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三省是清朝入關嫁妝?朱元璋這場摧枯拉朽的戰役告訴你
八年抗戰時期,賣國投敵的鐵杆女漢奸陳璧君,曾有雷句流傳:“中國以前何嚐有東北五省(她指的是現在意義上的東三省),奉天(沈陽)本來就是滿清帶來的嫁妝!”
在那特殊年代裏,她這雷句一度很火,偽滿洲國的報紙上成天用,汪偽政權的政要們也總掛在嘴邊。跪舔日本主子的效果,確實非常成功。
可隨著日本戰敗,這位極品漢奸也遺臭萬年。可她這段雷句,非但沒有消失,相反在各種場合,變著花樣的出現。衍生出的“東三省是清朝入關嫁妝”的說法,一直很有市場。
這說法有多荒唐?隻要做個假設就可以:假如在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洪武末年,也就是清朝入關二百多年前,敢在明朝國土上表達這觀點,會是啥後果?
如果讓司法機關聽到,肯定就按“妖言罪”辦理,最輕也是流放勞改。如果沒落到司法機關手裏,而是被將士們知道,下場可能會更慘,沒準就被亂刀砍死!
因為一個板上釘釘的事實:東北大地自古就是中國領土,同樣也是大明將士浴血奮戰打來的。
這場奠定大明朝對東北主權的戰役,就是洪武二十年(1387年),大明平定遼東納哈出之戰。
1、開國陰雲,遼東險惡
東北大地,對於明朝曆史有多重要?
十六世紀時,一代聖賢大儒王陽明,就曾一針見血指出:大明雖大,最為緊要之地四處而已,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哪四地?薊州,宣府,大同,遼東。以遼東為核心的東北大地,就是大明朝的生命線!
隻要參考下明末崇禎皇帝從勵精圖治到悲情上吊的全過程,就知這話準的恐怖。而在王陽明出生前一百多年,開國二十年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早對這道理深有體會。
明朝開國,算是創了奇跡,從南一路北伐定鼎天下。但鮮為人知的是:統一中原的大明朝,麵臨的卻是空前險惡的開國局麵。
且不論在戰亂饑荒裏爛成渣的國民經濟,隻說國防:丟了大都的元王朝,隻是集體撤回草原,名號換成了“北元”,江山卻沒垮,雖說被明朝痛打了好幾次,卻也在洪武五年(1372年)嶺北之戰上讓明朝吃癟。於是兩家以長城為界,開始了數十年的軍事對峙。
而隨著嶺北之戰結束,大明,也就直麵了這曆代少有的開國軍事壓力:廣袤的漠北草原和東北大地,甚至西南的雲南,這些昔日元朝的領土,依然控製在漠北北元朝廷手裏,其軍力強大程度,以清朝人穀應泰的形容:引弓之士,不下百萬眾也!
在這片戰爭陰雲裏,越發令明王朝頭疼的,正是東北。確切說,是遼東軍閥納哈出!
說到讓朱元璋頭疼了二十年的元朝名將,朱元璋自己,也是多次感慨萬千——納哈出,元朝貴族世家出身,祖上就是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重臣木華黎。父祖兩代更多年在遼東帶兵,如此耳濡目染,也令這位貴族俊才,對元王朝一直死忠。
元朝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時,朱元璋攻打安徽當塗,與身為太平路萬戶的納哈出血戰,將他一戰俘虜。可納哈出的風采氣度,卻叫朱元璋十分欣賞,一聽又是木華黎後人,更是兩眼放光,好吃好喝好招待,打算勸他投降。
納哈出一開始還是嚴詞拒絕,後來看朱元璋盛情高漲,幹脆就絕了食,好些天茶飯不思,把朱元璋也嚇著了:真餓死在我這裏,影響豈不惡劣?算了你走吧!非但沒難為納哈出,還給他大筆財物。
這事傳開,當時叫朱元璋的部下好些不服。以大將徐達的吐槽說:這納哈出不但是性格死硬,更有一身行軍打仗的好本事。就這麽隨便放走,他日必成大患!
接下來的事,果然印證了徐達的軍事眼光:回到北方的納哈出,於至正二十年(1360年)擔任了遼陽行省左丞相,這裏是他父祖曾任職的地方,舊部心腹遍布,於是納哈出如魚得水,輕鬆把持了大權,成為坐擁東北的一方豪強!
接下來他更用事實證明,他絕不是啃家族的老本。此時正是紅巾軍大舉北伐時,綽號“破頭潘”的紅巾軍名將潘誠的中路軍,一度打進了高麗境內。可這支強悍軍隊,在碰上納哈出後,卻是連敗數十次,最終被納哈出全數消滅。
如此強悍實力,正如元順帝的稱讚:遼東賊寇全被納哈出剿滅!
