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過醒透的博客

心頭洞明,抱樸守拙,以和為貴,知足常樂
個人資料
雲過醒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品香記:蒲團日靜鳥吟時 爐熏一炷試觀之

(2015-01-03 18:33:40) 下一個
  “蒲團日靜鳥吟時,爐熏一炷試觀之。”古人為何青睞“焚香煎茶”等雅事,品香究竟有哪些魅力呢?
  一個歐美流行音樂電台的DJ喜歡彈古琴,最近還迷上了品香。同事們在節目中調侃他的新愛好,覺得他有些過於傳統。我想他們一定不知道品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才會揶揄那位DJ。
  毛姆曾在《月亮和六便士》中說過:“為什麽你認為美——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會同沙灘上的石頭一樣,一個漫不經心的過路人隨隨便便就能夠撿起來?美是一種美妙的、奇異的東西,藝術家隻有通過靈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來。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也不是為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曆過的一番冒險。”
  不是誰都能發現、理解美或藝術的真諦,恐怕品香也是如此。正如天津沉香藝術博物館館長黃毅所說,品香不隻是聞香辯味,感受一炷香或一爐香的美好,更是在靜心凝神的品香過程中通過自省來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
  北宋的大文豪黃庭堅就曾寫下“靜心契道,品評審美,勵誌翰文,調和身心”這四句“品香四得”,而品香的益處也盡在這四句箴言中。
  事實上,香分為很多種類,在古代隻有皇族或貴胄才能享用的沉香這一極品。明代高濂曾將香分為幾類,不同種類的香可帶給人不同的感受或不同的使用場合。如“香之幽閑者,焚之可以清心悅性;香之恬雅者,焚之可以暢懷舒情;香之溫潤者,焚以遠辟睡魔,謂古伴月可也;香之高尚者,香霧隱隱繞簾,又可祛邪辟穢……”品香不重香之貴重幾何,而是在於它帶給人的感受,帶給人的心靈體驗。黃毅告訴記者,即使我們現在有機會品沉香,但目的不在於品它到底是什麽味道,它隻是一個載體,背後傳承的是中國幾千年曆史的文化。
  品香論道
  在品香之前,我們先用沉香煮過的水淨手,喝茶淨口,然後通過靜坐使身心放鬆進入靜心的狀態。黃館長啜了一口用沉香水衝泡的普洱茶膏,一邊悠悠地向我們講述祖先們用香的曆史,以及香與祭祀的聯係。黃館長說,由於先民對諸多自然現象的不理解,產生了敬畏之心,幻化出鬼神之說,而他們認為,人類無法到達天界,而香焚燒後的煙氣是可以通天的。因此,最初在祭祀時焚香一定要有煙。周代就有詳細的祭祀記載,而當時用到更多的是草本類的香料。
  隨著航海技術的發達,慢慢的沉香等香料才傳入中原。北宋畫家張擇端在傳世畫作《清明上河圖》中對香事有諸多描繪,其中一處是居於鬧市中的“劉家上色沉檀揀香”鋪(即,劉姓人家經官府特許專營的香鋪,有上好的沉香、檀香、乳香等香材。),我們從中也可看出在宋代業已繁榮的香事。
  正是在生活日趨世俗化的宋代,“品香、點茶、插花、掛畫”成了文人士大夫的“四般閑事”。雖說是“閑事”,不過是文人的自嘲罷了。據說北宋的王安石很喜歡玩香,他與誌同道合的官員一同討論變法等國家大事時,都會焚香。其實,香能夠令人心沉靜、頭腦清醒,在最清醒的時候討論國家大事,往往會事半功倍。這也是黃庭堅認為“香可勵誌”的原因。
