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過醒透的博客

心頭洞明,抱樸守拙,以和為貴,知足常樂
個人資料
雲過醒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和外國的信仰的區別在哪裏?

(2017-09-27 19:22:19) 下一個

中國人有沒有信仰,這是一個涉及中華民族的大問題,也是經濟發展後社會急需麵對的一個非常緊迫的問題。

中國這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道德狀況越來越令人擔憂,有些學者甚至發出了“中國人已經墮落到沒有信仰、沒有崇高、沒有理想的道德底線”的警告。

除了道德水平的下滑,各種異質的文化的交匯也正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隔斷著我們與祖先和傳統的有效聯接。中國的文化也一定程度的受到西方文化的衝擊和占領,多少80、90後們迷上了韓劇和美劇,而對中國的古代文化精髓一竅不通。

到底中國人有沒有信仰呢?傳統儒學中的精華和理念精神到底有沒有丟失掉呢?今天一起來探討下這個時代大課題。

首先看下中國人信仰的特點——

1,混雜迷信,缺乏科學性和係統性。

近30年,隨著物質條件的極大提高,各種民間祭祀和信仰也日益活躍,求神拜佛等迷信活動開始死灰複燃。這種信仰往往缺乏邏輯分析和科學理性精神,很容易被邪教人士所利用和欺騙。

2,中國人的信仰中往往包容多種宗教。

在目前的中國,有些人們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有些人們信仰佛教,甚至兩個不同信仰者可以很好的融入到一起。信仰的包容性在中國人這裏體現的最為充分。

3,中國的民間信仰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和實用性。

嚴格講,真正的信仰是指那種超驗的、彼岸的信仰,或者更準確說是純精神性的內在信仰。而中國的民間信仰,往往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和實用性,很多人求神拜佛是希望神靈保佑自己的現實利益,相讓神靈做到“有求必應”,滿足自己的願望,並沒有發自內心地信奉和仰慕神靈。

以上三個特點使得中國人的信仰從一開始就遠離了西方神學家所提倡的純信仰或內心修煉,而宋明理學代表人物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雖然被看做是中國士大夫崇高信仰的集中體現,但是它的核心還是外在化的,而真正的信仰是內在化的。張載的這種思想是一種信念,並非信仰。

信仰是什麽?

信仰與信念不同,它是對世俗的超越,是對彼岸世界中的絕對精神的向往和追尋,是純精神層麵的。而這種純精神層麵的信仰不會隨世俗生活的改變而改變。比如西方的基督教,曆經了2000多年,多少朝代、民族、種族、社會機製都改變了,但是這種對上帝的信服和愛卻沒有改變,因為它是超驗的,已經遠遠脫離了世俗世界,進入到了形而上的精神世界。

中國傳統文化中經常說“天道”和“天理”,仔細分析你會發現,這些都是世俗性的概念,是人類世俗生活中所遵從的一種倫理規則,它們並不屬於信仰範疇。這種倫理規則跟現實的利益考量密不可分,它更多的是希望拯救老百姓的肉體,而不是老百姓的靈魂。

真正的信仰源於宗教,且這種信仰必須具有純粹精神性的內容,比如靈魂、死後的歸宿等。西方人認為中國人的靈魂概念是物質的,是唯物主義的,雖然有一定道理,但並不準確。其實中國人對靈魂的理解介於精神和物質之間,是精神與物質的混合體。因為按照中國傳統的理解,靈魂是無法清晰劃分的。

但西方的基督教卻把人的靈魂生活和世俗生活截然分開來看,《聖經》中說,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其實就是把人的世俗國和人的精神國分開來管。世俗事務由凱撒管理,精神事務由上帝管理。與中國文化最大不同的是,西方人認為人的肉體受之父母,但靈魂卻是上帝賦予的,從一出生就從屬於上帝。這樣一來,西方人從一開始就具有了一種相對封閉性的精神生活,這種生活與上帝建立聯係,與物質生活、世俗生活乃至現實的人際關係都沒有直接關聯。即他或她可以直接麵對上帝,與上帝進行心靈對話。他或她的內心生活(懺悔、道德理解、自由意誌、愛欲和情欲等)可以直接與上帝展開交往和傾訴,這種內心生活可以做到純精神層麵。

而中國人的內心世界是與外界、與他人聯係在一起的,是依附於外界和他人的,不能做到一體獨存。

孔子說人的本質是“仁”,“人者,仁也”。人的本質是人際關係,中國人從一出生就處於關係之中,不存在獨立封閉的內心世界和內心生活。所以說,中國人在西方文化進入之前,很少有隱私這個概念,後來的隱私權和人權都是由於西方思想的影響。

