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5)
2016 (39)
2017 (46)
2022 (219)
2025 (7)
2020/10/4
上星期五訂下了11底去巴黎的機票後,想起了4年半前第一次去巴黎。
從2014年9月起,生活和工作都已走上正軌;2015年6月,開始了每年旅遊的生涯。
第一次自己去旅遊,也不知怎麽辦。正好一個好朋友在荷蘭,一個同學在比利時盧森堡邊境,就寫email問她們能不能去她們那兒度假。荷蘭的Susan說好啊,並建議2015年6月18日下午5:30pm在's-Hertogenbosch火車站前出口左手邊的咖啡館見麵。老天,隻是問一下,就把什麽都定好了,我還不知道怎麽去,去哪兒呢,真老外;同學也來email了,說:你不來認識20多年的老同學這兒,去老外那兒幹什麽。
這一來,就把第一站訂在盧森堡了。
當時可不象現在旅遊多了成了江湖上的老油條;當時是絕對的嫩青,一開始能想到的就是投親靠友,有人接收。
因為工作安排限製,從訂票到出發隻有一個星期的時間,不象現在從圖書館搬成筐的書回來,基本上可以說沒什麽準備,包括進巴黎前連巴黎地圖還沒翻開看過一眼呢。不過初步的想法還是有的,要去的地方是:比利時,盧森堡,荷蘭,和巴黎。
當時要訂機票,一個同事說:800加幣就是比較好的價格,但當時出發時間太靠近了,多花了100多加幣訂了個瑞士航空,還要在蘇黎世呆上5個小時。住宿上,隻要訂巴黎就行了,另一個同事說AirBnB,看評論。反正也不懂,打開airBnB,輸入時間和條件,看了第一個蹦出來的房子—一個音樂老師的公寓,查查評論,就訂下了,其它的選擇看都沒看,反正巴黎哪裏都不知道,所有人都說好。現在回頭看看,當時的選擇還是非常到位的,埃菲爾鐵塔南邊五六個地鐵站,安全的居民區,附近就是地鐵。這種選擇也決定了我的旅遊從一開始就是走的平民路線。因為到巴黎的第二天,一大早起來就跟本地居民一樣到附近的麵包店買些咖啡和麵包,坐著吃完就起來幹活了。
第一次去歐洲旅遊的那天,女兒送我到機場(後麵又到機場來接);進去後,打電話給朋友,他們嚇了一大跳,因為上個星期在我家吃飯時還沒聽我提起呢,跟他們說:自己也不知道。隻是單位要求大家休假,這才跑出來休假的。以前跑中國,現在不跑了,就換個地方—自己最想去的地方。
以前從中國回來時,在芝加哥機場停留6個小時。帶著女兒問了機場的人,有位黑人女士跟我說:樓下就是地鐵,直接到芝加哥市中心,為什麽不去轉一下。當時就去了。在芝加哥市中心,有點濛濛細雨,我和女兒就在上字路口看地圖琢磨,這時來了兩個在附近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問我們需不需要幫助,跟他們說了剛從飛機場跑出來,一會兒還要回去,他們很熱心地迅速幫我策劃了這三個小時的行程,走前一再告訴我們要從來時的地鐵站回去,別誤機了。當時返回芝加哥機場時,其它人還坐在凳子上打盹呢,聽了我們已到城裏轉了一圈,有的人張大著嘴巴合不上來。
第一次去歐洲在蘇黎世機場停留五個小時的時候,又故伎重演,進了城。但這次不同,在機場買票時,發現上麵的字太難認了,也不知是哪國語言。好在有個人也在買票,幫了一下。那天,覺得歐洲的語言品種太多了,太不好認了。
到蘇黎世時是清晨,街道的門還沒開,就在狹窄清冷的巷道裏溜達,最後在一個湖邊有雕像的地方坐下了。當時附近有位中老年的男人,他在讀一本英文書,也不知我們怎麽開始攀談的,他站了起來,看著湖,有點悵惘,歎了一口氣,跟我說:從美國的醫學院畢業後就一直在婦產科工作,一輩子忙忙碌碌,娶妻生子,在產房沒完沒了地接生孩子。現在終於退休了,耳邊也清靜了,沒有嬰兒的啼鳴了,但覺得很奇怪,也覺得很空洞,覺得人生就象一場夢,未來的生活也不知是什麽。
當時我沒聽懂,隻是覺得他的迷茫一幕非常震撼;因為心底有所觸及:我也一直在忙忙碌碌地生活,象螞蟻一樣不停地填充生存的空間,不知人生的意義,以及命運的歸屬。
後麵在盧森堡,同學兩口子把我接上了,帶去教堂對麵的咖啡館邊喝咖啡休息邊看換崗。提出能否看一下教堂,同學的老公非常驚訝,因為我竟然對教堂感興趣。當進入教堂後,把我整整地嚇了一大跳:老天,歐洲的教堂這麽大啊,多倫多大的教堂也就是這個教堂的一個角落。教堂下麵還有一層,當然是教區的墳墓了。因為我的震驚和嘮叨,後麵同學又帶我去了法國Metz的大教堂,我又一驚一乍了很久,直到第二年在意大利看夠多了教堂為止。
因為跟同學十年沒見了,我們有說不完的話,那去巴黎前一夜,可以真真切切地說:真不知道巴黎的地圖長什麽樣的。
以前也曾提過多次,在火車上,對麵的男士如何幫我了解巴黎地圖,如何帶我買票,如何帶我轉了兩次地鐵。(好象總有人幫我似的,其實人在旅途,大家都是互相幫助;隻要你英文足夠好,歐洲遊不是問題。)
當我順利地找到自己住的地方,再次走到巴黎的大街上,老天,就象在多倫多一樣,坐公車,坐地鐵,滿城地飛,一點也不懼怕陌生的未知,而是非常非常享受這種自由翱翔的感覺。
4年半前的巴黎之行是第一次一個人出遊,有驚恐有慌亂,更多的是探索和享受。正因為有了第一次獨遊的巨大精神享受,才有以後一次又一次的行走。
二個月後又要去巴黎了,還要去布魯塞爾,主要是柏林。還沒有故地重遊過任何一個歐洲城市呢,本來以為要退休以後才能去呢,沒想到在埃及撿了個Omar,他也熱愛讀書與旅遊,兩人在一起互相學習,有很多很多的樂趣,想想心裏還是蠻高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