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往事就像水墨畫,不經意的一滴墨掉在紙上,慢慢化開。又滴上一滴,化開,和原來的混在一起構成一幅畫。往事就這樣成了曆史的一片。
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1963年的我和幼兒園同學們
(2014-11-21 05:40:17)
下一個
箱底翻出的又一張老照片。1963年,我上幼兒園大班。春遊去上海西麵的中山公園,這是室外音樂廳,後麵的柱子現在還在。
從小個子就高,所以排隊拍照都在後排,左起第六人。記得兩個老師都姓楊,一個叫大羊阿姨,一個叫小羊阿姨,直到上學念書才知道不是羊。前排左三女孩是鄰居,幼兒園從小班,中班到大班都是一起,進小學和中學,我們還是同校,同年級加同班。右三戴帽子的也是從小到大的同班同學,每天一起走去上課下課,至今友誼長存。這位發小就連托兒所我倆都是同班,恐怕很少有我們這樣的同班同學經曆,更巧的,我們都排行老三,名字裏各有一個“三”字,估計父母到給我們取名時,都有點“偷工減料”了。
至今還能認出幾位同學,他們不是小學同班,就是在中學同班,但大多數人早已渺無音信,名字也想不起來了。
那位女孩的哥哥和我二哥同歲,也和我們在同一個幼兒園,我們四個人經常一起去,也沒有大人帶領。大約走公交車76路一站路。
由於幼兒園飯廳小,一般是低班小朋友先吃午飯,大班最後吃。我們吃完出飯廳,排在外麵的兩位哥哥都會迫不及待的問我們:今天吃什麽?那是三年困難時期,吃飯要定量。
我上過的幼兒園在番禺路上,很大的一個花園洋房,通室外大草坪的廳是落地門窗,陽光灑滿教室,對過馬路就是目前上海經常提起的建築師鄔達克的故居,據說大光明電影院是他設計的,附近番禺路,新華路有許多他設計的外國弄堂房子。
我的童年,陽光燦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