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他本人而言,他是一位愛國者,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一位能臣,一位出色的軍事家,一位偉大的文學家……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破陣子 辛棄疾
我們常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先秦時期,成就最高的是詩經和楚辭,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寥廓,有“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的神秘。到了兩漢魏晉,賦和駢文大行其道,“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極盡華美之能。等到了唐代,詩歌脫穎而出,詩人層出不窮,詩仙詩聖詩佛詩鬼等人,一起將詩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唐代以後,好詩漸少,無人能在詩歌上與盛唐爭鋒。但宋人別出蹊徑,將詞之一道發揚光大,最終取得了不遜於唐人的成就,在文學史上以“唐詩宋詞”並稱。
詞本來是一種不登大雅之堂的東西。唐詩追溯其源流,其實是和先秦詩辭、和漢賦駢文一脈相承的。詩經和楚辭蒼涼古拙,但限於句式,表現力不足。漢賦駢文部分擺脫了詩經四四拍的固定節奏,但還沒有完全自由,仍然有駢四儷六的限製,而且不易於吟唱。到了唐代,七言詩和五言詩在數百年摸索下完全成熟,不僅靈活性大為改進,更是滿足了傳唱的需要,於是才有“旗亭畫壁”之樂。在當時,詩是文化人高大上的創作,詞是由文化程度較低的樂師們,根據各種街頭小調和異域旋律的需要所寫成的一些長短句,和詩相比,可以算是當時的“三俗”了。例如在唐代的《敦煌曲子詞》中,就有一首典型的早期詞作《菩薩蠻》:
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麵上秤錘浮,直待黃河徹底枯。白日參辰現,北鬥回南麵。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
當然,再“三俗”的東西裏,也隱藏著不可否認的情感。不過把這首詞和“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相比,其文學水準高下立判。盡管唐代有不少詩人,包括李白白居易等都寫過一些詞作,但多是出於遊戲,詞也被稱為“詩餘”,其地位之低可見一斑。
五代以來,隨著南方地區經濟的日益發達和社會風氣的逐漸奢靡,人們對更適合歌唱的詞需求越來越大,這也刺激了很多文人將精力投入到詞作上來。著名的《花間集》就是在這一階段成型,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詞人如李璟、李煜、馮延己、韋莊等人,為這一文學體裁的成熟奠定了基礎。
等到了宋代,中華傳統文化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華夏民族之文化,曆數千年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尤其是在經濟、娛樂等方麵,北宋時的東京汴梁城,某種意義上和今天的大都市區別不大,人們看足球、看摔跤、吃宵夜、逛商場,在這座燈紅酒綠的不夜之城中盡情狂歡。可以想象,在這座光大型綜合娛樂場就有72家的城市裏,有多少歌手在嗷嗷待哺,等著可以讓她們一曲成名的神作!
於是詞道大興,上到君王宰相,下到士子庶民,大家都覺得最風雅的莫過於當席填詞,讓歌姬款款唱來。要是詞填得好,立刻便能像現在的白金神曲一般,短短旬日就傳唱天下。詞作者的地位也如同今天的周董,被萬眾追捧,被百姓們奉為大神。
就像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樣,大部分詞曲都是描述的男女情愛之事,風格婉約柔美——這也是為什麽最早的詞集叫《花間集》的原因。但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是有大能橫空出世,靠少數幾人之力對抗詞壇主流,硬是將詞分成了婉約和豪放兩派,互相分庭抗禮,並且有後來居上之勢。自南宋以來,公認作為豪放派代表人物的隻有兩人:一個是本係列第一篇就介紹過的蘇東坡,另一個就是辛棄疾。