  黃毅表示,我們在靜心的狀態下,有可能接近中國文化中的“道”,它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真理,不是一種行為規範,而是一種思想境界。這即是黃庭堅所說的“靜心契道”。事實上,我們現在用香,在德行上或修養上,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正麵的影響。拋開宗教因素,用香更多的是使我們內心境界的提升。
  而黃庭堅所說的“品評審美”,黃館長認為,其更深層次的意思是內審、內省。聖人常說“一日三省吾身”,正是通過內省來發現問題,來改造自己,讓自身變得更好。“我覺得這比對外界事物審美是更為重要的審美。”
  一爐沉香屑
  蘇軾在《和魯直》一詩中曾這樣寫道:“四句燒香偈子,隨風遍滿東南。不是聞思所及,且令鼻觀光參。” 他將聞香形容為“鼻觀”,的確品香是通過嗅覺來感受香的美好。
  如今我們有機會坐在一起品味沉香的美好,稱之為慶幸並不為過。數十年的文化斷層導致曾經傳承有序的文化或收藏門類被人遺忘,而沉香就是其中之一。黃館長表示,沉香被世人重新認識正是從本世紀初才開始的。看著一縷煙騰然直上,忽想起王維那句“大漠孤煙直”,心中有心酸也有欣慰。
  清代文人沈複曾在《浮生六記?閑情記趣》記述:“靜室焚香,閑中雅趣。芸芸以沉速等香,於飯鍋蒸透,在壚上設一銅絲架,離火半寸許,徐徐烘之,其香幽韻而無煙。”他與其妻芸靜室“烘”香,香氣幽韻而無煙,別有一番雅趣。
  事實上,焚香之趣,可觀其煙,亦可“燒香取味,不在取煙。”。高濂曾在《遵生八箋》中記述“焚香七要”,其中包括,香爐、香盒、爐灰、香炭墼、隔火沙片、靈灰、匙箸。這些都是“隔火熏香法”的工具,而我們現在所用的焚香工具也與古時差異不大。不過有些工具要符合我們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完全複製古人的焚香方式。譬如,燒炭用的打火機,很方便,而不是古板地學古人放一個炭盆在腳下。
  黃毅先將炭塊埋入香灰中,一麵點燃炭塊,一麵向我們介紹焚香的工具——所謂的“爐瓶盒三式”,即香爐、香盒(放香或炭塊、隔片)、香瓶(可插火箸、香鏟、香箸)。而後他用香鏟慢慢地將炭塊掩埋,這樣做既是靜心,也是在等待炭火充分燃燒。接下來,他把沉香削到金箔上,再將金箔輕輕地放在香灰上。稍微等上一會兒,但見他左手托起香爐,放在頸下,右手虛掩著香爐,閉上雙目,任一縷帶著幽香的熱流在空氣中升騰,自然地進入鼻息之中。他品完香,又順時針把香爐遞給香友,讓這一爐香分享給席中的每一個人。這就是品香的基本過程,黃館長說每個人的嗅覺會略有差異,我們沒有必要探究香的味道,而是用心去體味大自然的神奇產物,若是能提升自我的人生境界,如此品香便更有意義了。
  對話
  請問日本香道與中國香道的區別在於什麽?
  黃毅:在隋代曾有記載,將一些香器傳到日本。在日本的正德太子,曾經對從中國進口的這些香器進行了改良。從那之後,日本的香具、香器與中國的就有了差異了。
  日本香道,其在動作、儀式上複雜,其實香並不複雜。而中國品香,程序上不複雜,但在香的內涵上比他要複雜。這隻是兩種民族的不同文化而已,一種注重表象的形式,一種可能更注重精神內涵。
  如何購買沉香不會上當?
  黃毅:先認識沉香的味道,學會怎麽品香。隻要會聞,沒人騙得了你。要多見多聞,先學會了,再去買。
  越南沉香與印尼香的區別?
  黃毅:它們在視覺和嗅覺上都會有較為明顯的差異。從視覺上看,以越南、柬埔寨、老撾等地為代表的區域為蜜香,其油結的部分通常是泛紅褐色,用放大鏡去看其橫斷麵上植物導管的毛孔裏都會有細小的紅紅的油珠溢出來。印尼香的木質部分泛紅色,油脂部分泛黑色,所以有一句話叫“紅皮黑肉”,說的就是印尼香。一般而言,由於越南沉香味道較好,多用來品香;印尼沉香的體積相對大,多用來做佛珠手串。


作者:黃芳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