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過醒透的博客

心頭洞明,抱樸守拙,以和為貴,知足常樂
個人資料
雲過醒透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梅蘭芳和國際大師們的上海情緣

(2014-11-19 19:08:48) 下一個
  藝術大師梅蘭芳出生在北京,但是他與上海特別有緣。1913年首次在滬演出一舉成名之後,他就頻頻來滬。1932年春,更從北京遷居上海,在馬斯南路121號(今思南路87號)居住,前後有十幾年,也可稱半個上海人。
  抗日戰爭爆發後,梅蘭芳為躲避日寇,輾轉香港等地,後又搬回上海。他斷斷續續在上海居住的時間內,先後接待了諾貝爾獎獲得者泰戈爾、羅素、蕭伯納,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英國表演大師卓別林等眾多國際大家——
  卓別林:唯東方才有的藝術
  1930年初,梅蘭芳率領劇團到美國訪問演出,抵達電影名城洛杉磯,當晚出席了由市長主持的盛大酒會。賓主剛入座,一位穿工作服、連領帶也沒有係的男人匆匆趕來,梅蘭芳覺得似曾相識,有人向他介紹說:“這位是卓別林先生。”梅蘭芳恍然大悟,張開雙臂,兩位東西方藝術大家熱烈擁抱。
  那時,卓別林正在洛杉磯拍攝《城市之光》,得知梅蘭芳來到洛杉磯,連衣服也沒換就從片場匆匆趕來。這次酒會成了梅蘭芳和卓別林的私人聚會,他們一邊品著美酒,一邊暢談戲劇。
  幾天後,梅蘭芳應卓別林邀請到好萊塢參觀,再次和他探討了舞台表演藝術與電影藝術之間的相互關係。卓別林熱情相待,詳盡地向梅蘭芳介紹了《城市之光》的製作情況,最後兩人親切合影,為世人留下了一幅十分珍貴的照片——梅蘭芳身穿藍緞團花長袍、黑緞馬褂,卓別林身著筆挺西裝,兩人麵含微笑,雙手緊緊相握。
  當時,梅蘭芳與卓別林都正值壯年,各自在藝術創作和表演道路上獨樹一幟,他們彼此仰慕,互相勉勵,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臨別時,梅蘭芳與卓別林約定,要來中國,一定到梅家做客。
  6年後,卓別林帶著新婚妻子寶蓮·高黛等一行4人到亞洲度蜜月,他給梅蘭芳發來了電報:來華旅遊,過滬時極願一晤。
  卓別林果然如約前來,老朋友重逢,分外高興,卓別林不無感慨地說:“記得六年前我們在洛杉磯見麵時,大家的頭發都是黑色的。你看,現在我的頭發大半都已經斑白了,而你呢,卻還找不出一根白發,老天真是太不公平了。”梅蘭芳卻從卓別林幽默、調侃、誇張的話語中感受到了他頗不順達的坎坷境遇,安慰道:“你比我辛苦,我知道,我一直關注你,你每一部電影都是自編、自導、自演,自己親手製作,太費腦筋了,我希望你保重身體。”
1936年,卓別林與梅蘭芳在上海見麵
  宴會結束後,梅蘭芳帶著卓別林先去娛樂場所“大世界”了解上海市民階層看戲、娛樂的真實狀況,然後到隔壁的共舞台觀看了上海當時十分流行的京劇連台本戲《火燒紅蓮寺》。這時,《火燒紅蓮寺》已經開演,正演到其中最精彩的一場“十四變”,戲中有文有武,有唱有做。卓別林看了連連鼓掌,尤其對變幻無窮的舞台背景和兩人熱鬧的武戲鬥劍一場,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讚譽那是“唯東方才有的藝術”。