與生在北宋最為繁華輝煌時代,雖有流離之苦,卻無戰亂之憂的蘇軾相比,辛棄疾很不幸的出生在一個倒黴年代的倒黴地區——南宋初年的濟南。自從宋初簽訂澶淵之盟以來,北宋和遼國之間使節往來不絕,百餘年間,百姓們都能得享太平,不聞戰亂。那時候的濟南雖然比不上汴梁繁華,但也是“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勝富庶之地。但隨著金國的崛起,遼國轉眼就被更野蠻的女真人踏為平地。在這場豪賭中下錯了注的北宋,也隨之咽下了自釀的苦酒:靖康之恥。金軍順利地攻破汴梁,半壁江山淪入敵手,皇室成員被一網打盡,徽欽二帝被擄,受盡屈辱後死於異國。一片風雨飄搖裏,南宋小朝廷隻能偏安於江南,依靠長江天險苦苦抵抗金軍。
在這場席卷中華的劫難中,辛棄疾的家族也未能幸免。和同樣生活在濟南的另一位詞壇大家李清照相比,辛家沒能及時逃往江南,被金兵抓了個正著。辛棄疾的祖父辛讚當時是宋朝的官員,被抓後看到家族上下百餘人性命難保,於是就隻好投降了金國,成了金國治下的一名“偽官”。這一行為在後世的爭議是很大的。到底是以死明誌更能彰顯氣節呢,還是苟活下來以圖複仇更有意義?但不管怎樣,辛讚用這種方式保全了家族,並且將內心的仇恨和痛苦灌輸給子孫後代。
辛棄疾就是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家族的熏陶和教育令他文武雙全,祖父也常常帶著他觀察各地的山川地理,好為將來的起事做好準備。辛讚到死為止都沒有等到良機,但老天不負有心人,在辛棄疾20歲那年,一個絕好的機會出現了。
公元1161年,金國之主完顏亮親帥大軍,出發攻打南宋。據說,這次戰爭也是由於一首詞所引起的。完顏亮本身就是一名不錯的詞人,愛好文學。有一天,他聽到樂師演唱柳永的名作《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一聽之下,完顏亮就深深迷醉於江南的美景。“三秋桂子,十裏荷花”,這該是怎樣的景色!有生之年,若能一睹此景,死亦無憾!於是完顏亮召集大軍,準備一舉覆滅南宋,將杭州納入金國的版圖。
理想很豐滿,但是現實很殘酷。不熟水性的金軍,被名將虞允文帶水軍攔截在江邊,屢戰屢敗,不得寸進。消息傳開,不僅僅前方軍心浮動,後方本來就被金兵多年欺壓的民眾們更是趁機揭竿而起,騷擾甚至殲滅各地留守金軍。
辛棄疾就是最先響應的一個。他召集了兩千同鄉民眾起義,並且毫不戀棧權利,立刻率軍與當時北方最大的一支起義軍會合,奉義軍首領耿京為主。這樣一位文武雙全、眼光遠大的年輕人,很快就成為起義軍的核心人物。
與大部分人所想象的不同,辛棄疾這時候並不以詩詞出名。恰恰相反的,他之所以出名,是因為他個人的勇武,是因為他是整個義軍中最能打的人。這一點,在兩個例子中可見一斑。
辛棄疾認識一個名叫義端的和尚,並且介紹他加入了起義軍。但是,這個禿驢確實是個異端,他竟然偷走了耿京的大印,趁夜潛逃了。耿京聽到後大怒,並且遷怒於辛棄疾,下令先把這個不靠譜的介紹人砍了。辛棄疾當即請求耿京能寬限三天,如果三日內不能將義端抓回來,則甘願領死。
耿京同意後,辛棄疾單騎出發,他猜到義端肯定會向金兵大營逃竄,於是沿途急追,果然在半路截到了義端。義端苦苦哀求,希望辛棄疾饒他一命。辛棄疾沒有搭話,幹脆利落的拔刀砍了他,將首級和大印帶了回來,從此在義軍中無人不服。
沒過多久,金主完顏亮被嘩變的部下所殺,金兵從前線退回,開始鎮壓各地的義軍。辛棄疾等人受耿京所命,作為使者趕赴南京拜見南宋朝廷,商討義軍將來的前途。出使成功後,辛棄疾等人高興地返回,但迎接他們的,卻是難以置信的一幕。
在他們出使時,一部分義軍將領貪圖金軍的賞賜,竟然殺死了首領耿京,拿著耿京的首級去投降金軍了,群龍無首的義軍在金兵圍殺下潰散。看到這一幕的辛棄疾不禁怒發衝冠,他召集了幾十名和自己一樣視死如歸的猛士,五十位騎手直闖駐紮了數萬敵軍的大營,於敵人軍中生擒了正在和金兵主將飲酒作樂的主謀叛賊張安國!而且這還不算完,在金軍的圍追堵截之下,辛棄疾等人竟然鼓動起一大批義軍舊部,帶著俘虜轉進千裏,從山東一路闖回南京,將叛徒獻俘給朝廷明正典刑!
大宋朝已經很多年沒見過這樣的猛人了。經此一戰,辛棄疾名揚天下,趙構也親自召見這位英姿勃發的年輕人,“聖天子一見三歎息”。為了獎賞辛棄疾的功績,趙構特地授予他江陰簽判的職務,讓這個剛剛二十三歲的小夥子從此踏入了官場之中。
二十多歲,正是充滿了幹勁和夢想的年齡。辛棄疾興致勃勃的上任,覺得未來一片光明。他將自己這幾年的思路和對北伐的建議寫成《美芹十論》等奏折,滿心歡喜地呈上朝廷。有這麽英明的天子在位,那必然能上下一心,整兵秣馬,稍等幾日就可以北征了吧!
