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南小鹿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最完美的愛情總在水邊:薄得透明的幸福

(2022-06-25 08:37:33) 下一個

自從定居溫哥華後,我在夏日裏見到蜻蜓的次數少之又少,屈指算來隻有兩次:一次在林緣的灌木叢中,一隻棕色的斑蜻蜓從我的眼前掠過,它的腹部兩側有黃色條紋,最引人注目的是翅膀上深棕色的斑點。還有一次是在喧鬧的室外遊泳池旁,接近傍晚時分,清風徐徐,一隻藍蜻蜓忽然從天而降,跌落在水泥地上,紋絲不動。我悄悄地走近,發現它已經死了,翅膀碎了,尾巴折斷了,似乎之前經曆了一場劫難 – 這讓一向喜愛蜻蜓的我痛心不已。

原以為夏日涼爽的BC省並不適合各種各樣漂亮的蜻蜓生存,幾天前翻閱相關的英文介紹,卻驚訝地獲知本省的蜻蜓類別竟然高達87種,約占加拿大蜻蜓總數的 40%,其中23種處於瀕危狀態。這個信息大大激發了我的好奇心,不知離我家很近的鹿湖公園是否有蜻蜓的蹤跡呢?為此我特地拜讀了本地幾位驢友的英文博客,果然發現了他們在鹿湖和本拿比湖拍攝到的幾種常見的蜻蜓和豆娘的高清晰照片。

據他們觀察,斑蜻蜓是最常見的蜻蜓種類。根據翅膀上的棕褐色斑點的總數,可分為十二斑蜓(twelve-spotted skimmer,學名Libellula pulchella)、八斑蜓(eight-spotted skimmer ,學名Libellula forensis)、四斑蜓(Four-spotted Skimmer ,學名Libellula quadrimaculata)等 。成年雄性斑蜻蜓身體表麵有一層淺藍色的“蠟粉”,飛行時如一架美麗的迷彩微型飛機。

(十二斑蜓,雄性)

(十二斑蜓,雌性)

(八斑蜓,左:雄性, 右:雌性)

(四斑蜓,雌性)

還有一種叫blue dasher (藍色猛衝者)的藍蜻蜓也很稀疏平常,學名Pachydiplax longipennis,“longipennis”意為 “long wings” (長翅膀)。但這種蜻蜓的翅膀並不比其他種類的更長,隻不過雌蜻蜓的腹部確實很短,相比之下,翅膀顯得尤其長。該種蜻蜓特別容易辨認,雄性的腹部呈現鮮豔的藍色,胸部有黃色條紋,藍綠色的眼睛閃著金屬光澤。雌性並不是藍色的,其腹部有明顯的棕色和黃色條紋,眼睛上部為紅棕色。絕大多數蜻蜓停棲時翅膀是平展的,而blue dasher立在支撐物上時,兩對翅膀是向前傾斜的,組成兩個尺寸不同的“八”字。

(藍色猛衝者,左:雄性,右:雌性)

 

藍眼晏蜓(Blue-eyed darner,學名Aeshna multicolor)是被北美的專家和發燒友研究得最透徹的一種蜻蜓,以體型巨大、飛行速度快而著稱,其身長可達7厘米。雄蜻蜓擁有明亮的藍眼睛,背部和胸部的條紋是藍色的,細長的棕黑色身體上點綴著大大小小的藍點。雌蜻蜓的眼睛、條紋和斑點則是綠色的,身體的基色為棕色。藍眼晏蜓長長的透明的翅膀如巨型戰鬥機張揚的機翼,上麵鑲嵌著精致的有規則的“筋絡”。

(藍眼晏蜓,雄性)

(藍眼晏蜓,雌性)

見慣了這些以藍色、棕色、綠色為主色調的蜻蜓後,你一定會渴盼一隻紅蜻蜓翩然而至,接著耳邊回響起那首熟悉的略帶哀傷的歌謠:“晚霞中的紅蜻蜓,請你告訴我,童年時代遇到你,那是哪一天?”那些紅蜻蜓是赤蜻屬 (Sympetrum)的,英文俗名為“meadowhawks”。經曆了漫長、潮濕和沉悶的冬天後,紅蜻蜓是美加西海岸第一批飛來的蜻蜓種類之一。它們鮮紅色的頭部和身體,容易讓人聯想起紅衣主教的長袍,故而得名“Cardinal Meadowhawk ” (紅衣主教赤蜻,學名Sympetrum illotum) 。

(紅衣主教赤蜻)

BC省某位著名的昆蟲學家就對紅蜻蜓情有獨鍾。幾十年前的某一天,他坐在溫哥華的一處池塘邊消磨時光,一隻紅衣主教赤蜻從遠處飛來,停留在一根樹枝上,距離他的臉不到十公分。紅蜻蜓歪著小腦袋,亮閃閃的大眼睛保持著高度警覺,突然間,它飛走了,不一會兒又飛回來,嘴裏叼著一隻長腿蒼蠅。這次夢幻般的邂逅改變了昆蟲學家的人生,從此致力於研究蜻蜓。他在擔任BC省皇家博物館昆蟲學館長期間,抽空寫了一本介紹該省和育空地區的蜻蜓的書籍,受到粉絲們的熱捧。

