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幾個關鍵路口,一旦選擇某個方向了,就很難改變道路的軌跡,有些是被迫的,這就無所謂後悔。但有些是自願的,事後總覺有些後悔,當然是於事無補,隻能作為人生的經驗,留給後人參考。母親近百年的人生,有幾次關鍵的選擇,不能簡單的評論對錯,當時作出的選擇,是受條件的約束和對人生道路的認識,還有家庭的考慮,當然更有人生閱曆,最後是“命”。
抗戰勝利,母親已經26歲,工作也有六,七年了。農民銀行準備遷離重慶去上海。抗戰八年,多少人喊著要“打回老家”去,多少人妻離子散要回家鄉和親人團聚。我的外公和外婆是“回鄉”派,他們的兄弟姐妹大多在合肥老家,房子田產也在那。日本人占領合肥後,音信寥寥。現在好不容易可以回去了,當然很高興。母親如果不去上海,可以從銀行拿一筆數目可觀的“複員”費,還可以保證銀行在合肥的分行找到工作。但母親選擇去上海,並說服外公外婆及弟妹一起到上海,承諾會負責他們的生活。我的父母是第一代上海人,我們幾個兄弟算是出生在上海,但戶籍本上,我們的籍貫是浙江人,除了父親,一家人都不會說浙江寧波話。
現在看來,這真是非常正確的決定。首先放棄了老家所有房產和地產,外公和外婆的身份就成為城市居民,連職業都沒有。外婆一生沒有外出工作,外公抗戰期間做生意失敗就再沒有真正工作過,否則至少是沒落地主官僚什麽的。這樣,1949年後,他們的日子就難過了。所以填表時,母親和幾個舅舅阿姨的家庭出身都還不錯,好像是城市平民,弄不好還是“城市貧民”,因為外公外婆完全沒有收入,沒有影響他們子女的前途。
到了上海,銀行包了一切。即使在新政權時,父親落難停發工資,銀行工作的母親養活了全家,房子也沒收回,看病也是銀行提供的福利。另外,上海的教育領先全國其它地方較大,我們受益匪淺。母親經常感歎,是銀行救了我們一家,這裏指的是民國的農民銀行和後來的人民銀行。
抗戰勝利,母親到上海安定後準備結婚,但父親當時在美國。正在犯愁,一個天大的好機會來了。母親的堂姐夫,就是那個經常帶她玩的合肥老鄉,被派往美國做大使館武官,那是1947年。堂姐從南京趕到上海,把一張表格遞給母親,任命母親做武官秘書,實際上就是開後門讓母親去美國和父親團聚。母親沒有去,反而讓姐夫勸說父親回上海來結婚。理由很多,母親要養活全家,走了家人連住宿都有問題,兩個舅舅剛剛考上大學,外公外婆沒人照顧。我父親方麵,自從1940年父親考上浙江大學離家,我的阿娘(祖母)就一直沒有見到自己的大兒子,抗戰都勝利了,可兒子遲遲不能回家結婚,老人家要母親催父親回來先結婚,她要抱孫子,然後該幹什麽就幹什麽,她不管。“你父親工作簽證都已辦好”,母親後來告訴我們,這也是我很早就知道美國有工作簽證。父親於1947年底回來結婚,1949年初大哥出生,祖母當然高興,允許父親離家。但父親再去美國已是不可能,當局要他去台灣。母親後悔不已,終生內疚。後來父親蒙難,母親和他一路走來沒有離婚。
1949年4月,父親的機關要去台灣,要求父親三天之內去報到,而且不能帶家人一起去。這一次母親似乎做出了正確的決定,讓父親躲起來。這是要冒很大的風險,抓住以“逃兵”論,父親的一個朋友沒躲藏好,被抓住押送台灣。想想後怕,如果父親1949年去了台灣,這邊多了一個妻子和嬰兒,還有一位盼望兒子回來的母親。我大哥以下的三個弟弟就不會出生,當然我也不會在這寫回憶了。
人生無常,歎無奈。
父親的上司在重慶機場迎接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