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男人

回憶往事就像水墨畫,不經意的一滴墨掉在紙上,慢慢化開。又滴上一滴,化開,和原來的混在一起構成一幅畫。往事就這樣成了曆史的一片。
個人資料
上海大男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當年放學回家路上

(2014-11-23 07:30:06) 下一個
   
    ( 今天的新華路上的樹是當年尼克鬆來訪時才種的,一晃也有40年了)  

    回到1963年,正念小學。個個都是七八九,狗都嫌的年齡,父母大多雙職工,也不用急著回家做功課,那就一路玩回家吧。

   回家有兩條路,一是走法華鎮路。典型的小路,是由填河在1954年用一個星期築成的,不少地方還是“彈格子”路,沿路不少深宅大院,還有一些曲徑,當然幽境不一定有,廳堂內坐著的阿公阿婆,看著不起眼,但不少都是大戶人家的出身,到底是住在鎮上的人家。豈不聞“先有法華,後有上海”?廳堂內牆上掛著的泛黃照片,那種氣派和神色,學也學不像。但進去後,我們小孩子是不敢亂動的,好像有一股“氣”鎮住我們。有一次去一位姓陸的同學家,就在牆上看見一張有年代的全家福照片,寬約3尺,高約一尺,全是長袍馬褂打扮,照片上的人冷冷看著我們。所以一般我們都會走香花橋路到新華路,沿著新華路回家。 

   順便說一下新華路的路名由來。由於法華鎮上的法華寺,周邊又建了不少寺廟,一個就在近今天新華路隧道的地方,叫“安和寺”,後來廟前築路就叫“安和寺”路,和法華浜大致平行。大約在抗戰後,改成法華路,因為安和寺沒有了,就以不遠的法華古寺取名。1954年,填法華浜築路,叫法華鎮路,和法華路呼應。1964年,長寧區的某位領導以為這法華代表法國和中國,恰恰這法華路就在法租界交界不遠處,就改名為“新華路”。老人不習慣,討論要改回去,但文革一來就成定案。現在倒是不少開發商胡扯新華路是原法租界什麽的,實際完全“不搭界”。 

   新華路精華段在香花橋路兩邊,幾乎所有的房子都是1949年前造的,有興趣的可以看一本“長寧老房子“,介紹的非常好。 

   出國以後才知道那些房子的名稱,西班牙式,英國鄉村式,北歐尖頂式,杜德式,由於靠近法租界,造房的要求相似,一般不允許木結構,要有前院和後院,沿馬路不許造高過4英尺的圍牆,等等。這就給我們這些孩子有翻牆作案的機會,那真是一段好時光啊!幾乎每家的前院後院,我們都翻進去過。好像那時很少有大人出來管我們,趣事真是一樁樁。 

   好不容易放學了,小朋友們相約成伴,沿著法華路,”回去白相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