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過醒透的博客

心頭洞明,抱樸守拙,以和為貴,知足常樂
個人資料
雲過醒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蘇東坡中秋詞千古絕唱 實為兄弟情義

(2016-09-15 18:43:21) 下一個

  “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這是大文豪蘇東坡《水調歌頭 中秋》中的名句。蘇東坡這首詞被後世譽為中秋詩詞之千古絕唱。這首詞是蘇東坡在中秋想念弟弟蘇轍而作的。蘇東坡與蘇轍兄弟情誼之深厚,義薄雲天,世所罕見。對於豁達豪放而又極重感情的蘇東坡來說,血濃於水的骨肉親情無疑是他生活的精神支柱和創作源泉。除了妻子孩子之外,蘇東坡對兄弟的同胞之情,也同樣感人至深。蘇東坡與蘇轍詩文往來多達200多首,寫中秋相思之情的有幾十首,其中蘇東坡的三首寫中秋想念弟弟的詞都非常有名。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公元1074年,三十九歲的蘇東坡在結束了杭州通判的任期之後,為了能夠和在濟南做官的弟弟蘇轍離得近一點,以便兩個人能經常見麵,便主動向朝廷申請到山東密州(今山東省諸城)做官。蘇東坡到了密州以後做了知州,中秋節到了,他跟蘇轍本來是想靠近了能夠見麵,沒想到他剛剛到密州的時候,想繞道去濟南看他的弟弟,冬天的時候,航道被封了,在後來的歲月裏,又因為彼此之間公務都很繁忙,一直沒有機會見麵。所以當宋神宗熙寧九年這個中秋節到來的時候,他想起五年沒有見麵的弟弟,心中非常感慨,中秋之夜他喝了很多酒,寫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水調歌頭 中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這首詞享譽千古,曆代詞學對它評價極高,以至於南宋著名文學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講:“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在民間亦如此,連《水滸傳》裏人物都說“可唱個中秋對月對景的曲兒”,唱的就是這“一支東坡學士中秋《水調歌》”。

  蘇東坡雖然寫的是中秋,想念的是他的弟弟蘇轍,是因為思念弟弟而做的。但是傳達出來的情意,卻把所有人在中秋之夜所想表達的情意,都通通地表達了出來。蘇東坡在這首詞裏邊,充分地表達了對現實生活充滿了無比的溫情和關愛,同時又極力地想要衝破現實的桎梏,達到一種情感和生活的自由。正是把這兩者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使得這首詞賦予了一種更高層麵的人生智慧。其中的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千古流傳,至今都是中秋時親朋好友最好的祝福語。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水調歌頭》詞之後的冬天,蘇東坡得到新的任命,離密州南下到山西永濟。第二年的春天,蘇轍親自來迎接哥哥,兄弟同赴京師。到陳橋驛(河南封丘)的時候,蘇東坡又奉命改知徐州。四月,蘇轍又隨兄來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後方離去。七年來,兄弟第一次共度中秋佳節,同賞明月,這本是他們最快樂的日子,然而因蘇轍第二天就要去南京,東坡深感兄弟間離多聚少,不免傷感,作了一首《陽關曲》: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中秋月明,誠然可愛,更值兄弟團聚,共度良宵,當盡情遊樂,不負今宵之意。不過,恰如明月是暫滿還虧一樣,人生也是會難別易的。兄弟分別在即,怎不令詞人作出“此生此夜不長好”的長歎。想到自己長期外放,屢經遷徙,未來的不確定,讓蘇東坡不禁發出了“明月明年何處看”的感慨!這裏麵蘊涵著深沉的兄弟深情,若沒有深厚的情誼,是不會有這樣難舍難分的留戀之情,不會有這般的無奈之歎惜。

  蘇東坡蘇轍兄弟相互引為知己,情深義重的事,莫過於“烏台詩案”了。公元1079年,時任湖州知州的蘇東坡被指控在詩句裏譏諷朝廷,禦史台派人前往湖州,準備緝拿蘇東坡回京問罪。此時,正在河南任職的蘇轍提前知道了這個消息,他做了兩件都是要吃官司的事。第一件事,他馬上派人星夜快馬,要把這個消息告訴當時還在湖州蒙在鼓裏的蘇東坡。通風報信,這是犯法的事情啊!蘇轍最後也因為這樁罪被貶到了筠州(今四川筠連縣)。他做的第二件事是馬上給朝廷上了一道奏章,請求削掉自己所有的官職,用來贖兄長的罪過。在哥哥遭了這麽大的難,做弟弟的不但通風報信、以身試法,而且要求削減自己的官職以贖兄長的罪過,這個無論在古代還是現在的官場上是極為少見的,如果不是知己,很難有這樣的行為。

