裏喝羊水,生下來吊媽媽胸前吃奶,小時候爹媽給做飯,結婚後老婆給做飯。在他們眼裏,女人的主要功用之一就是做飯。老年喪偶後,這部分男人也是最快撫平傷痕,歡天喜地續弦的老頭”。這樣的男人在我們這一代,以及往上的老一輩中司空見慣,所謂“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個好女人”的潛台詞:女人承擔家務天經地義。好在女兒這一代不再有這樣的社會壓力,現代的丈母娘們更是推動這一轉變的強大力量,她們對女兒的婚前教育可不再是賢妻良母相夫教子,我就親眼目睹一位媽媽造訪女兒家,看到水池中的一堆髒碗,衝著女婿劈頭蓋臉的訓。顯然男女分擔家務已不能令她們滿意,男性社會對女性的壓迫已上千年,為什麽不能矯枉過正?

醫患之間:

“醫院 ,曆來是閻王殿駐人間辦事處 。麵對這樣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未知領域 ,所有醫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 ,都是賭徒 。病人和醫生的輸贏是綁在一起的 ,醫生的籌碼是職業精神和對醫術的執著 ,病人的籌碼是配合與信任 。” 這是每個正直的醫生和善良的患者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下都能做到的。國內醫患之間的緊張關係觸目驚心,醫生已成了高危職業,體製難逃其責。當然討論體製問題不是本書的主題,張羽從醫生職業的自然屬性說明了為什麽醫患之間會有矛盾。

婦科醫生的職業病:

“ 要麽勸人家生孩子 ,要麽勸人家吃藥上環 ,育齡期女性在他們眼裏 ,不論美醜 ,有無學識 , 隻分兩種 ,一種是想懷孕的 ,一種是要避孕的 。”不知美國的婦科醫生是否也有類似的職業病。

醫生職業評估:

“醫生就是這樣一個行業 ,隻要有探索就會有失敗 ,在這個病人身上的失敗 ,努力不讓它出現在下一個病人身上 。然而事實上 ,隻要事先知道 ,誰都不願意去做第一個試驗品 ,可是沒有試驗品 ,也就沒有越來越好的成品。 醫生的無知就是罪惡 ,醫生落伍的知識會成為一個幸福家庭的毒藥 ,更別提自己是什麽上帝的使者了 。避開愛心 、仁慈和悲憫不談 ,醫生不及時更新知識 ,足以成為人類進步的阻礙。” 其實任何職業都是“有探索就會有失敗”做事總會出錯,混日子四平八穩。隻是大部分職業與性命無關因而醫生的探索有更多的道德約束而不是為了功名利祿。

女性整容:

麵部整容和隆胸已是司空見慣,性器官整容還是讀了這本書才知道。這世界真是瘋了,對美的追求匪夷所思。非常讚同張醫生觀點:“女人最重要的 ,不是急於去改變或者征服 ,而是學會和內心以及身體上的各種不完美平心靜氣相處 。”

有病求醫:

作為患者總要找最好的醫生,病人眼中的名醫自然要畢業於名校行醫多年有許多耀眼的頭銜。其實未必, “能在北京三甲醫院坐上科室主任位子的人 ,絕非一日之功 ,他們手眼通天 ,人脈遼闊 ,在俗世呼風喚雨無所不能的時候 ,會讓他們偶爾忘記自己在自然科學麵前的無知和渺小 。小醫生在成長過程中 ,碰到的問題多是技術不精湛 ,操作不熟練可能導致的初級錯誤 ,後果大多不會非常嚴重 。大醫生的判斷通常具有決策性 ,和治療效果密切相關 ,一旦犯錯 ,多是高級錯誤 ,後果嚴重 ,甚至不堪設想 。”

那什麽樣的醫生才是對病人最好的醫生?我就有這樣的誤區,找醫生就是查醫生的硬件,瞎貓做視網膜修補術前我們看了五個專家,哈佛醫學院的專家,拒絕為瞎貓做手術,理由是他沒有見過這麽糟糕的視網膜,“我不想把你當試驗品,你也不會想冒這個風險”。他推薦了日本的有關專家,因為亞洲人類似的病例多經驗豐富些。瞎貓曾和日本專家通信聯係,他也不建議手術。另外的三位專家告知手術隻有50%的成功率。最後選定的醫生:耶魯大學的兼職教授,曾當選全美最好視網膜手術醫生。結果手術失敗,按醫生的說法:瞎貓的視網膜因長期近視非常的稀薄,導致修複後一個月再次斷裂。術前醫生信心滿滿,補完右眼再補左眼,顯然他低估了瞎貓眼病的複雜性。對於原計劃的左眼手術他說“let mother nature take its course (順其自然)。”我們選擇了相信醫生解釋,因為我們選了最好的醫生,已經盡我們所能做了最大努力,不管結果如何我們沒有心理陰影。

