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過醒透的博客

心頭洞明,抱樸守拙,以和為貴,知足常樂
個人資料
雲過醒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為什麽年輕人患癌發現時多為晚期!如何規避?

(2016-06-27 20:08:13) 下一個

不服氣!為什麽年輕人患癌發現時多為晚期

如今,30多歲罹患腫瘤早已不是什麽“新鮮事”。很多人認為,相比老人和小孩,年輕人身體素質似乎更好,即使得癌也可能更快康複。

但歐洲一項研究顛覆了這一認知:刊登在《柳葉刀·腫瘤學》雜誌的研究發現,與兒童患者相比,15-39歲的青少年和年輕患者5年生存率更低(5年生存率:指患者被確診為癌症後,經過各種綜合治療等,生存五年及五年以上的比率)。也就是說,年輕人患癌後更不容易康複。

癌症在早期形成的時候,通常不會給你任何的異常症狀和疼痛感,就算有症狀也不會是明顯的癌症症狀,有可能隻是個感冒症狀,這也就是我所說的“來無影”。早期症狀,不會引起年輕人的重視,容易跟其他病症混為一談。癌症早期到晚期的時間非常短,隻需2個月至兩年不等的時間,通常當年輕人有感覺或者開始重視的時候,已經到了晚期或接近晚期的地步了,也就更難以治療。

這項研究以該年齡段常見的8種癌症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首次對比了青少年和年輕患者(15-39歲)與兒童患者(14歲以下)的生存情況。

這些患者的診斷時間為2000年-2007年,隨訪時間至2008年,包含5.6萬例兒童癌症、約31萬例青少年和年輕癌症患者、近36萬例成年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數據。

結果發現,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髓細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我國常見惡性腫瘤排在前10位)、星形細胞瘤(一種腦瘤)、骨尤文氏肉瘤(兒童和青少年最常見的惡性原發性骨腫瘤)、橫紋肌肉瘤(魏則西所患腫瘤)、骨肉瘤8種該年齡段高發癌症的青少年和年輕患者生存情況顯著差於兒童患者,特別是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我國常見惡性腫瘤排在前10位)等血液腫瘤,青少年和年輕癌症患者的死亡時間有早於兒童的趨勢。

不服氣!為什麽年輕人患癌發現時多為晚期

與老年人對比,青年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又如何呢?

1、肺癌

由於青年人更易於接受手術加術後放化療的綜合治療,手術率明顯高於老年患者,5年生存率因此稍高於老年人,分別為14.35%和11.78%。

2、胃癌

沈陽軍區總醫院的報道顯示,青年和老年患者術後5年生存率分別為39.1%和56.6%。

3、結直腸癌

30歲以下的患者預後較差,術後5年生存率為40.1%,而老年患者為51.4%。可以看到除了肺癌,其餘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年輕患者都比老年人低。

不過,年輕患者也不必過於擔憂,因為歐洲上述研究顯示,總的癌症5年生存率,青少年和年輕癌症患者也在不斷上升,已由1999年~2001年的79%上升到2005年~2007年的82%。

年輕人患癌發現時多為晚期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腫瘤科副主任尤長宣教授表示,從臨床實踐來看,白血病、骨肉瘤等青少年高發性腫瘤的總體預後都不是很好,導致青年癌症患者5年生存率低,主要有如下幾個原因:

1、首先,腫瘤的生物學特征是造成生存率差異的首要原因,包括增殖、分化、侵襲和轉移等過程,機理很複雜。

年輕患癌可能與遺傳因素關聯更大,最終可能會發展成癌,惡性程度較高。

臨床上也發現,年輕癌症患者的疾病進展比老年人快。而肺癌之所以較老年人稍好,是因為年輕人心肺儲備較高,接受手術治療的機會更多,術後恢複更好。

2、其次,診療延誤、平均誤診時間長以及確診時間晚是癌症生存率低的常見原因。

臨床上,很多年輕癌症患者一經診斷就是晚期,給治療帶來很大的難度,效果也有限。

3、再次,在規範治療上,青少年和年輕癌症患者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他們往往會使用兒童或成年人的治療方案

專家補充說,在白血病的骨髓移植治療方麵,兒童比青年群體更有優勢。因為兒童患者的父母更有可能再給他生一個弟弟或妹妹,進而提供合適的骨髓。

4、最後,比起老人對養生的重視、兒童有父母的關懷,年輕人在生活方式上顯得更“放縱”,常有熬夜、暴飲暴食、久坐等壞習慣。

天津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最新綜述就指出,近5年,我國19-35歲青年人的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

長期吸煙、飲烈性酒;長期食用煙熏、鹽醃和黴變食物;肥胖、長期精神壓抑等是三大主因。

不服氣!為什麽年輕人患癌發現時多為晚期

男女易忽視的癌症信號:血、塊、痛、燒、減

相比一老一少,患者接受放療、化療等積極抗腫瘤治療是需要好的身體基礎的,而這正是年輕人的優勢。但說到底,不管哪個年齡段,亦或者性別,都要將早期篩選作為防癌重點。

專家建議,不要放過明顯的癌變信號。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癌症患者至關重要。為此,專家特將癌症早期報警信號總結成容易記憶的“癌症信號五字訣”,即:血、塊、痛、燒、減。

還有一些“規避癌症”的正確方式,希望你能夠時時牢記心中:

1、做好體檢

每年的定期體檢不能錯過。特定人群要做好高危因素篩查,比如女性的乳腺檢查、胃癌高發區的幽門螺杆菌檢查等。

癌症如果在早期就被發現,配以正確的治療方案,可大大提升患者5年生存率。

比如,胃癌患者生存率最高的地區在東亞(日本54%,韓國58%,台灣35%),就應歸功於這些國家和地區詳盡的篩查、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

2、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年輕人要戒煙限酒、健康飲食、勞逸結合、適度運動,此外切記不要熬夜,作息要規律。

3、杜絕癌症性格

少年和青年群體麵臨學業、事業、婚姻等諸多壓力,心態方麵不及無憂無慮的孩子和曆經磨練的老人。

所以,凡事要看得開、拿得起、放得下,避免形成所謂的“癌症性格”——多疑、焦慮。如果有打不開的心結,建議及時求助心理谘詢師,不要憋在心裏。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