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便說一下新華路的路名由來。由於法華鎮上的法華寺,周邊又建了不少寺廟,一個就在近今天新華路隧道的地方,叫“安和寺”,後來廟前築路就叫“安和寺”路,和法華浜大致平行。大約在抗戰後,改成法華路,因為安和寺沒有了,就以不遠的法華古寺取名。1954年,填法華浜築路,叫法華鎮路,和法華路呼應。1964年,長寧區的某位領導以為這法華代表法國和中國,恰恰這法華路就在法租界交界不遠處,就改名為“新華路”。老人不習慣,討論要改回去,但文革一來就成定案。現在倒是不少開發商胡扯新華路是原法租界什麽的,實際完全“不搭界”。
新華路精華段在香花橋路兩邊,幾乎所有的房子都是1949年前造的,有興趣的可以看一本“長寧老房子“,介紹的非常好。
出國以後才知道那些房子的名稱,西班牙式,英國鄉村式,北歐尖頂式,杜德式,由於靠近法租界,造房的要求相似,一般不允許木結構,要有前院和後院,沿馬路不許造高過4英尺的圍牆,等等。這就給我們這些孩子有翻牆作案的機會,那真是一段好時光啊!幾乎每家的前院後院,我們都翻進去過。好像那時很少有大人出來管我們,趣事真是一樁樁。
好不容易放學了,小朋友們相約成伴,沿著法華路,”回去白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