信息時代為患者體供了諸多方便,凡是識文斷字能上網,有病就會去穀歌,其實有弊有利。 “非醫學人士在網上能查到的能看懂的醫學知識 ,大多不是來自專業的醫學網站 ,信息方麵可能滯後 ,可能有盲目 、偏激和不科學的地方 ,甚至還可能是商業性網站的科普軟文 。 信息爆炸的時代也有弊端 ,普通人貌似越來越容易得到信息 ,但實際上除了被動接收 ,他們幾乎沒有甄別和鑒定正確信息的能力 。 有了醫學問題 ,通過互聯網進行學習是有必要的 。瀏覽文章內容之前 ,一定要先看網站是否專業可信 ,對於那種不斷跳出來小窗口怎麽都關不掉的 、承諾專家 2 4小時在線答疑的網站要多加小,心 ,刻意營銷和商業性很強的網站信息更要警惕 。 帶著問題谘詢求助的病人 ,在某些人的眼裏就是滴著油的肥肉 。” “然而 ,就算是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疾病指南 ,就算是美國 C D C (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麵對公眾發布的疾病指導性意見 ,就算是大醫院好醫生寫的真科普 ,都不要輕易根據這些信息就下結論和做決定 。非醫學人士可以用這些知識武裝自己 ,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 。千萬不要以為有了這些知識就能照書開方做自己的醫生 ,有病去醫院找真正的醫生 ,才最靠譜 。” “病人隻能依靠常識 ,但是很多時候 ,常識並不可靠 。”

做醫生難做病人更難,生了病去學醫是來不及了,隻能學點醫學常識做個聰明的病人,“在生病麵對醫生的時候 ,在醫生擺出幾種方案 ,言明利弊讓你選擇的時候 ,起碼保證自己有和醫生對話的能力 ,有提出問題的能力 ,有理解和消化問題的能力 ,最終幫助自己做出最有利於身體的決定”。

老年行為異常:

遭女兒們厭棄的“老色鬼”,原來是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瞎貓認為《隻有醫生知道》是現代中國文壇的一個裏程碑。毛姆,魯迅,渡邊淳一郎棄醫方成為文豪。張羽能成為作家卻是因為堅守本行。渡邊淳一郎在其名作《無影燈》中,描寫垂死的老人央求女護士撫摸他的下身....。然後滿意平靜地死去。一直隻以為男人最早失去的是頭腦,最晚失去的是性欲求,如此而已,原來並不那麽簡單。張羽從病理做了解釋: “隨著高級中樞的退化 ,病人不光出現判斷力 、分析力 、計算力和書寫能力等障礙 ,低級中樞在失去高級中樞管控的情況下 ,可能變得異常活躍 ,病人就會表現出好色 、性欲亢奮 ,做出一些不合時宜的舉動等病態行為”。

我們這一代人從“人活70古來稀”,一下過渡到活不過80就是英年早逝。古稀之人仍要承擔養老重任,這不僅是體力上的挑戰,更需要知識的更新,去麵對五花八門的老年異常,而不是責罵他們晚節不保而徒生怨恨。

談死亡:

這向來是中國人的忌諱,“客觀規律是隻要我們活得足夠老 ,差不多都要得癌症 ,死亡必然到來 。醫生除了搶救生命 ,其實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例如給予癌症病人臨終關懷和舒緩治療 。當疾病不可治愈的時候 ,醫生不應該再與天鬥其樂無窮 ,不應該再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也不應該再叫喊和病魔鬥爭到底 、同歸於盡 ,而是應該專注於提高病人臨終之前的生活質量 ,讓他們的內心舒適 ,並且幫助他們和家人共同麵對這一特殊時期的困難和問題 。既然一切都將到來 ,那就讓我們在平緩的步調中推進一切 ,在有準備之中 ,讓生命的帷幕緩緩落下 。 ” “奶奶老了 ,她不用智能手機 ,信不過網上銀行 ,更不用淘寶 ,她隻用記憶中的經驗和詞匯形容此刻並不熟識的事物 ,貌似和社會脫節 ,而這又何嚐不是一種與世界告別。 她不再接受新事物 ,可能隻是為了不再更多地與這個世界發生聯係 ,以免走的時候難以割舍 ,她開始健忘 ,可能是在每天對記憶做一點一滴的放棄 ,就此慢慢淡出 ,免得在走的時候太難受 。 和老人生活在一起是一種緣分 ,我告訴自己要珍惜 ,共同度過的每一天 ,又何嚐不是一種正在上演的告別 ”

