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91)
2016 (179)
2017 (258)
2018 (146)
2019 (163)
2020 (143)
2021 (61)
2022 (47)
2023 (46)
每年早春經過小區附近的操場,望見清冷的秋千邊上那一排光禿禿的木槿樹(Common Hibiscus)時,我總有一種莫名的擔心:它們熬得過寒冷潮濕的冬天嗎?
這些木槿剛剛從苗圃移植過來時隻有一米多高,七月中一朵朵潔白的喇叭形的花朵懸掛在密集的枝椏間,花心深紫色。花兒總是牽動了我悠長的思緒,把我帶回故鄉,恍惚間,那個五歲的我從記憶深處跑來,手裏捧著幾朵用手絹包著的帶著露珠的重瓣紫色木槿。我的花甲之年的外婆滿頭銀發,接過我從門前小土坡上采來的新鮮木槿花,拌以番薯粉和蔥花,為我做一道香甜的花煎。
(木槿花)
那是一段愜意的日子,我甚至慶幸自己終於能逃開城裏嚴苛的母親和凶巴巴的幼兒園老師,到鄉下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每天爬坡、采野花、摘野果、捕蝴蝶、捉蜻蜓……山中無甲子,歲月不知年,我沉浸在無邊的幸福中,直到成年後,才明白了外婆一家彼時正在經曆的漫長且看不到盡頭的痛苦。
幾年前我輾轉拿到了當年的鄰居小姐姐的聯係方式,和她通了電話。姐姐簡單地概括了自己的人生經曆:1969年末,十歲的她跟隨黑五類父母從福州下鄉到閩中山區,與我外公一家為鄰。兩家福州人相處融洽,哪家炒菜時缺鹽少油了,就跑到對方家拿一些來用。哪家從田裏摸了田螺和泥鰍回來,一定會勻出一些給對方家送去。
姐姐家實在太窮了,父母無法養活四個子女,忍痛將二女兒賣給了鄰鄉的一家農民做童養媳,換來五百塊人民幣,一家人緊巴巴地過了幾年。身為長女、隻讀了三年小學的姐姐下鄉後就失學了,隨父親下地勞動,短短幾年間扛起了生活的重擔。她於如花之年嫁給了本村的一個小夥子,從此留在了山區。
姐姐的父母落實政策後回到福州,心疼在鄉下受體膚之苦的女兒,好幾次握著她的手掉淚。她笑著安慰二老:“我不怨父母,不怨時代。既然來到人世間一回,就要地快快樂樂地生活下去,和家人相親相愛。”
她的話讓我感悟良多。少時讀《紅樓夢》,巧姐被劉姥姥解救出來後,做了紡紗的村女,最終嫁給板兒。我無法揣測她的心理,她下嫁後,是否會自怨自艾,埋怨命運的不公呢?
同樣遭際坎稟、嫁與村野之人的小姐姐卻給了我最好的答案:荊釵布裙又何妨,內心世界平和與富足就足夠了。
和姐姐煲電話粥時,好幾次想問她:“坡上的那排木槿花還在嗎?” 不知她在懷春的年紀,是否也曾靜立在花樹旁淺淺臆想,描畫出心中的愛人形象?還有我那個乳名為“華玉”的外婆,“顏如舜華,麵似白玉”形容的就是你嗎?你就是一朵高潔的木槿花啊!無數次的花開花落,阡陌紅塵滄海桑田,你默守著一份“溫柔的堅持”(木槿花的花語),因為你早就參透了神的教義: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木槿是每個福建女人都熟悉和喜愛的花,它是一種粗生的植物,為了完美地開花,隻有一個基本要求 - 陽光。木槿幾乎不生病,可以承受高溫和幹旱,是沿海花園的理想花木選擇。它最多長到四米高,綠意蔥蘢樹影婆娑,有了它的安撫,夏日空氣裏升騰的熱浪似乎也不那麽令人煩躁不安了。
我移居溫村後,發現種植木槿的人不多。可能大多數人和我有相同的顧慮:在中國南方葳蕤常青的木槿耐寒嗎?
同屬錦葵科,花形與單瓣木槿花有幾分相似的不足兩米高的花葵(tree mallow,學名Malva arborea)成了溫村人更安全的選擇。花葵原產於地中海地區,一年生、兩年生或多年生。粗生賤長,耐寒,掌狀葉五至九裂,花朵成簇開放在枝條頂端,五片花瓣,常見的有紫色、粉紅色和白色,花瓣上有深色的脈紋。每年六月,柔軟的枝條扶起一束芳菲,為夏韻添幾分雅律。
(花葵)
花葵具有很強的耐鹽性,其種子被包裹在一個不透水的外殼中,即使長時間浸泡在海水中,也能保持多年的活力。一旦在荒島上落戶,就會大規模生長,逐漸取代原生植被,影響某些海鳥的種群數量。早期的歐洲人采集花葵葉,浸泡在熱水裏,製成糊狀藥貼在患處,以治療扭傷和燒傷。花葵的種子和葉子可食,但葉子的味道遠不如錦葵和木槿。
花葵被引入北美後,在某些地區歸化,此種現象尚未在溫村發生。隻要每年春天為花園裏的花葵剪枝,避免其生長過大,開花期間及時摘掉枯花,就能出現驚人的花量,幾乎將生機勃勃的枝條壓彎了。層層花瓣暈染在晨光和晚霞裏,美的脫俗,又不染纖塵,似乎從未曾憂鬱過,永遠以最好的狀態去迎接一季又一季的花開。
(花葵)
“不然就在窗前種棵花葵吧。”有很深的木槿情結又擔心其不耐寒的我開始猶豫了。
可我還是有些不甘心,沒有立即動手種花葵,而是一直觀察操場邊的木槿樹。每次它們從寒冬中複蘇,發出一葉葉新綠時,我心裏的一塊石頭總算落地,看來七月中旬至八月的大約六周的花期總算有保證了。
事實證明我是多慮了。十年後,那排白花木槿已經長成粗壯的小灌木了,生生不息地開花,每一次凋謝都是為了下一次更絢爛地開放,從來沒讓我失望過。我的生命之舟也已駛過萬重山,載不動太多的物欲與虛榮。唯願木槿花的清芬陪伴一蓑煙雨,遠方的圖景因此更加生動和明淨。
(木槿)
花葵雖豔,我最終還是選擇了木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