這位昔日被朱元璋放走的戰俘,此時治下人口部族數十萬,核心精銳騎兵四萬多人,已然是兵強馬壯的“東北王”,而看看地圖更知道:這位“東北王”儼然北元王朝強壯的左拳頭,在明朝腦袋上來回招呼。
但對這位東北王,已貴為明太祖的朱元璋,卻已然抱有幻想。
不但不打,而且還繼續賣力拉攏,從洪武二年(1369年)起,不但遣使通好,而且明軍在其他戰場上的光輝戰果,都是第一時間告訴納哈出:看看大明多能打!
甚至朱元璋本人也上陣,親自寫信敘舊,說自從你被我俘虜了放回來,一晃十幾年了,你這裏兵強馬壯,朕聽說了也很高興。你也讀過書吧,東漢年間竇融歸附劉秀的事你知道吧,向竇融學習下?
讓其投降的暗示,越發的直白。
納哈出的反應也很簡單:充耳不聞。朱元璋的勸降,裝聽不明白。而且明知明軍兵強馬壯,他卻不屈不撓,發揮騎兵機動力量,逮著機會抽冷子,就狠打明朝一下。
打的比較狠的一次,比如洪武五年(1372年)冬天,趁著明軍在嶺北受挫,他也湊個熱鬧,以數萬騎兵聲東擊西,奇襲明軍囤積糧草的昌圖鎮,一氣燒毀十萬石糧草,讓明朝吃了大虧。
這一戰的痛心程度,後來好些明朝軍事家都念念不忘,二百多年後明朝名將鄭洛青海平叛,還不忘了以此戰教育部下,忠告別犯這錯。
但似這次沾便宜的時候,還是不多。大明也是軍力強悍的時候,哪裏吃得下這虧?比如這次納哈出襲擊完昌圖鎮,回來的路上就被明軍報複追殺,差點把自己就搭上。
更多的時候,則是損兵折將,洪武四年(1371)的時候,他還敢“擾邊為遼陽患”,但之後幾年,侵擾次數也越來越少。大多數侵擾,不是被明軍當時痛打,就是被明軍報複。
但比起這軍事上的摩擦,他讓朱元璋抓狂的另一個事,卻是挖明朝的牆角:高麗!
作為元朝的實在姑爺,高麗在明朝建立時,也眼疾手快順風倒,成了明朝的附屬國。可納哈出不幹了,身為忠於北元的“東北王”,打不過明朝還修理不了高麗?不但霸道阻斷了高麗與明朝的交通道路,還派人上門威脅,終於嚇得高麗國王王禑腿肚子發軟,洪武十年(1388)改用了北元“宣光”年號,又反了明朝的水!
騷擾大明邊境,逼大明屬國反水,不買朱元璋的賬。“東北王”納哈出,就這樣成為大明開國頭二十年,明朝北方的一個大麻煩。
對這個連自己賬都不買的家夥,朱元璋怎麽辦?
2、摧枯拉朽,遼東平定
對納哈出,一直在示好的朱元璋,其實一直沒有放鬆!
但表麵上,還是熱情不改,甚至是納哈出每次挑釁後被痛揍完,朱元璋的熱情撫慰就到了,還是勸他投降,甚至納哈出隻要改奉明朝號令,依然可以駐守遼東,每年還享受明朝大量賞賜,如此優厚投降誘惑,納哈出還是扛住了!
當然除了熱情,軍事壓力也在持續,不斷的向著納哈出的地盤滲透。洪武十二年,名將馬雲拿下大寧,兩年以後,徐達,湯和,傅友德,沐英四位名將齊出,把西拉沐淪河以北全數掃平,尤其重要的是,也正是這年,原本效忠於納哈出的東北各女真部落紛紛來投,到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朝在遼東,已經有了五個女真千戶所。
這個意義有多大?不但納哈出實力大減,他先前煞費苦心脅迫高麗的事,這下也抓了瞎:北元朝廷和高麗在鴨綠江下遊的交通,隨著女真歸附明朝,幾乎全部阻斷。就算想勾搭,也得繞遠路。
更嚴重後果是,看上去強大的納哈出,一邊被朱元璋熱情邀請投降,一邊被步步碾壓,幾乎陷入被包圍的地步。
尤其讓納哈出叫苦的,還是這反水的高麗,自從反水跟了北元,不懂事的高麗,以為又抱了粗腿,竟還多次招惹明朝。朱元璋的態度也明確:高麗惹事?那就揍納哈出來嚇唬高麗。不但揍,每次揍完,還在高麗邊境上張榜,描繪納哈出被揍的慘狀,甚至連抓到的納哈出部的俘虜,還曾組團拉到高麗邊境展覽。
當然這些衝突,說來還是步步滲透,摩擦經常有,大仗卻還沒發生。
也正是這些摩擦中,藏著朱元璋的大戰略:收複東北!