多麽新穎的視角看待死亡,人們不必為自己的日漸衰老而懊喪,行為遲緩丟 三拉四而糾結,這不過是死亡前的適應期過渡階段。我們會有越來越多的力不從心的時刻,要學會與病共存,老了的含義是什麽?就是各種的不舒適如影相隨。曆經病痛之後死亡就是出路就是解脫,我們就可以從容和至親告別。

醫療事故(意外):

這幾乎是每一個活到老的人都躲不開的遭遇。 “但是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如何看待醫療過程中的意外 ,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 。人世間最為純粹的智慧和常識都是相通的 ,所謂萬變不離其宗。 上帝通過疾病的方式造訪人類 ,醫院裏總在發生大大小小的失誤 ,盡管概率很小 ,但誰也不知道哪一天落到自己身上 ,但有一點可以基本保證你的安全 ,並且將沉沒成本降到最低 ,那就是相信自然的力量 ,相信現代醫學 ,也相信自己 ,摒棄過多主觀的行動 ,讓自己的內心真正寧靜 ,始終保有平和 、寬容 、滿懷希望的心態 ,一切朝著冥冥之中命運的方向 ,結局總是不會太壞。”

寬容的心態最重要,瞎貓眼睛視網膜修補手術之後,視力無改善反而惡化還引發了青光眼,白內障。是事故還是意外隻有醫生自己知道,追究法律責任除了傷神動氣並不能改變事實,瞎貓坦然麵對,他很感激現代科技讓他以聽書的方式繼續讀書,我們因而才有如今平靜安穩的退休生活。

紅包:

這是大家心知肚明卻又不能明說的潛規則,當年老爹住院繼母填表的問卷一律打鉤, 也包括是否送紅包,護士很認真的問“你送給誰了?送了多少錢?”送紅包的人當然要矢口否認,收紅包的人絕不可能光明正大的接受。很佩服張醫生敢觸動這個話題,她認為“隻要存在供求失衡 ,擁有超凡醫術的醫生就會像某些手握國家權力的高級官員一樣 ,訴諸權力的尋租 。即使醫生不主動 ,也會被大環境裹挾 ,當醫院裏每天隻能空出幾個床位 ,卻有上百人等待住院的時候 ,送紅包的人自然會排起長隊 ,這時候 ,問題不再是收不收紅包 ,而是收誰的紅包 ,哪些紅包是有悖人倫無論如何不能收的 。不特立獨行地隨波逐流 ,每個人在自我約束的界限之內行事 ,反而成了醫生們的約定俗成 。”

瞎貓不以為然,這是“中國特色”不是供求必然。醫療資源永遠是短缺的。所以,西方國家在長久的曆史上(特別是戰爭和災難時期)建立起了一套製度,按病情和急需程度決定優先次序,實施救援。當然,“腐敗”仍然不可避免。但是,像中國醫療係統的普遍性腐敗,沒有發生。 在這個問題上,作者采取的是“道德中立”立場。等於說,這是沒辦法的事。的確醫生不能為製度和大環境問題負責。但是,醫生仍然要負很大責任。作者這裏是在為同行不道德行為“護短”。

我也認同瞎貓的觀點,有良知的醫生不願收紅包,病人也不願意用紅包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說到底是體製造成的問題,在美近三十年看病求醫從未需要送紅包。把醫生和高官類比不恰當,西方的官員也時有受賄的醜聞,卻鮮有醫生貪腐的劣跡。Steven Job 需要換肝,他所居住的加州需要器官移植的病人要按先來後到排隊不準加三,再有錢沒用。後來跑到沒有法律限製的州向有關機構捐了一筆錢,才得以換肝延長了一年多的生命。

此書的不足之處如瞎貓所言: 即便最好的書,也不會有認真負責的編輯,幫助作者哪怕隻是改改標點符號。《隻有醫生知道》的最大缺點,在我看來,就是標點符號,一逗到底。

用張醫生的話做個總結:“開啟一段不同以往的人生旅程後 ,你會發現 ,每一個全新的日子 ,都是對一個人過去全部積累的考核 。麵對新的生活 ,每一天到底過得怎麽樣 ,也是過去全部修行的映照 。如果你曾經真心地努力過 ,辛苦過 ,付出過 ,腳踏實地生活過 ,此刻都會彰顯和回報予你 ,讓你在各個方麵多一分遊刃有餘 ,少一分捉襟見肘 。”

 

怪不得退休後我過的快樂無比,原來是我一生修行的結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