該昆蟲學家把自己的家安在了省府維多利亞附近的一個安靜的郊區,並在後院建造美麗的花園,作為蜻蜓的遊樂場和繁殖地。花園裏有三個兩米寬的方形池塘,水流潺潺。夫婦倆種植了各種對蜻蜓有益的植物,包括浮葉眼子菜(Potamogeton natans)、睡蓮、狸藻(bladderwort ,學名Utricularia)、沼澤金盞花(marsh marigold ,學名Caltha palustris)、澤瀉(water plantain ,學名Alisma plantago-aquatica)等。池塘邊立著鳶尾和莎草等具有直立莖的植物,方便蜻蜓棲息。每年從五月份開始,花園便熱鬧起來,十幾種蜻蜓和豆娘前來造訪,包括上文提到的幾種蜻蜓。數量較多的豆娘有Pacific Forktail (太平洋叉尾,學名schnura cervula,),盡管身長不足3厘米,卻很容易識別。雄性和雌性的尾部有一個明顯的水藍色斑塊,雄性的胸部的黑色表麵上有水藍色的斑紋。此外,水邊齊膝高的草叢裏,時不時有藍豆娘(bluet)悄然潛伏其中,以防體型較大的其他種類的豆娘、蜻蜓或者鳥類的偷襲。你必須腳步輕輕,才不至於把它們驚嚇得飛起來。藍豆娘的飛行時間很短,四片輕薄的翅膀似乎缺了氣力,不容易飛得高,頗有林黛玉的風格,“閑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藍豆娘擁有世間最生動和變幻莫測的藍色,它們的身子在大自然光線的折射下,這一瞬間像寶石藍,那一刹那似鬆綠藍,時而幽冷深邃、時而寧靜平和。隻不過這些藍豆娘的外形都太相似了,隻有用手指捏住它們的翅膀,並用放大鏡仔細觀察,才能分辨出哪些是Boreal bluet (北方藍豆娘),哪些是tule bluet(圖勒藍豆娘),哪些是更稀罕一點的品種。

(太平洋叉尾)

(北方藍豆娘)                               (圖勒藍豆娘)

 

我搜腸刮肚,找出了許多描寫蜻蜓的古詩詞,卻沒有讚美豆娘的。我暗中思忖,會不會古人們都犯了常識性錯誤,以為豆娘是體型較小的蜻蜓呢?

這些朗朗上口的古詩詞為我們鋪開了一張張美麗的畫卷:泉眼無聲,細流潺潺,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有蜻蜓或者豆娘深情地立在上麵。柔光裏,斜陽下,蜻蜓和豆娘們款款而飛,有時一前一後你追我逐,有時雄的和雌的尾部交織在一起,在半空中表演高難度體操。有的蜻蜓(或豆娘)在水麵上緩緩飛行,用尾部觸及水麵,蕩起小小的漣漪,因而有“蜻蜓點水”的成語。但並不是所有的蜻蜓/豆娘都具有點水產卵的習性,某些品種會尋找適合的水麵漂浮物,如樹枝、木段等,停在漂浮物上,然後將卵產於漂浮物水下部分的表麵。某些豆娘甚至可以潛水,沿著水生植物爬入水下,將卵產在植物的莖幹中。

然而畫卷再美,畢竟受製於篇幅,無法涵蓋水邊所有的植物和昆蟲。好在我駕車十分鍾便可抵達鹿湖,環湖走一圈約五公裏,沿途可以觀察到不少原生或人工種植的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等。岸邊叢林豐茂,各種野花夾雜其中,這些植被除了為蜻蜓提供更多駐足的地方,還為湖泊四周的環境增色不少。

我一路走啊走,在一小片長著香蒲的濕地,竟然發現了一小叢不為大多數人熟悉的梭魚草(Pickerelweed ,學名Pontederia cordata)。梭魚草是多年生挺水草本,原生於美加東部,植株一米多高,有著深綠色的倒卵狀披針形光滑大葉片,直立的花葶通常高出葉麵。最迷人的是夏季盛開的紫色穗狀花,每條穗上密密麻麻簇擁著幾十甚至上百朵小花,小花上端的兩片花瓣各有兩個黃綠色斑點。梭魚草甜美的花蜜不但吸引了蝴蝶和蜜蜂,就連蜻蜓和豆娘也經常在其植物莖上產卵。早期的原住民收集梭魚草富含澱粉的成熟種子,生吃或者烤熟了吃。梭魚草的嫩葉和多汁的嫩莖也是一種很好的蔬菜,在鹽水裏蒸或煮十分鍾,然後用黃油和胡椒調味,十分美味。它的園藝價值受到了重視,大型的苗圃裏常有梭魚草發售。

(梭魚草)

 

鹿湖邊的梭魚草總是花開及時,花期又長,正好配合了蜻蜓和豆娘的活動周期。我隻要在花叢不遠處靜靜地等,等得夠久,就會等到蜻蜓或豆娘翩翩而至。

在我的眼裏,豐腴的蜻蜓和清瘦婀娜的豆娘總是那麽唯美,一生隻向往水邊的曠世深情。這種愛情如此純粹,男人守著一方小小的水域,看著心愛的女人從河東飛到河西,然後悠悠而返。女人們選擇了與水相依,有情飲水飽,將清貧的日子過得蜜樣甜,幸福薄得透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曉青 回複 悄悄話 好幾種沒見過的蜻蜓,謝謝分享!
人參花 回複 悄悄話 寫得真好!
尤其開心USA 回複 悄悄話 感謝科普~太有意思了,很好玩!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