基督教信仰與儒家精神的不同

基督教特點在於能夠跨越時代、朝代、地域乃至種族、階級、地位等諸多障礙,能夠使人過上一種脫離世俗的精神生活。這種精神生活和儒家的精神修煉不同,儒家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與天合為一體,自覺成為聖人,成為救世主。基督教的不同之處除了能給人以精神安慰以外,還能給予人以反省的力量,承擔痛苦的力量。這一點在基督新教中體現最明顯。許多新教徒將生活的苦難、人生的痛苦和不幸看作是上帝對自己的考驗,他們要戰勝這種痛苦,就要成就一番事業,來證明上帝的榮耀。所以,基督教給人以承擔痛苦的能力,有支撐作用,對人的精神具有極大的提升作用,而不僅僅起到安慰的作用。

基督教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即它是一種自我意識的宗教,這種宗教是建立在自我意識之上的,建立在個人靈魂的獨立性之上的。理解了這點,我們才能更好的理解基督教本身。

中國人是否有真正的信仰?

通過對西方信仰的研究我們發現,個體的獨立意識在信仰上極其重要。個體的獨立意識包括自我意識,是指個體對自身的理解和意識。整個基督教就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的架構之上。當我把自己當做對象看待之後,看的“自我”與被看的“自我”,這兩者之間層次和意念就會有所不同。看的“自我”最根本,被看的“自我”是被當成對象來看的,不是你的自我。真正的自我是“看”,是“看著”。這種“看”是看不見自己的。我們眼睛是看不見眼睛本身的,隻能看得見別的東西。自我意識也是。自我意識看不見自己,它想要看見自己,怎麽辦呢?就要把自己推開,跳出來,再從更高的高度來看自己。所以,自我意識就是不斷地跳出自己來反思自己,追求真我,尋求自我的真相。

從“自我跳出反思自己”的形式邏輯可以推出,一個人要真正的把握自我意識,他隻有不斷後退,不斷地退出自我,退到後麵來看自己,在人生和生命的不同階段和橫截麵退出來重新審視自己,這樣退到最後就是上帝。上帝其實是自我意識的一種異化,是自我意識結構本身所導致的一個終點。西方人所說的宗教是人的本質的異化,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人的自我意識結構導致的一種異化狀態,最後要有一個終點來把握他自己,那就是上帝。上帝有一雙眼睛,他高高在上地看著我們,審視我們每一個人。上帝是唯一的知人心者,全知全能者,我對自己認識不清,看不清自己,所以很迷茫困惑,但沒關係,我們有上帝,祂能認識得清,祂能幫你達到最後的本質認識。我對自己的認識必須不斷地去尋求,去探索,在這個過程中,我相信,最後有一個上帝,他是我的“真我”“最好的我”。

到最後,上帝其實就是他自己。基督教之所以能稱之為純粹精神性的宗教,跟西方人這種個體靈魂的獨立性,包括自我意識的獨立性有極大的關係。基督徒不是信仰別的,他是信仰他自己,所以他虔誠。當然,這個自己是以異化的形態出現的(實際上就是把人的精神摘了出來,當做一個獨立的實體來對待,這個獨立的實體即上帝),以上帝的形態出現的,但對他個人的靈魂而言卻是最親切和最適合的。

而反觀中國人的自我意識,根本就沒有獨立起來,沒有建立起獨立的隸屬內心的精神生活,也沒有個人獨立的精神需要。實際上,我們國人的自我意識從一開始就沒有獨立,更談不上用邏輯的眼光去分析我們的自我,去跳出,不斷地跳出(佛教在這方麵,做的非常不錯)。因為在中國,個人與群體是融合為一,不可分割的。天理、天道都是群體的法則,個人不能例外,亦不能跳出去反觀自我;中國人的做事方式很早就形成了一套既定的準則和標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怎麽樣等等,從遠古時代就這麽傳下來了,沒什麽邏輯道理可講。中國人從生下來就生活在這種群體關係之中,很難有獨立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所以,中國人在懂事之後,就更加自覺地把自己沉默地融入到群體之中,比如說,他受到委屈和傷害,會在群體(家庭、朋友、周圍人)中去尋找安慰或傾訴。而西方人在群體中、家庭中可以得到保護,但未必能尋求到真正意義上的精神安慰,因為他們的個體獨立了,有自己個人的精神追求,與別人無關,在這方麵,他們的痛苦和失敗在群體中往往找不到安慰,必須尋求純精神的上帝才能得以解決,所以說西方人經常會去教堂,和牧師或上帝進行心靈上的交談和傾訴,乃至懺悔。

理解了以上這些,“中國人是否有真正的信仰?”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就自然顯現了。

結語——

一種真正的信仰,是能提高人的精神層次和自由水平,提高人的素質和人的創造力,使人能夠超出動物式的生存。它是純精神的,不因貧富、苦樂或世俗政權的更替而轉移。但是到了我們這個物質生產比較發達的時代,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道德水準卻滑坡了。這說明我們的信仰有問題,它是隨著我們的世俗生活問題而轉移的。世俗生活狀況發生了變化,我們的信仰也就很容易隨之動搖,甚至喪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