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過醒透的博客

心頭洞明,抱樸守拙,以和為貴,知足常樂
個人資料
雲過醒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人吃飯從來不簡單,餐桌上的識人術!

(2016-02-29 17:29:06) 下一個

大年初一的早餐,福州的老例是吃“太平麵”,就是用煲好的雞湯泡線麵,上麵再臥兩個鴨蛋。福州特產的線麵真是麵細如線,我喜歡用筷子夾起一縷,轉上幾圈,一碗麵就在筷頭上卷成了一個線團,然後橫拿著筷子,像啃雞腿一樣吃。大年初二開始走親戚,進門照老例還是要吃太平麵,這時我就不敢“啃雞腿”,而是老老實實地吃麵。因為從小奶奶就教訓我,在別人家吃飯不能玩筷子。

奶奶說過很多關於筷子的規矩,比如:不能用筷子敲碗盤,因為過去隻有要飯的才這麽幹,所以 “敲碗敲筷子,討吃一輩子” ;不能把筷子直插在飯裏,更不能就這樣遞給別人,因為這造型像是給死人上香;不能用嘴含住筷子,不能用筷子指人,不能用筷子剔牙,不能用嘴,不能用嘴唇或舌頭整平筷子……甚至一桌的筷子不能長短不一,因為這會“三長兩短”!

老規矩看似迷信,但琢磨起來,背後自有道理。不能用嘴含住筷子,其實是避免你的筷子蘸上太多口水,然後再攪和在一桌人的菜裏。不能用筷子指人,其實是避免你揮灑之間,把筷子上的湯汁飯粒甩別人一臉。如果一桌的筷子長短不一,宴客的時候能好看嗎?而且說明你人緣不好,平時沒什麽客人登門,不然怎麽連整齊的筷子都沒備上幾雙?

既然有道理,為什麽要用迷信來包裝呢?因為這些規矩要從小學起,跟小孩子能說清什麽道理?還不如用鬼神嚇唬來得簡單粗暴。別人怎樣我不知道,反正我小時候是被我奶奶唬得夠嗆,在人前用筷子向來規規矩矩,“啃雞腿吃麵法”純屬一個人時才有的自娛自樂。

2

餐桌上還有個老規矩,是吃飯要把飯碗端起來。老人說這樣才能“保住飯碗”,其實背後也有豐富的處世道理:

一、姿態比較端正。為了保持碗的平衡,就要避免一些不規矩的坐姿。

二、餐桌比較清潔。不容易掉飯粒,湯湯水水的也不會四處灑落。

三、吃飯比較專心。一手端碗,一手持筷,就空不出手來做與吃飯無關的事。

四、飯量比較適當。飯菜多了,端在手中就會不便,於是就會“吃多少盛多少”,也減少了浪費。

五、比較不會妨礙別人。因為端碗吃飯時,雙臂自然就會收攏,所以減少了對餐桌空間的占用,也減少了手肘對旁人的幹擾。

有個朋友則跟我說過:每個習慣把水果切塊吃的人,都值得珍惜。她總結了四個理由:

一、這是一個健康的人。習慣把水果切成小塊再吃的人,吃東西一定慢條斯理。而科學家說,吃得慢就會吃得少。因為肚子的飽感傳到大腦也需要時間,狼吞虎咽的後果就是肚子明明飽了,但大腦還不知道,所以就吃多變胖了。

二、這是一個耐心的人。沒耐心的人最愛香蕉,不用洗不用切,吃完連手都不用擦。而一個會把水果洗淨、削皮、切成小塊再慢慢享用的人,做事一定心平氣和、仔仔細細、不厭其煩。

三、這是一個懂得分享的人。再小的蘋果切成塊,也有與朋友一起品嚐的可能。

四、這是一個自律的人,懂得花時間照顧自己,懂得把自己的生活過得精致。這樣的人,房間一定是整整齊齊的,衣服一定是幹幹淨淨的,做人一定是規規矩矩的。

你看,一個吃水果的習慣,恁是被上升到了看人品的高度。中國人曆來喜歡鑽研“識人術”,而餐桌則曆來是識人的重要考場。

3

看過一個故事,跟用筷子的規矩有關。作者說他和父親一起跟朋友吃飯,父親是初見那個朋友,可回家的路上,卻對作者說:“你這個朋友,不可深交。他夾菜總用筷子劃拉幾下,甚至把盤底的菜翻上來,隻夾自己愛吃的。對一盤菜,他都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麵對利益,他一定會不擇手段。” 作者不以為然,認為隻是個人習慣,但後來發生的事,應證了父親的話。