  而當蘇東坡誤以為自己要被判了死刑的情況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蘇轍。給他弟弟寫了一首絕命詩,就是很有名的《獄中示子由》,其中寫道:“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又結來生未了因。”一個人在快要死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第一個人,這個人在他的生命當中占據著最高、最重要、最要害的位置。雖然是一場誤會,卻由此檢驗出了兄弟兩個人的知己之心。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

  蘇東坡和蘇轍兄弟倆共同經曆了他們政治生涯的頂點之後。隨著政權更迭,新黨重用,身為舊黨人物的蘇東坡蘇轍同時被貶,他們也共同經曆了政治生涯的穀底。其中,最受新黨記恨的蘇東坡當然首當其衝,被貶到了遙遠的廣東惠州與海南,而蘇轍後來被貶到了廣東雷州。在十分艱難的情況下,兄弟二人互相幫扶,共渡難關。蘇東坡要從當時他任職的定州趕到現在的廣東英德,然後再到廣東的惠州,要走很長的路,需要大量的盤纏。他隻好到弟弟家裏,請求經濟上的援助。而當時蘇轍也被貶到汝州,也正為經濟犯愁呢。但蘇轍傾囊相助,他給了哥哥七百萬錢,這錢對於蘇東坡後來到惠州,甚至去海南安置家業,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兄弟兩個人不但在政治上互相為對方著想,在經濟上也互相幫扶,這在世風澆薄的官場裏邊,更為少見。

  公元1097年二月,蘇轍被貶雷州,蘇東坡也被貶儋州(今海南)。五月十一日,兄弟二人再次相遇於藤州,蘇轍送蘇東坡赴海南,相別於海濱。這年中秋,年過60的蘇東坡,想到一生的起伏沉落,晚年兄弟又被貶,兄弟倆隔海相望而不能相見,曠達豪放一生的他,也難掩鬱憤淒涼之情,寫下了著名的中秋詞《西江月 中秋和子由》: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

   

  這是蘇東坡詞中最悲情的一首,這時東坡已是二度被迫害,流放地一路南遷,曾經官高三品的蘇翰林,在中秋一地如銀的月色下,也感到了無限的淒清和孤獨,發出一連串的悵歎和感慨,讓人讀著不覺心酸。蘇東坡是宋代豪放詞派的代表詞人,然而這首詞風格柔婉,流露出詞人對世態炎涼的感憤,對國事的憂慮和對小人當道的憤懣,也有難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淒涼。是一個天涯淪落人帶著血淚的人生呐喊與宣泄,讀起來確令人蕩氣回腸。

  蘇東坡在海南生活三年,之後,在北返的途中,病逝於江蘇常州,終年66歲。蘇東坡的諸子從常州扶靈柩至河南郟城 (今河南郟縣),遵照蘇東坡生前遺願夫婦合葬於此。蘇轍為兄長做了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墓誌銘,之後隱退在家。11年後,74歲時病逝於河南許昌,後輩按要求將他葬於兄墓之左。元朝至正年間,郟縣縣令楊允置其父蘇洵衣冠塚於兩公墓之中,故世稱“三蘇墳”。千百年來,前往憑吊者絡繹不絕。

  蘇東坡蘇轍兄弟二人同為“唐宋八大家”,不僅文學史留下了燦爛的篇章,名垂青史。他們二人患難與共、義薄雲天的兄弟情和人格光輝也深深地感動了後人,成為人們千古傳頌的佳話。今天的人們,身處一切都商品化的現實社會,麵對人生的困難、挫折、利益的時候,應該像他們一樣,把情義放在最重的位置,讓情和義這兩盞明燈,能夠時時照亮我們每個人的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明海藍天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介紹,特別感人,了解了更多關於蘇東坡的背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