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指的是三國演義裏麵充滿了各種匪夷所思的奇謀妙策。除了英雄無敵的諸多武將和滿腹奇思妙想的謀士之外,在羅貫中的筆下也出現了很多擅長法術的“妖人”,作為封建時代的曆史小說,這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
Top6:張角
《三國演義》的故事是從黃巾起義的故事開始入筆的,所以張角便是第一個出場的妖人。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軍“黃巾軍”的領袖,太平道的創始人。由於當時社會腐敗,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所以張角就順勢而起,提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發動了黃巾大起義。在起義失敗後,太平道也就基本上銷聲匿跡了。
因為《三國演義》的作者所站的立場是封建統治階級,所以張角自然就是貶抑的對象,為了體現黃巾軍的妖邪之處,張角便被描寫成一個能夠呼風喚雨、善於奇門遁甲之術的“妖人”,這樣描寫,也突出了各路諸侯在平定黃巾起義時的艱難與不易。
Top5:木鹿大王
木鹿大王是諸葛亮在南征途中“七擒孟獲”碰到的一位“妖人”,木鹿大王是南蠻八納洞主,深通法術,能呼風喚雨,身邊跟隨者虎豹豺狼、毒蛇惡蠍。手下有三萬神兵,非常英勇。自己騎巨象出征,在法術幫助下最初對蜀軍取得一些勝利。但是,被諸葛亮用裝有燃燒之物的巨獸噴火嚇跑巨象,落象踐踏而亡。
木鹿大王的出現,反映出了小說的兩個方麵的局限性,一是為了給諸葛亮的南征增加難度,進而體現諸葛亮的過人之處,連會法術的木鹿大王都不是諸葛亮的個兒,可見諸葛亮其人有多厲害。二是反映出了作者與傳統的思想觀念一樣,對少數民族帶有一定的歧視性,南方少數民族往往被稱為南蠻,而且還會一些神秘的妖邪之術,這一點與張角相同。
Top4:於吉
於吉恐怕是《三國演義》裏麵最悲情的一個“妖人”了。他本來在吳郡、會稽一帶為百姓治病,甚得人心。但是它的治病方法和華佗不是一路的,他用的是法術。當孫策正在氣頭上的時候,發現老百姓見了他這位江東之主不聞不問,反而對於吉頂禮膜拜,“無神論”者孫策非常憤怒,將於吉處斬。等到孫策以蠱惑人心為由斬了於吉之後。結果就此惹了大禍,賠上性命。於吉雖然死了,但是他陰魂不散,不斷地擾亂孫策的心神,直到孫策的魂魄也被他勾去,落得一個同歸於盡的下場。羅貫中將於吉安排在這裏,一是增加傳奇色彩,二是給小霸王孫策的死找一個體麵地說辭,為孫權的登場在做鋪墊。
Top3:左慈
《三國演義》中關於左慈的描寫更加神乎其神。曹操把左慈召去,關在一個石屋裏,派人監視,一年沒給他飯吃,過了一年才把他放出來,見他仍是原來的模樣。曹操認為世上的人沒有不吃飯的道理,左慈竟然一年不吃飯,一定是妖邪的旁門左道,非要殺掉他。曹操一起殺左慈的念頭,左慈就知道了,就向曹操請求放他一條老命,讓他回家。左慈先用道簪把自己的酒杯劃了一下,酒杯就分成了兩半, 兩半中都有酒,相隔著好幾寸。 後來左慈跑了,曹操就下令擴大搜捕的範圍,隻要抓住就殺掉。後來有人見到了左慈,就殺了獻給曹操,曹操大喜,屍體運到一看,竟是一捆茅草,再到殺左慈的地方找屍體,已經不見了。左慈的出場純粹的作者情節虛構,以表現作品中任務的傳奇色彩和趣味性。
Top2:管輅
管輅是三國時期曹魏術士。長到八九歲的時候,每天晚上喜歡仰觀星辰,是不是有點像《數星星的孩子》裏的小張衡。成人後,精通《周易》,善於相術,他還有一個了不得的本事——竟然精通鳥語。關於他的各種神乎其神的傳說很多,被後世奉為卜卦觀相的祖師。
《三國演義》中記載:大臣許芝向曹操推薦管輅,曹操召見,想封管輅為官,被管輅謝絕。想讓管輅占卜魏國的前程,管輅的回答也是模棱兩可。曹操隻好讓管輅占卜當前三國紛爭的局勢,管輅卜了一卦說:“吳國死了一位將領,而蜀國就要打過來了”。話音剛落,探子來報:“東吳重臣魯肅病故,蜀國大將馬超和張飛在下辨縣城屯兵”。曹操大驚,也不得不服管輅的問卜能力。
Top1:諸葛亮
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以借東風而揚名天下,被眾人奉若神靈,不可否認,諸葛亮是一個優秀的氣象學家,諸葛亮高臥隆中,長期生活在長江和漢水之間,對長江一帶的氣象變化一定是非常熟悉的。西北風隻是氣候現象,在氣候背景下是可以出現東風,這是天氣現象,其實他早就知道了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之間有東風,但是為了神化自己,故意裝神弄鬼,把自己打扮的像個神漢,築台祈風。
諸葛亮另一個“妖”之處就是故作神秘,行軍打仗前往往授予將領錦囊妙計,或是附耳細語。卻不知軍事行動要的就是臨機應變,而不是拘泥於那所謂的錦囊,這樣不但容易使下屬對其盲目崇拜,也禁錮了他們臨機應變的權力。魯迅先生曾這樣吐槽《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刻畫:顯劉備長厚而似偽,狀諸葛多智而近妖。其實諸葛亮才是《三國演義》中一號“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