他沒想到,這一等,就是一輩子。
南宋朝廷,不思進取。紹興和議與隆興和議後,朝廷從上到下都接受了偏安的現狀,專心經營自己的江南小天地,不再提北伐之事。上下官吏,大部分都是江南的本地豪族,隻要能過得好就行了,誰管他北方洪水滔天、遺民生不如死!正所謂“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出身於北方,還堅持想要北伐的辛棄疾等寥寥幾人,才是大家眼中的異類,受到朝廷一致的排擠。
但辛棄疾又是少有的傑出能臣。朝廷雖然排擠他,可在很多事情上又不得不倚重於他的才能。二十年來,辛棄疾就像是救火隊員一般,從各個要職上來來去去,專門幹屯田、練兵、建軍、平亂這樣的髒活。每當剛做出成果,他就被調往別處,繼續去收拾爛攤子。他曾做過一首《滿江紅@江行和楊濟翁韻》,聊以自嘲:
過眼溪山,怪都似、舊時相識。還記得、夢中行遍,江南江北。佳處徑須攜杖去,能消幾緉平生屐。笑塵勞、三十九年非、長為客。
吳楚地,東南坼。英雄事,曹劉敵。被西風吹盡,了無塵跡。樓觀才成人已去,旌旗未卷頭先白。歎人間、哀樂轉相尋,今猶昔。
就這樣為朝廷辛苦工作二十年後,當道諸公們終於厭倦了這個說話直衝,為人又楞又倔的北方漢。不管到哪裏任官,他都不能和上司下屬們一片和氣,麵團團地詩文唱和。這個大個子總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看起來就像是擇人而噬的猛虎。難道你不知道,在官場中混,和諧才是第一要務嗎?給你的官位還不夠高嗎?天天北伐北伐,憑什麽讓江東子弟流血送命去和那些胡人們死磕?
既然不聽話,那就不用你!在42歲那年,因為受到言官彈劾,辛棄疾被罷官。辛棄疾於是歸隱於田園,與家人為伴。表麵上看,是享受山水之樂的富家翁,但內心中,他的苦悶又有誰能知曉?在罷官回家的路上,他寫道: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比痛苦更痛苦的,是說不出來的痛苦。比令猛虎拉車更屈辱的,是將猛虎關在籠中。
辛棄疾被強迫賦閑在家,轉眼又是二十年。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呢?在第一個二十年間,他生長於敵國,以複國為目標努力;在第二個二十年內,他蹉跎於官場,空有一腔熱血卻無處施展;在第三個二十年裏,他幽居於鄉野,從一名幹吏變成垂垂老去的朽翁。曾經怒斬敵人頭顱、持槍踏破敵營的猛將,在一場大病後,連上樓的力氣都漸感不足了。當年所寫下的激昂文字,現在又有何用?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雲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仆姑。
追往事,歎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在這二十年的日日夜夜裏,他常常夢中驚醒,仿佛又回到當年金戈鐵馬的戰場,仿佛又和同伴們一起,冒著風雨並肩衝鋒。他內心的火焰時刻會燃燒起來,又不斷被殘酷的現實所澆滅,仿佛隻餘下一捧死灰。他看起來似乎滿足於田園之樂,隻有幾位知心好友來拜訪時,才能看到他流露出來的真實性情。
老大那堪說。似而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笑富貴千鈞如發。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隻有西窗月。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別。問渠儂:神州畢竟,幾番離合?汗血鹽車無人顧,千裏空收駿骨。正目斷關河路絕。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也許是上天都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在他六十四歲時,韓侂胄任宰相,朝廷又開始考慮北伐。他作為主戰派被重新起用,出任鎮江知府,頂在對抗金兵的最前線上。老人的生命力仿佛一下子全部燃燒出來,他麵見皇帝,在朝廷上慷慨激昂地論述北伐方略,並親自去前線奔走,查看邊境形勢。在鎮江北固亭上,他放眼眺望神州,想到江北那永遠不能再見的故園,不由得潸然淚下。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雖然心向故國,但他也清楚地認識到,從天下大勢來看,最好的時機已經過去,二十年內北伐都沒有勝利的希望。想當年,宋武帝劉裕起於微末,尚能一統南方,北伐中原,平後秦,滅南燕,打的北魏戰戰兢兢。但如今,劉裕當年的故居已經衰敗無人,北魏武帝拓跋燾南侵時修建的行宮前香火鼎盛,這是何等諷刺的一幕!百姓們竟然不知道所祭拜的是異族的侵略者,反而把保佑民族氣運的真英雄漸漸遺忘。回想四十三年前,自己率軍從江北殺回,意氣風發之時,可曾想到如今隻剩一副空有憂國之心的舊皮囊?
