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是表達人的心中情感的工具,對於海外華人來說,英語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學好英語就每一個華人最迫切的需要。特別是廣大的留學生,良好的英語,特別是口語能力,直接關係到他們的未來。不可否認由於科技的發展,大量的美劇,電影的出現,使年輕人不出國也能接觸到英語,這樣,很多年輕人的佼佼者,都能說流利的英語。那麽,這些年輕人的英語到底怎麽樣,能不能在與人的交流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呢?
隻要是在中國進行的英語啟蒙,孩子們出了國,他們也擺脫不了在中國英語教育下,學習英語的方式,即用眼睛學而不是用耳朵學英語的方式。首先是學單詞,看著英文單詞的文字,按照在字典標示的音標讀單詞,再次是學語法,然後是背句子,所以,所謂的英語 流利就是在大量的單詞的基礎上,背熟了大量句子而已。
在英語口語教科書中有一句話非常重要:
English conversation is very different from written English
就是說,英語口語表達與英語的文字表達是非常不同的。如果你隻學英語的文字表達,能說出很流利的中國式英語,即使你說的中國英語人家聽得懂,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英語到底是怎麽說的,這樣的英語也是錯誤的。用眼睛學來的英語會造成兩個惡果:
1 永遠不能真正聽懂英語。英語口語發音是有一定的規律的,這些規律不是單純懂的道理就可以的,是需要通過反複聽,搞明白單詞在連接時候,到底會發生什麽,包括:重音節的重讀,非重音節的弱化,連讀、變音、相似音節的合並、略讀,語調的升降,聲音的長短等等,都有助於意思的表達,幫助加強你的聽力,如果不學,永遠聽不懂英語。中國式的學習英語的方法,使華人說出的英語沒有節奏,無論重要的詞還是不重要的詞,一律重讀,結果,因為你給了人家太多的信息,導致人家不知道你到底想說什麽。
1 You may give too much information.
English speakers are used to hearing stress on some words and not others
2 這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你說出來的話,讓人感覺傲慢無禮。因為英語人隻有在不耐煩和有敵意的時候,才把每個音節都重讀。
2 You may sound angry impatient or unfriendly .
English speakers usually only stress all words when they are impatient or angry.
英語的節奏特點是,重要的詞的重音節要讀得長並且清楚,不重要的詞讀得快而且輕,而華人誤以為說得快就是英語流利,所以,很多人為了炫耀自己的英語,往往說得很快,當然,對於掌握了海量英語單詞的人來說,用翻譯的方法,通過努力是可以做到口若懸河。但是,他們不懂英語的發音規律,不懂英語的節奏,說出來的英語讓人感到傲慢無理。當年,奧巴馬說芮成鋼:你的英語比我好。可能芮成鋼的英文快得讓奧巴馬都聽著費勁,可笑的是大家都沒聽出來人家話語中的諷刺。奧巴馬出生美國 在美國長大,母語是英語,演講的英語,即優雅又有文化,論口才也算名嘴一枚,英語能比他差?真是笑話。
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與人打交道,首先要傾聽別人的心聲,好的談話者應該是一個好的傾聽者,可以看到,英語人在與人談話的開始的時候,往往表現出對別人的尊重,關愛,先誘導對方說,認真聽人家說,隻有聽懂了,才能正確地反饋,然後表達對別人的欣賞與讚同,而我們很多年輕人,一旦英文有點基礎,就迫不及待地輸出,很有一點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當的感覺。而且,他們都是典型的沒有輕重的快節奏,因為快,重要信息更加聽不清。可是很多華人以為快就是流利,聽不懂說明人家水平高,把自己當傻子一樣崇拜天才的目光看著他們,殊不知,你與他們沒什麽區別,隻不過他們比你更努力罷了。
作為第二語言的英語學習者,學習英語是長期的事,打好聽力的基礎是至關重要的,因為隻有聽力過關,才能不斷地進一步學習英語。我的《帶節奏的英語課堂》就是通過詳細解讀英語口語的每一個細節,掃清聽英語道路上的每一個障礙,這個過程就是精讀。我反複說:重複是學習英語的不二法門。我從小對音樂非常敏感,一首歌聽幾遍就能很準確的唱下來,而且我跳舞節奏感也非常強,所以,現在我學英語還算有點先天條件吧!任何成就都是巨大的付出而得到的。要想學好英語,單憑讀幾篇文章,聽幾遍別人的演講是不會有任何成果的,必須靠自己去聽,去模仿,我用了那麽多的複讀機,並不說明我比別人笨,那些複讀機述說著我付出的艱辛,一分耕耘 一分收獲,天才在於勤奮。
我就是做大量義工,自己開心快樂,還能幫到很多人。義工的時候,問候每一個人,和每個人都會有三言兩語的交集,人人為我師。所以聽力口語進步飛快
不過書寫和閱讀慢,這是真正的實力,一定要安穩時間,用心來提高
一本正經的學語言老沒勁了,不好玩,很難堅持。看電視劇就完全不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