大明開國,百廢待興,縱有強大的軍隊,卻無堅實的經濟。典型嶺北之戰,徐達李文忠部各個拚命,但是後援卻已不濟,隻能忍痛退兵。
所以對納哈出,明明被拒絕,依然要先拉攏。與納哈出的衝突,明明多年被侵擾,還是要先忍,哪怕不識相的高麗,也隻有先忍。一直忍到洪武十七年(1384年),好些明朝官員都忍夠了,江西布政使參議胡昱就慷慨上書,力主討伐納哈出。可朱元璋嘴上卻還在忍:今姑待之,若其一旦覺悟,念昔釋歸之恩,幡然而來,不猶愈於用兵乎?
照這個意思,還在癡癡等他投降。
但事實是,朱元璋已不忍了:多年勵精圖治,大明每年的錢糧收入,已到了兩千零八十八萬石,遠超宋元時期一倍多。早已錢糧充足。精銳軍隊更已開始集結:山東、山西、河南和河北的精銳軍隊,都在向遼東隆隆開進,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尤其底氣足的是,這次糧草先行,動員力度更大到恐怖,專門在鬆亭關,大寧,會州,富峪一線建立糧草基地,儲備一百二十三萬石大米,足夠支撐一場大仗!
到洪武二十年正月,大明軍隊已集結完畢:名將宋國公馮勝統軍,包括藍玉,胡海,郭英,常茂等名將,幾乎囊括了除已過世的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外的所有將星,軍隊更是各地曆經錘煉的十五萬精銳。這是自嶺北受挫後,大明王朝十五年後再度大規模北征。
這是一隻大明朝磨練了十五年的鐵拳,呼嘯著向著聲名顯赫的“東北王”納哈出砸出!
對這一戰,朱元璋人力物力都準備的充分,作戰計劃更親自反複籌謀,臨戰前還給馮勝諄諄指點,就怕出差錯。可真開打才明白:擔心的有些多餘了!
大明多年軟硬兼施,饒是納哈出強撐,麾下卻早已一盤散沙,開戰就徹底現形。先鋒藍玉一個騎兵突襲,冒雪把慶州拿下,接著明軍高歌猛進,六月打到金山西側納哈出老窩,一路上納哈出的部下們,幾乎是一觸即潰,不是倉皇跑,就是組團來投降。
百煉成精的明軍,就這樣以牛刀殺雞的方式,把倉皇的納哈出,逼到了瀕臨崩潰的絕路。
這時的納哈出,一路連跑帶躲,正喘一口氣,卻見他昔日舊部乃吾刺從明軍軍營趕來,給他送來了一件救命的東西:朱元璋的書信。
如果說先前朱元璋的每次邀約,納哈出還能扛住,那麽在這一次,他徹底扛不住了。
瀕臨絕路的時刻,敗局已定的局麵下,展開書信,不變的卻依然是朱元璋熱情的問候:信中告訴他,他折騰了大明二十年,但隻要他願意投降,大明依然願意接納他。尤其令他動容的一句:朕推人心,誰無父母之念,兄弟之情。
是啊,北元隻剩下最後一口氣,自己盡過了所有的本分,此刻此刻,麵對明軍的重重圍困,生死事小,十多萬鄉親部族,也要灰飛煙滅嗎?
在這曆史大勢麵前,納哈出做出了抉擇:親自帶數百騎兵來到明將藍玉軍營,然後十多萬部眾集體投降。本可能是場慘案的金山之戰,就這樣和平結束。
這位震撼了明朝二十年的梟雄,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時代。朱元璋對這位終於歸降的老熟人,待遇也十分隆重:封為海西侯,每年享受兩千石俸祿,成了南京城裏的富家翁。晚年的納哈出,不打仗了卻沉迷於酗酒,喝的渾身燥熱就泡涼水澡。如此糟蹋身體,也終於糟蹋出毛病:在跟隨傅友德南征的路上,病故在武昌的一條船上。
他的這些富貴,以很多明朝人筆記說,好些人都不平,但看一個貢獻,卻真是不過分。
隨著納哈出的和平歸降,大明王朝的勢力,終於完全進入了東北大地。元朝在東北大地的主權,幾乎被明朝完全繼承。
到了明成祖永樂年間,大明又更進一步:明朝在黑龍江和烏蘇裏江流域,陸續設立了132個衛所,永樂九年奴兒幹都司設立後,轄下更有二百零四個衛所,到萬曆年間發展到四百零五個衛所,控製區域更包括了外興安嶺和庫頁島等地。這些後來被近代不平等條約陸續出賣的國土,明朝,卻有著無可爭議的主權。
這些重大意義的曆史事件,都是以這場摧枯拉朽的戰爭為開始。
當然這場戰爭,還有一個附帶的啼笑皆非後果:納哈出敗亡後,一直三心二意的高麗國王王禑,竟然腦洞大開,想來和大明爭奪東北,呼啦啦四萬高麗軍殺來。可他腦洞開,高麗軍卻實在,知道自己的斤兩,寧死也不肯和大明打,反而調轉槍口,把王禑國王給廢了。新國王李成桂更殷勤像大明表效忠:為表示對大明的忠誠,我們不叫高麗了,給換個名吧。
於是這個國家,就有了一個中國人熟悉而親切的名字:朝鮮!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