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南小鹿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懶人花園:由古埃及鈴鐺想到的

(2023-10-08 09:25:30) 下一個

幾年前,國內某收藏家在上海展出了2500餘個鈴鐺,引起了海內外收藏界的關注。中文媒體進行了報道,並引用了某民俗專家的說法,認為鈴鐺文化發源於中國,其曆史能追溯到2000多年前。民俗專家說:“當我們的先祖從樹窠走下來的時候,為了生存與大自然抗爭,他們需要有一種能與天地溝通的祈求,而這種祈求必須要有載體與通道,而鈴鐺敲打發聲的特征,即會滿足人們的這一需求。而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鈴鐺從祈求的單一功能走進了生產、運輸、戰場、音樂、演藝、生活等各個領域。”

 

在英文裏,鈴和鍾都被稱為“bell”。我上網查了某些英文資料,許多學者認為bells是通過絲綢之路從中國一路向西傳到希臘、敘利亞、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等地區。然而西方某學者通過一係列的考古發掘,證實了大約公元前4000-3500年,金屬材質的圓錐形和圓頂形的bells就在古埃及出現了,比中國早得多。

 

古埃及的bells大多是青銅製成的,但也使用金、銀、銅、彩陶、赤土和陶器等材料。法老時期的bells要麽是蛋形,要麽是圓錐形,除了貝斯神的頭或臉外,沒有任何其它裝飾。然而,在希臘羅馬時期,埃及地區出現了各種形狀和功能的bells, 這可能是受了第26王朝時期(公元前664–525 )定居在埃及的希臘人和地中海地區其他雇傭兵的影響。

 

古埃及的bells主要有以下四種功用:

 

其一:bells,尤其是銅製的bells是一種樂器,用來在儀式上演奏音樂。古埃及人的墓室牆壁所展示的主要樂器,包括笛子和小號等管樂器,豎琴(harp)、裏拉(lyre)琴和魯特(lute)琴等弦樂器,以及手持鼓、撥浪鼓、響板等打擊樂器和西斯特魯姆(搖鈴, sistrum)。 然而,bells並不屬於這些代表性的樂器。

 

其二:bells是一種護身符和還願品。大多數的古代銅bells是在墓葬中發現的,由死者佩戴著或被插在木乃伊包裹物之間,其發出的聲響可用來辟邪。某些學者認為,將bells放在墳墓裏是出於迷信,單是bells的形狀就能抵禦邪靈。比如,從墓葬中挖掘出來的某些bells沒有吉兆銘文或者用來發聲的“舌”,尤其是那些由赤土和彩陶製成的bells, 如果劇烈搖晃,易碎。這些bells主用依賴於它們的形狀來發揮功效。

 

其三:將bells掛在狗、牛等家畜的脖子上,以警示人們注意安全,免被踐踏。將bells掛在戰馬上,可以嚇走邪靈。作為祭品的鹿、公牛、小牛等牲畜的脖子上掛著bells,被獻給不同的神靈。

 

其四:bells是一種用於各種場合的信號工具。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人們用bells發出的聲響來宣布市場和浴場開放營業,或者用bells來喚醒和召喚奴隸等。此外,手鈴還有其他的用途,例如,在吃飯時用做上菜的信號,也用來作門鈴等。城市和營地的守衛隨身攜帶著bells, 從一名守衛傳遞給另一名守衛,讓大家保持清醒的狀態。

 

Bells在科普特時期(公元284年8月29日為紀元之始)的埃及繼續流行,在修道院或教堂中的青銅bells主要用來聚集信徒,而不是用做樂器。當然,在公元最初的三個世紀中,基督教徒是受到迫害的,不可能用bells來召喚信徒做禮拜。自公元313年米蘭敕令頒布後,基督教會就利用了bells來召喚信徒。 鍾樓是科普特教堂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教堂禮拜、節日和葬禮期間,都會響起鍾聲。

 

我在研究古代中西方的各種bells時,發現它們的形狀都比較相似。那時路途遙遙道阻且長,交流不是那麽方便,為什麽地球上的人們都心有靈犀,製作出了外形相似的bells呢?我不是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但我在溫村戶外觀察北溫帶植物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針葉樹在森林中占主導地位,heath family (杜鵑花科,學名:Ericaceae)在森林、濕地和高山地區的林下植被中占主導地位。杜鵑花科約有75屬,廣布於全球溫帶,也產於熱帶山區,大多喜歡氣候溫涼、濕潤、土壤偏酸的環境,花朵呈漏鬥狀或bell-shaped (鍾狀或鈴鐺狀),這個大家庭裏的許多植物都成為重要的園藝花卉。

 

也就是說,人類的祖先們從樹上走到地下並開始直立行走時,都不約而同借鑒了隨處可見的杜鵑花科植物的花形,來製作能發出聲響的bells – 我這個推論似乎有些道理呢!

 

我在大溫地區和溫哥華島的原始森林裏,見到了開著鈴鐺花的杜鵑花科大家族的薩拉爾莓(Salal berry, 學名Gaultheria shallon)、野藍莓和越橘(huckleberry)等。某位驢友告訴我,如果我夠膽走進BC省的北方沼澤地區,就會在拉布拉多茶(Labrador Tea ,學名Ledum spp.)附近發現杜鵑科的地桂(Leatherleaf ,學名Chamaedaphne calyculata)和青姬木(Bog Rosemary, 學名Andromeda polifolia)。它們的白色或粉色鈴鐺花在風中和雨中不停顫動,唱著歡快的歌,比鳥鳴還悅耳動聽。

(薩拉爾莓的花朵)

(野藍莓的花朵)

(越橘的花朵)

(地桂的花朵)

  (青姬木的花朵)

我的懶人花園裏有一個永遠潮濕的半陰角落,我想把原生的青姬木作為地被植物。這種高不過30厘米的常綠小灌木有著藍綠色的披針形葉,葉背有淺色絨毛,植株外形酷似迷迭香,故而得名“沼澤迷迭香”。我要讓每朵不尋常的淺粉色鈴鐺花化成生命的號角,喚醒我的靈,刺透我的魂,求神的目光時常來看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lilyzyl 回複 悄悄話 感念深深...
"我要讓每朵不尋常的淺粉色鈴鐺花化成生命的號角,喚醒我的靈,刺透我的魂,求神的目光時常來看顧。"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