一年後,因為言官的攻擊,辛棄疾再次被免職。在這樣的打擊下,他很快就重病不起。同年,韓侂胄倉促發動北伐,結果被金軍大敗,本就弱小的南宋再次覆軍失地,受到慘痛打擊。
辛棄疾六十八歲時,朝廷又催他盡快到杭州,想讓他來負責軍事,好收拾這一片亂攤子。此時辛棄疾已經病重不起,他拒絕奉詔,沒過幾天,就在病榻上離開了人世。據說辛棄疾彌留之時,還在高呼“殺賊!殺賊!”。與其死於病榻纏綿,他一定更願意戰死沙場——這才是一個戰士最理想的歸宿吧。
他去世之後,金人指名要韓侂胄的頭顱,於是朝廷中的主和派密謀偽造詔書殺了韓侂胄,將首相的人頭送給金國示眾,並簽署了一份更為屈辱的《嘉定和議》。正如同辛棄疾所預料的一樣,一直到了二十五年以後,宋軍的北伐才告成功。
但時機已晚,金國覆滅後,南宋所麵對的,是人類曆史上最強大的遊牧民族集團——新興的蒙古帝國。南宋的最終命運,也隨之注定。兩宋的文采風流、詞賦華章,就此成為絕響。
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辛棄疾等豪放派詞人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說起宋詞,評論家們常常將薑夔、周邦彥等長於格律的詞人排在辛棄疾甚至蘇軾之前。一直到了清代和近代,文學評論家們才開始正視豪放派詞人的地位,對他們進行了公允的評價。到了現在,辛棄疾的地位愈加高大,在兩宋詞人中和蘇軾並駕齊驅,不分軒輊。
和蘇軾相比,辛棄疾沒有東坡居士那種對文字超凡脫俗的天賦,詞作中少了那一份飄逸出塵的氣息。但是辛棄疾能夠將經史子集、將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經曆都融入到作品之中,信手拈來,轉折如意,字裏行間都自然帶有一股真英雄的氣概。兩宋的其他詞人,要麽空有經曆,但比不上他的才華;要麽雖然有才,但局限於花街柳巷、傷春悲秋,寫不出他的氣象和境界。而且辛棄疾雖然以豪放為名,但寫起清麗幽怨的詞來也是得心應手,絕不次於那些婉約派的詞人。比如著名的《青玉案@元夕》,就是頗有代表性的作品: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評價辛棄疾詞作的最好詞語,就是“文如其人”。他體魄雄壯,時人謂之為真英雄之象:“眼光有稜,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重”,所以詞風剛健豪邁。他文武雙全,熟讀經史,好在詞中借用各種典故,卻並不生硬。他久曆於兵事戰陣,一生金戈鐵馬,其文字也如同海雨天風,撼人魂魄。他一生惟願光複故土,卻報國無門,家國之恨和身世之悲在心中糾結,所以字裏行間都含有悲鬱不平之氣,讀之令人感慨萬分。正所謂英雄遲暮,壯誌難酬,男兒之悲,莫過於此。
綠樹聽鵜鴂。更那堪、鷓鴣聲住,杜鵑聲切。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間離別。馬上琵琶關塞黑,更長門、翠輦辭金闕。看燕燕,送歸妾。
將軍百戰身名裂。向河梁、回頭萬裏,故人長絕。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正壯士、悲歌未徹。啼鳥還知如許恨,料不啼清淚長啼血。誰共我,醉明月。
就他本人而言,他是一位愛國者,是一位民族英雄,是一位能臣,一位出色的軍事家,一位偉大的文學家。雖然不以填詞為業,但他依然是兩宋存詞最多的作家,名作極多,被每一位詩詞愛好者喜愛推崇。讀他的詩詞,所感懷到的不僅僅是名篇佳句,而是會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曆史,聽到一個民族在危亡之時所發出的悲歌。至於他將詞的創作帶到更為廣闊的天地等等,反而都顯得並不重要了。
文章來源:ACFUN 作者:海上鋼琴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