  從共舞台出來後,梅蘭芳又馬不停蹄地帶卓別林來到新光大戲院觀看了全本《雙嬌奇緣》。那天,演賈桂的名醜馬富祿以清脆嘹亮的嗓子和滑稽誇張的表情,將一個奴顏婢膝、阿諛諂媚的太監刻畫得細致入微,引起了卓別林的極大興趣。他表示,自己非常喜歡這一舞台形象,認為馬富祿演活了人物的性格,非常成功。卓別林又仔細詢問了京劇中不同的曲調板式所表現出的各種情緒,梅蘭芳一一作了介紹。
  卓別林帶著對上海美好而又深刻的印象回到美國。一直到十年後,他對上海還記憶猶新,經常回憶在上海和梅蘭芳看到的美輪美奐的京劇。
  這一年,卓別林的《大獨裁者》將到香港上映,皇後、娛樂、利舞台三家影院競相爭奪首映權。由於三年前梅蘭芳曾在利舞台演出過,該影院經理就徑直去找到正寓居香港的梅蘭芳,讓他想想辦法,梅蘭芳答應致電卓別林代為征詢。卓別林迅速複電表示同意,《大獨裁者》首映權終於破例被中國人辦的利舞台影院獲得,一時在香港引起極大轟動。
  在香港生活期間,梅蘭芳經常以看卓別林的電影打發日子,他對卓別林敢於在影片中無情諷刺、鞭撻法西斯的膽識極為讚賞,一部《大獨裁者》他先後看了6次,仍意猶未盡。他甚至逢友便問:“你看過《大獨裁者》沒有?快去看看!”還催促兩個兒子葆琛和紹武也去看,並耐心地為他們分析場景,幫助他們了解影片中深刻的政治含義。
  梅蘭芳在表演之餘喜歡收藏火柴盒。他的藏品中有這樣一隻火柴盒:畫麵上是卓別林扮演的大獨裁者希特勒在玩弄地球儀,裏麵的火柴都製成炸彈形狀,磷麵正好連到希特勒的屁股,給人一種玩火者必自焚的聯想,整個設計幽默而又寓意深刻。這一由卓別林親自設計的火柴盒,是利舞台作為《大獨裁者》的首映廣告而贈送給梅蘭芳的,梅蘭芳因此對這隻火柴盒特別珍愛。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卓別林在美國從事進步文化活動,受到迫害,不得不離開美國。梅蘭芳對卓別林所遭受的不公平境遇憤憤不平,深切懷念遠在異國的朋友,時時打聽他的消息。
  1954年7月,周恩來總理在出席日內瓦會議期間宴請卓別林,卓別林深情地說:“我在1936年到過中國,到過上海,看過梅蘭芳先生的京劇,令我欽佩!還看過馬連良先生的戲,真是好極了!”
  泰戈爾:被水霧籠罩的峰巒
  1924年4月12日,應梁啟超、蔡元培之邀,泰戈爾乘坐“熱田丸號”(Atsuta)抵達當時上海的匯山客貨運大碼頭,開始了他的首次中國之旅。
  4月14日,泰戈爾從上海赴杭州,次日在靈隱寺演講,梅蘭芳相伴左右;4月23日,泰戈爾到北京,梅蘭芳一路伴隨。因5月7日是泰戈爾63歲生日,以徐誌摩為首的文學團體新月社經過精心策劃,用英文演出了泰戈爾創作的著名話劇《齊德拉》,慶祝他的壽辰。祝壽會由胡適主持,他說:“今天,我們所敬愛的天竺(古代印度的別稱)詩人在他所愛的震旦(印度對中國的別稱)過他六十三歲的生日,我用極誠懇、喜悅的心情,將兩個國名聯結起來,贈給他一個新名叫‘竺震旦’!”
