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很早出現在曆史的舞台上,但其的鼎盛時期卻是在宋代。中唐朝之後,沉香的應用在宋朝被推上曆史高峰。由於從海南諸國每年進口大量香藥,加上政府設置香藥專賣,並納入稅收,為政府增加可觀的財政收入,沉香尤為其中大宗。《宋史食貨誌》即有如下記載:“宋之經費,茶、鹽、礬之外,為香之利博,故以官為市焉。”太平興國年間並於京師置香藥榷易院,作為政府統籌辦理香藥貿易的機構。
《宋會要輯稿》記載西元966年7月,被王國維譽為“詞人中之釋迦、基督”的南唐後主李煜欲將外藩進貢之物獻給宋太祖,他在上表文書上說:“占城國使入貢,到出臣國,遺臣犀角一株、象牙二株、白龍腦三十兩、蒼龍腦十斤、乳香三十斤、沉香三十斤、煎香七十斤…”其實這隻是每年南海諸國進貢的一個小數目而已,可想宋代各種香料的供應情形。《聞見錄》就說:“宋宣政宮中,用龍涎、沉腦和蠟為燭,兩行列數百支,豔明而香溢,天所無也。”宋代宮廷用香除了祭祀、行禮,以及服飾、居室熏香,皇帝也常以各種香藥賞賜後妃大臣。《天香傳》作者丁謂就因常受香藥恩賞,而使他的日常用香不虞匱乏。
除了宮廷貴族與一般文人士子的生活少不了香,甚至在歌妓雲集的酒肆歌樓之間,也出現專門供應小爐柱香的“香婆”。由於宋代的省會風氣尚文不尚武,再加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推波助瀾,對精致生活的要求、藝術文化的講究,於是將焚香、點茶、掛書、插花並稱為“生活四藝”,是文人生活怡情養性的主要內容。這個時期,大量用香詩文出現了,例如晏幾道的“禦紗新製石榴裙,沉香慢火熏。越羅雙帶宮樣,飛鷺碧波紋”,陸遊的“夜燒沉水香,持戒勿中悔”等。此外,在茶中加入沉香也是當時盛行的飲品,具有理氣、療病等養生保健功效。宋仁宗便認為“熟水以紫蘇為上,沉香次之,麥門冬又次之。”其實,在日常飲食中加入各種香藥已成為當時的風氣。如周密《武林舊事》便錄有以“沉香水”作為日常消暑飲品;沉香酒則是婦女妊娠、生育時的必備之物
宋代香料市場如此繁盛熱鬧,利之所在,會在整個香料供應鏈上衍生某些偏頗現象。例如處在第一線的采香香農,遇到貪婪的官吏便會受到剝削。《宋會要輯稿刑法》就記載有地方官吏為香農請命:“海南四洲黎峒地與南番相望,有所謂毛葉沉香,黎人得之甚艱,買者傳以為珍。一路士夫競囑四州收買,或差人入洞強買,竟不得生還…乞詔二廣監司常切覺察…海上四州不得遣人入黎洞買香。有一違戾,官吏按劾,以違製論,餘人決配。”然而,直到明清之際,類似事件仍然層出不窮。清嘉靖皇帝就曾在購香禦批中強調:“京師商人有收得者,令平價以售,有司毋得折減。仍別購沉香、海香各二百斤,雜香各二三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