故事不知真假,但這個朋友的吃相,我們老祖宗對此有個術語叫“迷箸刨墳”——這是很嚴厲的批評,認為這種吃法就跟刨人家祖墳一樣缺德。

還有個故事,是劉墉說過的:有個公司招聘創意人才,最後有兩個人選,都有非常好的學曆和經驗。老板很難抉擇,於是決定跟他們吃一次牛排。牛排端上來了,其中一位先撒了一些鹽,才開始吃。另一位則先吃一口,才撒了些鹽。就從這個動作,老板決定要後者。為什麽呢?老板說,如果你沒吃,怎麽能武斷地認為一定不夠鹹?我要的是有創意的人,不是自以為是、獨斷獨行的人。

玻璃大王曹德旺也有個類似的段子。早年有次他招人,四個年輕人都很優秀,讓他難以定奪,於是他便請四個人去吃餃子。大家在飯桌上談笑風生,最後他突然問“你們吃了幾個餃子”,三個人都說不知道,隻有一個人說吃了32個,於是他被錄用了。因為這是一個時刻保持頭腦清醒的人。

你是不是覺得這樣的故事很扯?其實所謂識人術,本來就是經驗主義的東西,難免主觀武斷。但餐桌上確實能看出許多端倪,因為“食色性也”,美食當前,你會放鬆警惕,在大快朵頤之中,暴露出真實的本性。而且,吃飯作為你每天至少要做三次的事,凝聚了你太多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甚至是你的教育經曆、家庭階層、財產收入……所以法國人說“告訴我你吃的是什麽,我就知道你是什麽樣的人”。

4

我在餐桌上也有一些觀察,比如對服務員的態度。有人說,相親吃頓飯,看Ta對服務員的態度,就知道交往幾個月後,Ta對你的態度。這種說法靠譜,但既然是相親,每個人多少都會惺惺作態,你還要掌握一些不同的觀察角度。

比如服務員明明在別桌服務,Ta卻使勁招呼,恨不得服務員扔下別人的點菜單,撲到自己麵前跪下喊聲“喳”,這樣的人多半自戀、缺乏耐心。

又比如偏偏乘著服務員來上菜,跟你說“這家的菜做得不怎麽樣,某家那菜做得才叫好”,這樣的人多半長期混跡底層,習慣了在背後說長道短(菜有問題找經理啊,做這樣的戲給服務員看算什麽事?又有什麽用?),而且缺乏同理心,不懂顧及別人的臉麵。

在餐桌上,有件事很能反映一個人的能力,那就是點菜。一群朋友中總有那麽一個人,每次點菜大家都讓他去。這樣的人肯定人緣很好,因為一個了解大家的胃的人,往往心思縝密、情感細膩。同時他能獲得大家的信任,他點啥大家吃啥。

所以如果你要培養自己的社交能力和領導氣質,就要抓住機會,接過點菜的重擔。

一個老電視人說過,他們台裏錄影的時候,向來由新人負責叫餐,而從這件事做得好不好,就能看出他將來能不能當導演或製片人。做得好的新人,讓大家對他叫來的餐點充滿期待,因為他會從各種狀況來判斷所有人的胃口:今天是在比較輕鬆的棚內,還是比較耗體的戶外?錄影時間是長是短?氣溫如何?……這種叫餐的能力,就是未來製作節目的重要能力,而一個不懂推敲別人心思的人,又如何製作出打動觀眾的節目呢?

餐桌上最見人品的一件事,莫過於買單。尤其是當你月薪三千的時候,和剛結識的一桌土豪吃飯,你舍不舍得掏腰包?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由你買單是成本最低的,因為你連個稅起征點都沒達到,付一千就是一千;而月薪三萬的人付一千,算上個稅,其實付出的是將近一千二的錢。當你做了這件成本最低的事,卻可能得到很大的回報:對方會因為你不俗的心氣而另眼相看,還因為欠你一頓,而找機會回請,這樣一來一往,你就可能進入對方的圈子。而如果你隻帶了一張嘴去,人家有什麽理由記住一個吃貨?

但如果你真想買單,千萬別等到服務員送上賬單的時候,因為這時你肯定搶不過土豪,真要搶反而顯得矯情。記得很多年前一個春節,同學聚會,在座的還有一個陌生人,是其中一個同學的朋友,很年輕就開了公司,所以難免傲氣,連我們的名字都沒問。吃了不到一半,有個同學有事就先走了。酒足飯飽之後,土豪叫服務員來買單,大家也都覺得理所當然。沒想到,服務員進來說,單已經買過了!大家麵麵相覷,琢磨了半天才想起來,於是打電話問那個先走的同學,果然是他。我一邊看著土豪忙打聽那同學的情況和電話,一邊在心裏念起一句詩來: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來源:人文曆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