  這次演出,梅蘭芳就坐在泰戈爾身邊,這是他向他的好朋友胡適提出的要求。泰戈爾向梅蘭芳表達了自己的心願:“在中國能看到自己寫的戲,我太高興了。可是,我更希望在離開中國前,還能觀賞到您的表演。”
  梅蘭芳答應了泰戈爾,後來特地為泰戈爾一行專演了一場自己新編的大型神話京劇《洛神》。泰戈爾對此十分重視,特意穿上了他創辦國際大學時的紅色長袍禮服前往觀看,而且自始至終神情都很專注。
  梅蘭芳後來回憶說:“那天,我從台上看過去,隻見詩人端坐在包廂正中,戴絳色帽,著紅色長袍,銀須白發,望之如神仙中人。”
  梅蘭芳在舞台上翩若驚鴻、宛若遊龍般的歌舞,清麗優雅而又含蓄深沉的聲音如珠走盤、如雲繞梁。他扮演的“洛神”,或嬌媚,或冷豔,若有情,似無情,舞蹈、造型、音樂都達到了“欲笑還顰,最斷人腸”的境界。泰戈爾邊看邊聽,如癡如醉。看完戲後,泰戈爾盛讚中國戲劇的優美,還親自到後台向梅蘭芳道謝:“我看了這出戲很愉快,有些感想明日見麵再談。”
  第二天,泰戈爾將赴太原。中午,梅蘭芳和梁啟超、齊如山、姚茫父等社會名流在豐澤園飯莊設宴為泰戈爾餞行。席間,泰戈爾再次讚揚了梅蘭芳的精湛表演,然後直言不諱地對《川上之會》這場戲的布景提出了誠懇的意見。梅蘭芳根據泰戈爾的意見,重新設計了那一幕的布景,果然取得了很好的舞台效果,並一直沿用下來。
  演出後,泰戈爾即興賦詩一首,贈予梅蘭芳留念。原詩是用孟加拉文寫的,寫好後泰戈爾親自把它譯成英文,並用毛筆寫在了一柄紈扇上。他還興致勃勃地朗誦給大家聽:
  親愛的,你用我不懂的語言的麵紗,遮蓋著你的容顏。正像那遙望如同一脈,縹緲的雲霞,
  被水霧籠罩著的峰巒。梅蘭芳雙手接過了承載著真摯友情的紈扇,對泰戈爾說:“為了表示我的鄭重答謝,我也寫一把折扇送給您。”不一會兒,泰戈爾接過梅蘭芳寫就的折扇,打開一看,是一排排用鋼筆書寫的字體秀整、氣韻生動的方塊漢字。一旁的徐誌摩立即用英語一句句翻譯給泰戈爾聽:
  滿天雲霞濕輕裳,如在銀河碧河旁。縹緲春情何處傍,一汀煙月不勝涼。泰戈爾一麵聽,一麵頻頻點頭。徐誌摩最後又加注道:“這是洛神登場時唱的一段詞,也是梅先生親自參與寫定的。”泰戈爾連連說:“好,好,這是一首好詩,清麗得像洛神,也像梅先生本人!”
  分別前,梅蘭芳仔細挑選了自己在老百代公司灌錄的《嫦娥奔月》《汾河灣》《霓虹關》和《木蘭從軍》等多張鑽針唱片送給泰戈爾。這些唱片後來一直為泰戈爾所珍藏,直到他於1941年8月去世後,才被收藏於國際大學藝術學院的博物院內。而泰戈爾贈給梅蘭芳的紈扇,以及畫家南達拉波斯所繪的油畫《洛神》,現都珍藏在北京梅蘭芳紀念館內。
  蕭伯納:您真是駐顏有術
  蕭伯納是17世紀以來英國最重要的現實主義戲劇家,他創作的小說和劇本深刻地表達了關心工人階級和社會問題以及同情被壓迫者的鮮明立場,後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蕭伯納與宋慶齡都是“國際反帝同盟”的名譽主席,對中國人民一直懷有深厚的感情。
  1925年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他拍案而起,聯合各國著名人士發表宣言,嚴厲譴責英帝國主義的殘暴行徑,支持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此後一直密切關注著中國的民族獨立和抗日救亡運動。九一八事變以後,“國際反帝同盟”委托一批世界文化名人到中國訪問,蕭伯納因此來到了中國上海。
  宋慶齡特地坐小船到吳淞口迎接坐英國“不列顛皇後號”海輪而來的蕭伯納。宋慶齡說:“你在中國想見什麽人,可以將名字告訴我,我邀請他們來。”蕭伯納說:“在中國,我很想見一個人——梅蘭芳。我是從事戲劇工作的,他是你們中國著名的戲劇大家,見到他這個人,也就見識了你們中國最偉大的戲劇。”
  宋慶齡將蕭伯納接到自己家裏,然後給梅蘭芳打電話。梅蘭芳放下手中的工作馬上趕到,與蕭伯納見了麵。梅蘭芳不但將自己錄製的唱片送給他,還當場為蕭伯納清唱了一段《汾河灣》。蕭伯納微閉著眼睛,在膝蓋上打著節拍,聽得如醉如癡。
  這時候廚師上來一盤素雞,聽翻譯說是雞,蕭伯納趕緊聲明:“我是素食者,終生食素,不食動物。”坐在他身邊的梅蘭芳趕緊解釋說:“此雞非彼雞,是素雞……”蕭伯納反問他:“雞就是雞,為什麽此雞非彼雞?”
