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僅是所有中國人心中當之無愧的"國民女神",也溫暖了廣大海外華人的愛國胃,更是征服了千千萬萬的歪果仁。她就是--老!幹!媽!
一直以為中國文化征服世界的那天,會是儒釋道、戲曲、中醫,沒想到走在前端的竟然是--
她,不僅是所有中國人心中當之無愧的"國民女神",也溫暖了廣大海外華人的愛國胃,更是征服了千千萬萬的歪果仁。她就是--老!幹!媽!
辣醬
拯救世界
來自瑞士的藝術家、攝影師Simon Stahli清楚的記得,2002年他在英國留學,在一個聖誕派對上,"我聽到所有的中國學生都很小心地用中文討論菜'太難吃了',那個時候我已經能聽懂一點兒中文了,所以我忍笑忍的很辛苦。"
終於,有人掏出了一瓶老幹媽醬,神奇地讓所有的菜都變得可以下咽了。
"油、辣椒、發酵過的豆子完美結合。不光是味道很好,它多層次的質感也是很完美。"
Simon頓時就迷戀上了這個味道。他不光自己吃,還免費致力於推廣老幹媽的工作,給身邊的親人朋友都介紹了這個來自中國的神奇醬料,並成功地把其中幾個人調教成了老幹媽粉。
他還在Facebook上成立了"The Lao Gan Ma Appreciation Society"(老幹媽愛好者協會),現在有一千多個成員了,都來自世界各地。
Facebook"老幹媽愛好者協會"會長Simon Stahli 圖片:Simon提供
他說,老幹媽愛好者裏麵不僅僅是身在異國思念家鄉食物的中國留學生,還有很多老外:他們有的像他一樣是跟中國人結婚了,有一些有很多中國好友,更多的是被中國文化和食物吸引了。
憤怒女士醬
對美國人Mike Fischer對他老婆表達愛意的方式之一,是把自己盤裏老幹媽辣醬裏麵的花生挑出來給她吃。他說,"因為一瓶裏麵沒幾顆花生,每一顆都像一個小獎品。"
2003年,他們夫妻來中國旅遊的時候,他們的目光被商店裏一個印著"看上去很嚴肅的女人"商標的醬料吸引了。Mike表示,在美國一般"商標上的人都笑得很開心",所以他覺得太稀奇了,一定要試一下。當他們把老幹媽配著鍋貼吃過之後,大驚失色、驚為天人。
今年49歲的Mike表示,他兩個兒子也從小喜歡老幹媽,現在他們長大成人了,每次去他們家看望的時候都會帶上兩瓶老幹媽,感覺吃老幹媽已經很像一個家族傳統了。
Mike表示,以前還需要來中國旅遊的時候人肉背回去,現在美國也是挺容易買到老幹媽醬了。外國人可能記不住老幹媽的名字,他們到了超市會說,我要買那個"憤怒女士"醬。
老幹媽愛好者協會的成員們表示,老幹媽能很奇妙地跟西餐結合起來。尤其有許多食物,比如墨西哥菜,用老幹媽做的話會別有一番風味。
Simon說瑞士人的飲食結構包含了很多各種各樣的麵包、奶酪、意麵和披薩,他們整體基本不吃辣的食物,但他認為老幹媽很意外地跟這些很搭配。
Mike認為老幹媽跟墨西哥菜能很好的結合,很適合用在墨西哥玉米卷和墨西哥玉米煎餅裏麵。
Anneke Garcia(梅安琪)來自美國西部的鹽湖城,全家喜歡吃老幹媽。她覺得老幹媽跟中美洲的菜以及墨西哥菜都很搭。
她喜歡用老幹媽做carne asada烤牛肉,把用醋和辣椒醃漬牛肉改成用老幹媽醃,味道很不錯。
對梅安琪來說,老幹媽是一種很高級、很有異域情調的醬。所以有時候家裏來客人,她就用老幹媽做幾個菜露一手,她的美國朋友們都不明覺厲。
越鄉土,越高級
德國人Christian Mengeu也愛上了老幹媽,他說,"老幹媽的鹹味、油辣味令人沉醉。
他覺得老幹媽就應該保持這樣的品牌形象,繼續做這種勾起人鄉愁的味道。
他認為現在西方人也是口味方麵也更加開放,原來嚐試各種亞洲食物。他說,老幹媽可能成為一種時髦的醬料,就好像泰國的Sriracha辣醬一樣,它最近幾年突然在美國、歐洲各國很流行。
對於Simon來說,就好像它包裝上大紅配大黃的配色和陶女士憤怒的表情一樣,老幹媽醬代表了一種"真誠的,不矯揉造作"的味道。
但是,這位風靡全球,俘獲中外無數歡心的"女神",最近卻被曝攤上大事兒了!!!
一篇《驚爆!華人鍾愛的"老幹媽"在德國實驗室被評測為'D-'等級!》的文章在朋友圈瘋傳,文章稱中國優恪測評網選取了老幹媽、老幹爹、海天、好人家等幾個品牌共十款最受中國人喜愛的油辣椒產品,送檢德國著名第三方消費品檢測機構Öko-Test,進行權威測評。結果,都被查出了致癌物質。並建議消費者"謹慎購買"。
測試結果無疑給了大家一個晴天霹靂!這份報告在各大社交平台引起瘋轉,引發了公眾恐慌。
礦物油超標真的致癌嗎?
多家媒體轉載這份檢測機構的報告,稱老幹媽等品牌的產品礦物質油含量偏高,且"礦物油超標恐傷肝致癌"。
那麽,礦物油到底是何方"妖怪"?讓某評級機構警示為(D-),讓公眾談"油"色變?
而食品中礦物油的毒性非常低,含量也非常低,在正常飲食攝入的情況下完全沒有必要擔心。
這個德國實驗室靠譜嗎?
這份報告依據的是Öko-Test在德國的實驗室檢測,但搜索了一些這家機構,也有幾點可疑:
1、在其所有的網上資料中,這家機構的身份是一個德語的消費者雜誌。作為一家媒體,經營範疇內並沒有自己的實驗室。
2、評級標準模糊,沒有公開數據報告。報告通篇在說某某產品檢出某某有害物質含量偏高。但檢測值是多少?法規的限量是多少?不合格的指標複檢了嗎?有害物質毒理學數據是怎樣的?這些數據都沒公開。連測評方法和測試數據都不敢公開的測評報告能有可信度麽?
隻能說,這次的報告存在很多問題,影響了檢測結果以及報告的可靠性。如今,大家對食品安全日益重視,所以,公正、權威的第三方監督和檢測就顯得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