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 生命和信仰

工作的記錄,生命和信仰的思考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龍永圖 白岩鬆:中國,再啟動》 - 經曆艱難才懂得人生

(2015-03-22 13:57:36) 下一個
龍永圖:像我們這一代人,我們受過饑餓的,都知道貧窮是什麽味道,小的時候給我們留下的記憶還是非常深刻的。像我們這一代人,由於從小受窮,地位卑下,對於外人稍微欺負我們一點的,就很敏感,就會做出很強烈的反應。我從貴州到北京工作時,周圍人大多是來自大城市、名校,對他們的一舉一動,總覺得是瞧不起自己。別人一些無心的話、無心的舉動,自己會想得很多,有時還會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反應,令他人摸不著頭腦。現在回想起來,這應該屬於缺乏自信的“弱者心態”。後來,開始代表國家處理對外關係,談判中常常為對方一兩句話而拍案而起,就是稍微一點刺激都受不了,缺乏一種淡定,缺乏一種成熟,這是弱國心態的表現。但是我們中國在最近30年中,突然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就覺得我們現在整個國民的心態應該好好調整,現在我們可以更多一些自信了,就應該多一點淡定,多一點成熟,多一點理智,這樣才能夠逐漸形成一個真正的大國心態。其實,我們這些年的發展對外國人的刺激也很大,他們有嫉妒的、有誤解的、有仇視的,這都很好理解,外國人有個適應的過程。我們應該給他們時間來“消化”中國的迅速發展。我覺得怎麽克服弱國心態,建立大國心態,保持一種淡定、自信、成熟,也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講的“定力”,是非常關鍵的。
白岩鬆:這一點我倒跟龍先生有相似的地方,都不是來自大地方、發達地區的。我來自少數民族地區,內蒙古,小時候自然很苦。我父親在我8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我媽一個人把我們哥兒倆帶大的,我們倆都是從北京的大學畢業的。那時候老太太很不容易,我們家在東北,冬天的時候屋裏的溫度曾經隻有零上5攝氏度。可以想象,這是一個什麽樣的童年。但是我從來沒覺得童年不好。首先當時依然很快樂,童年本身是快樂的,家裏人隻要在一起依然是溫暖的。
重要的是經曆過艱苦的童年之後,以後都不會覺得眼前的很多事情有多麽難,就像一個人經受過各種失敗後,恐怕離成功就不遠了。這段話是我在汶川地震災區時跟高三的孩子們講的,我說我希望五年後,你們能為自己鼓掌,謝謝你自己走過了這一段日子。所以,我覺得對我來說沒什麽可遺憾的,也許在別人的眼中,我的童年如何如何艱苦。我當然也希望倒退40年,我希望我父親活著,我希望我們家裏溫暖,希望天天有好吃的,但是沒有。那既然沒有了,我就很感謝這一切,讓它變成了我成長的財富。
龍永圖:經曆過一些困難,對一個人性格的磨煉是很重要的。人生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你很多的苦都吃過了,當碰到一些困難的時候,你就會非常坦然地麵對。我在工作後的這些年裏,有時候會碰到很大困難,甚至需要我豁出去的時候,有可能丟烏紗帽的時候,我就想我無非回到貴州的老家去,無非就是再啃玉米棒子吃南瓜,無非就是這樣子,也沒有什麽了不起,所以你有一個最壞的退路,就能勇敢地麵對人生的困難。
但是我們現在的年輕人,他們沒有經曆過這些苦難,他們沒有退路,他們碰到一點困難,就覺得好像是世界的末日到了。所以如果年輕人能夠吃一點苦,對他們是有好處的。我前一段做節目的時候,和於丹老師談到過這些問題,對孩子們的人格培養我非常擔心,因為這方麵的培養很欠缺。
白岩鬆:日子就是平淡的,人的這一生5%是幸福,5%是痛苦,90%是平淡,我覺得真的是這樣。拿整個入世談判來說,最痛苦的恐怕也就5%,那真是絕望了,或者怎麽樣,談不下去了;最幸福的也就5%,簽成了那一瞬間,然後別人去談你,真是不容易,等等。剩下的日子,你知道是什麽嗎?剩下的日子就是晚上開會,討論第二天怎麽著,第二天兵分好幾路,跟這個國家談,跟那個國家談,很平淡,而且很多東西是一種重複,然後到點回來了。我看你們非常疲憊,有時候半天不說話,埋頭吃飯,然後吃完飯又開始忙,很平淡瑣碎,跟平日生活一樣。
我覺得對生活一定要有一個更準確的了解,尤其校園裏很多的師弟師妹們。比如說從愛情的角度,千萬別相信將來一出門每天都是玫瑰花,你真嫁給他了,你都舍不得那朵玫瑰花的錢。禮花可愛,是因為偶爾放一次。所以我想舉一個粗俗一點的例子,可能不太準確,我覺得人的一輩子像賽狗比賽,狗的前麵,那個扡子上插了一串肉,狗跑完了全程,其實一直沒吃著。我去航天基地采訪神五、神六的時候,到那兒一看,博士,而且是從極其棒的學校畢業的、特牛的博士,在那兒幹了三年抄數字的工作。博士抄三年數字,我覺得這就是生活。
大家要習慣平淡了,將來就能好過一些。你要認為生活是天天放禮花,痛苦死你,因為不可能。
人們總是時刻準備著。1999年,我剛換上球衣奔向球場,足球都沒有踢到,呼機響了,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我以比在球場上還快的速度跑向單位;2008年,剛剛結束在日本20多天的行程,準備第二天早上飛雲南放鬆一下,在機場的時候,汶川地震,我們立馬改道,直接準備汶川直播。這樣的情景究竟有多少,我早就無從記起,隻記得有朋友開玩笑說:“看見你這張臉繃著,感覺就要出事!”
這麽多年,很多時候我感覺是在“疲於奔命”,所以對於那些不喜歡四平八穩生活的人,新聞是最好的歸宿,樹欲靜而風不止。我已經能用更平靜的心去麵對每一種變化,同時也留了更多時間麵對自己,心靜了,外麵的亂就不是問題。新聞裏安放著理想。就像我做《新聞1+1》,每天都在繼續,每天感到自己推動著這個時代進步一點點,回家的路上就很踏實。這十幾年許多重大的新聞直播都是我做的,總在風口浪尖,裏麵所有的阻礙、壓力、麻煩,無法說給外人聽。17年了,走了這麽久,就是靠努力去尋找一點點卑微的成就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