  飯後,一行人來到國際筆會中國分會會場,為蕭伯納舉辦歡迎會。梅蘭芳不是筆會會員,但是出於對蕭伯納的喜愛,他也參加了這次歡迎會,並坐在蕭伯納的左側。
  趁著歡迎會尚未開始,梅蘭芳和蕭伯納又聊了起來。蕭伯納說:“我其實挺喜歡先生的京劇,這是東方獨有的表演形式,我想說,戲劇在舞台上表演,就是要讓觀眾靜下心來欣賞,中國劇中的鑼鼓太吵鬧了,那分明就是噪聲,讓觀眾頭昏,並且分心走神,為什麽中國劇中要有這些多餘的東西?”
  梅蘭芳一聽就笑了,他說:“鑼鼓在劇中出現是有原因的,這是因為中國的劇種都來自民間,京劇也是這樣,以往在鄉間曠野上演出,必先敲鑼打鼓招引觀眾前來觀劇,後來京劇雖然移至城內劇場演出,這一鑼鼓喧天的傳統仍然保存了下來,這是一種沿襲的習慣。”
  蕭伯納點點頭,梅蘭芳又補充說:“中國古典戲劇當中也有不喧鬧的,如昆曲就是一種。而昆曲是富貴禮儀人家的自娛自樂,所有的唱詞念白都經過詩人精心撰寫過,很美,很優雅,所以,它們就不會有鑼鼓那種很熱鬧的民間的東西。”
  蕭伯納看著梅蘭芳,說:“先生演出舞台劇有多少年了?”
  梅蘭芳豎起三根指頭說:“三十年。”
  蕭伯納大驚:“三十年了?您如此年輕,真是駐顏有術。”
  蕭伯納登輪時,宋慶齡和邵洵美代表中國筆會給蕭伯納贈送了一套精美的京劇臉譜。梅蘭芳也將自己的一件演出服裝送給了蕭伯納。
  兩年後的春天,梅蘭芳來到英國倫敦進行戲劇考察,當時蕭伯納正在國外,得知他到倫敦便打來電話,讓他稍稍延遲幾天回國。梅蘭芳為了見蕭伯納一麵,退掉船票在倫敦又等了10天。這次重聚,蕭伯納將一套《蕭氏戲劇集》贈送給梅蘭芳,這套盒裝金邊精裝的戲劇集共13冊,收有他的36個劇本,盒內有藍絨布襯底,並有蕭翁簽名,成為梅蘭芳最珍貴的收藏之一。
  杜威:美國人也需要梅蘭芳
  約翰·杜威是美國最有聲望的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和心理學家,也是胡適的導師。而梅蘭芳和胡適是至交,情同手足。1919年,杜威在胡適的力邀下來到中國上海,他的本意是想遊曆中國的名山大川,講演隻是附帶的事。但是一進入中國就由不得他做主,昔日的學生胡適給他安排了一場又一場講演,還將他拖到自己的好友梅蘭芳家。
  梅蘭芳忙著讓家中廚子準備大宴,但是杜威麵對一桌盛宴卻食之無味。
  梅蘭芳悄聲問胡適:“看杜老師坐立不安的樣子,是不是菜肴不對胃口?”
