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50年代到90年代,擁有購糧證和糧票是讓多少人羨慕的事!吃商品糧,是城裏人的專利,盡管像我之類出生在城市的人,一開始並不認為這是一種特權,有時還發牢騷,認為定量太低。我們家在戶口本上的,除了母親,全是男的。每月26號,大家都盼的日子。後來問太太,她家和我家相反,除了父親全是女性。當時也經常鬧糧荒,26號買米也是童年少年揮之不去的記憶。但城裏人實在不應該抱怨。
在我出國後,糧票還一直在用。根據保留的購糧證記錄,家裏最後一次用糧票加購糧證計劃購糧,是1993年1月26日,數量5斤。母親保留著1993年發的糧票,她是怕啊。
糧票按季度發,依據每人的定量。版本一般是三列,每列一個月。但不知為何,我手頭有一月多列的,和記憶不符,可能後來改版了。1993年第二季度後的糧票就沒有了,是否印刷不清楚,如有漏網之魚,應該是私下流出。
時代的記憶,國家的記憶。
不種地的吃糧有保障,種地的農民反而餓肚子。
我們在老物件裏看見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