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男人

回憶往事就像水墨畫,不經意的一滴墨掉在紙上,慢慢化開。又滴上一滴,化開,和原來的混在一起構成一幅畫。往事就這樣成了曆史的一片。
個人資料
上海大男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醬油店的故事

(2015-02-12 11:18:41) 下一個
   我家附近的醬油的店有二家,一家在新華路和淮海 西路的丁字路口,交通大學後門邊上,以後再講那兒的故事,和還有一家在法華鎮橋頭。

  曆來農村鄉鎮的集市大多在橋頭,估計交通方便,上河岸也容易。到了60年代及70年代,河早已填掉。橋也變成隻是比周圍高一點的路麵,原來橋上的構件早已不知去向,隻留地名。不象不遠處交通大學門口的“校門橋”,河道依稀可辨,橋也保持完好。肇家浜上的橋恐怕也如此,大小木橋,楓林橋。扯遠了,回到法華橋醬油店。

  醬油店比路麵要低,從路麵 要走下幾個台階,櫃台後麵店堂地麵更低,裏麵的人櫃台齊胸高,外麵的人,櫃台隻到腰部。連我們小孩都有“居高臨下”的感覺。店麵是很老式的樣子,沒有玻璃櫃台,一整塊厚木板,有年頭了。也沒有門,打烊後要上門板,都是沉澱著歲月的東西,估計現在的年輕人沒有看見 過這些“排門板”。

  老人告訴我,這醬油店在原址開了好長時間了,早於我出生,早於1949,甚至早於八一三抗戰。一直到我80年代出國,它還在。我吃的紅燒肉的醬油大半在這兒買。有時和兒子擺老資格: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要多,那鹽,恐怕大部分也是從這兒買。

  這醬油店似乎沒有店名,大家習慣叫“橋頭醬油店”。二個工作人員,後麵坐著一個算賬先生,前麵一個營業員,一般不是很忙,很少排隊,除了幾個節日,如春節。

  提起醬油店,總會想起一位鄰居長輩,她曾經在醬油店做過很長一段時間,直到退休。文革結束後幾年,一次我去她家玩。她正在拆一個包裹,我幫她拆開,裏麵是照片鏡框,是瑞典大使館寄來的,民國時的照片。她指著照片中坐在大人腿上的小女孩,告訴我這就是她本人。原來最近瑞典國王訪華,人民日報登出個國王祖父1926年來中國,和當時北洋政府官員一起拍的照片,表示中國瑞典友誼的長久。鄰居長輩過去家中也有同樣的一張,後來抄家沒了。她寫信給有關部門,最後瑞典大使館從檔案裏複印一張,配上鏡框寄來,附上一信,說恐怕照片上的人,現在隻有您還在世。皇室用紙,皇家大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睿智與弱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上海大男人' 的評論 : 謝謝回複
上海大男人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齡齡媽媽' 的評論 : 她的確是有很多故事,非常不容易。
上海大男人 回複 悄悄話 我一般先發在幾曾回首,然後移到此地。有潤色修改。
睿智與弱智 回複 悄悄話 這篇好像見過,是否是從新發的?
齡齡媽媽 回複 悄悄話 我總覺得這篇文章看了不過癮,你可以再多些,包括她的人生經曆。我期待著。又會是一篇有內容的好文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