  胡適搖頭說:“不是。”
  梅蘭芳說:“你怎麽能肯定?”
  胡適說:“我當然能肯定,我昨晚告訴他今天要來看梅蘭芳,他興奮得幾乎一夜沒睡,房間裏就放著你的京劇,我知道他,他最想看你的京劇,吃不吃對他來說太平常了,他無所謂。”梅蘭芳說:“哦,你這樣說我知道了,好,我不給他清唱,我特地為他演一個專場。”
  梅蘭芳當即給上海著名的天蟾舞台的老板打電話,要借劇場給杜威演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個人專場。
  天蟾舞台的老板當然不會拒絕,把時間定在下午3點這個空當。
  梅蘭芳和正常演出一樣仔細化好妝,穿上戲衣,他這一切全都是在杜威麵前做的,杜威很驚奇,他看到了一個十足的風度翩翩的男人如何變成一個舞台上幽怨絕美的女伶。
  接著就是真正的演出了,所有的鑼鼓京胡一應俱全,大幕拉開,梅蘭芳這才發現,底下遠不止杜威一個人。胡適將他的那幫好友全叫來了。杜威看得非常認真,那是梅蘭芳最特別的一次演出。
  當時梅蘭芳為了讓京劇走向世界,正在準備一次赴美交流,但資金問題讓他猶豫不決。胡適堅定不移地支持他,但是整個劇團赴美需要15萬美金,這一筆巨款讓他感到為難。見杜威看得如此陶醉,胡適趁熱打鐵說:“這麽優美的中國藝術,是國粹,很可惜,你們美國人至今沒有看到。”
  杜威說:“我也在想,能不能邀請梅先生到美國作一次文化交流?”
  這與胡適的想法不謀而合,師生倆當下商定,用胡適在哥倫比亞大學和杜威、張伯苓等創辦的“華美協進社”名義出麵邀請梅蘭芳,可以免掉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另外在吃和住上杜威也表示哥倫比亞大學可以提供無償幫助,這樣可以省掉大筆開銷。
  杜威回到美國後開始著手籌備,但是因為需要多方麵的協調,使得梅蘭芳的赴美演出一拖再拖。但是他始終沒有放棄,終於在三年後的春天,他以“華美協進社”的名義向梅蘭芳發出邀請。梅蘭芳又貸了一筆款項,帶著20多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前往美國。
1930年梅蘭芳訪美期間與杜威、卓別林等人的合影
  杜威早就做好準備,在哥倫比亞教授公會組織了一場歡迎宴會,並且親自撰寫歡迎詞。齊如山根據杜威和在美華人的意見,共同擬定了演出戲單,即《汾河灣》、《青石山》、《刺虎》、《貴妃醉酒》、《蘆花蕩》、《打漁殺家》、《霸王別姬》。杜威還向梅蘭芳介紹了美國風土人情、觀眾的藝術愛好與欣賞習慣、劇院狀況等,後來梅蘭芳在美國演出獲得很大成功,這其中包含著大師杜威的心血和奉獻。
  臨回國時,梅蘭芳特地趕到哥倫比亞大學,向杜威表示感謝。杜威說:“不是你梅蘭芳感謝我,是我杜威應該代表美國人民感謝你梅蘭芳,你在美國演出獲得成功,我感到由衷的高興。這表明,不但中國人需要梅蘭芳,我們美國人也同樣需要梅蘭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雲過醒透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李操星' 的評論 :
一時大意,謝謝指教。
李操星 回複 悄悄話 照片裏明明是齊白石,硬說是蕭伯納。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