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南小鹿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風之花的顏色

(2021-04-02 12:46:33) 下一個

2013年,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的考古學家們開始對提姆納河穀(Timna,位於以色列南部)的某個古代銅礦進行挖掘,發現了3000多年前大衛王時代的各種織物、皮革、種子和其他極為罕見的文物。

該礦區幹旱的氣候使得這些有機物較好的保存下來,填補了考古史上的空白,同時為今人打開了一扇獨特的窗口,以探究大衛王和所羅門王時期(公元前11世紀和10世紀左右)的文化和習俗。

以色列古物管理局高級研究員奧裏特·沙米爾(Orit Shamir)博士帶領的核心小組對這些織物殘片進行了鑒定,發現了紅色和藍色的植物色素沉澱。紅色的染料來自茜草根(madder, 學名:Rubia tinctorum), 藍色的染料來自菘藍(dyer's woad,學名Isatis tinctoria)的莖和葉。這兩種都是當時世界上稀疏平常的染料植物,但染色的過程卻非常複雜,體現出高超的專業技能。首先,這些染料植物是人工種植的,采收後用水煮爛,然後添加一些化學物質,接著把羊毛放入這些液體裏煮沸。這個過程有時持續幾天,染出來的纖維非常結實且耐洗滌,其鮮豔的色澤得以保持3000年之久。專家們認為,這些精心染織的衣物絕不是穿在平民身上的。

(茜草根和茜草植物)

  (菘藍)

2021年1月,幾位參與該考古項目的以色列專家共同在國際期刊《PLOS ONE》發布了一條令人振奮的好消息:他們在提姆納河穀內一個名為“奴隸山”(Slaves's Hill)的新遺址發現了大衛王/所羅門王時期的紫色織物碎片,總共有三塊。

提姆納富產銅礦,是鐵器時代(Iron Age)的產銅中心,奴隸山乃山穀中最大的銅冶煉場。“奴隸山”這個名字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以為那裏曾經聚集了一批隻會使用蠻力的知識水平低下的奴隸,其實古代能在銅冶煉場工作的,必定是掌握冶金知識的“高科技”人才。奴隸山一帶堆滿了工業廢料,包括來自熔煉爐的爐渣等,專家們從其中一堆爐渣中找到了古老的紫色羊毛纖維。紫色染料是從距離提姆納超過300公裏的地中海裏的三種骨螺(mollusk)的體內提取出來的,工藝程序很複雜。首先,要把成千上萬隻骨螺逐個敲碎,然後,通過化學過程取出腺體內的腺液,最後將裝著腺液的盆放在太陽下晾曬。曝光充足的,就產生一種叫“特賀樂”(tekhelet)的天藍色。曝光不足的,則變成了紫色,即argaman(皇家紫)。

骨螺

 

特賀樂和皇家紫貴如黃金,蘊含著宗教意義。首先說說特賀樂,在猶太教中,藍色是天空和海洋的象征,代表神性。特賀樂被用於染色大祭司的長袍、會幕中的掛毯,以及男性衣服上、祈禱披風(Talit )的四個角位上的流蘇飾物(tzitzit)。《民數記》第15章第38-40節,上帝對摩西說:“你吩咐以色列人,叫他們世世代代在衣服邊上做繸子,又在底邊的繸子上釘一根藍細帶子。你們佩帶這繸子,好叫你們看見就記念遵行耶和華一切的命令,不隨從自己的心意、眼目行邪淫,像你們素常一樣;使你們記念遵行我一切的命令,成為聖潔,歸與你們的神。( “Speak to the Israelites and say to them: ‘Throughout the generations to come you are to make tassels on the corners of your garments, with a blue cord on each tassel. You will have these tassels to look at and so you will remember all the commands of the LORD, that you may obey them and not prostitute yourselves by chasing after the lusts of your own hearts and eyes. Then you will remember to obey all my commands and will be consecrated to your God. )這段話表明繸子具有提醒功能,要讓以色列人記得神一切的誡命。

盡管從草本植物中也能提取藍色染料,但古人認為隻有骨螺才是特賀樂的合法原材料。古羅馬和古希臘的統治者頒布了反奢侈法(sumptuary laws),規定除了他們之外的任何人都不能穿藍色、紫色或深紅色(crimson)的衣服。古羅馬政府最終壟斷了染色業,並禁止猶太人製造特賀樂。公元7世紀,穆斯林征服了中東,又帶來了同樣的禁令。猶太人被迫關閉了染色廠,特賀樂工藝從此失傳。直到幾年前,以色列的專家們才成功地用古法製作出特賀樂。

再說說讀者們比較熟悉的皇家紫。皇家紫色澤鮮亮,持久不褪,廟裏的祭司、大衛王、所羅門王和耶穌都穿過紫色的衣服。《雅歌》((Song of Songs)第3章第9、10節就有這樣的記載:“所羅門用黎巴嫩木為自己製造一乘華轎。轎柱是用銀做的,轎底是用金做的;坐墊是紫色的,其中所鋪的乃耶路撒冷眾女子的愛情。”(King Solomon made for himself the carriage; he made it of wood from Lebanon. Its posts he made of silver, its base of gold. Its seat was upholstered with purple, its interior inlaid with love.) 黎巴嫩木即黎巴嫩雪鬆,是古代最好的木料,紫色是古代最昂貴的顏料。所羅門的生活可謂極盡奢靡。

(大衛王穿著紫袍受香膏)

在奴隸山新遺址的古物出土前,考古學家們隻在別處找到骨螺廢料和帶有紫色染料斑塊的陶器碎片,隻能間接證明鐵器時代紫色染料工業的存在。奴隸山的紫色織物碎片是震撼性的發現,可作為以色列甚至黎凡特(Levant)南部地區紫染工業的最古老的直接證據,而且其中一段碎布采用的是雙染色法,即同時用兩種骨螺的腺液製作染料。這種染料技法更加複雜,因而染了色的織品十分昂貴,古羅馬博物學家老普林尼(23年-79年)曾經用文字記錄過這種技術。

最新的戲劇性的考古發現徹底改變了人們對鐵器時代的遊牧社會的認知。提姆納河穀的銅礦中心是聖經中的以東王國(Edom)的一部分,該國與以色列接壤,兩國在曆史上經常兵戎相見。大衛王在位時征服了以東。《撒母耳記下》(2 Samuel)第8章第13、14節記載:“大衛在鹽穀擊殺了以東一萬八千人回來,就得了大名。又在以東全地設立防營,以東人就都歸服大衛。大衛無論往哪裏去,耶和華都使他得勝。 ”(And David became famous after he returned from striking down eighteen thousand Edomitesin the Valley of Salt. He put garrisons throughout Edom, and all the Edomites became subject to David. The LORD gave David victory wherever he went.)以東王國是鐵器時代初期的遊牧民族,從考古證據上看,他們雖然沒有永久的定居點(如宏偉的石頭宮殿和城牆),但已經建立了一套複雜的社會結構和政治秩序。王國裏有精英階層,穿著華麗的衣裳,並與沿海平原上的其他民族保持著貿易關係。同一時期,生活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部落最初也是遊牧民族,以色列人從遊牧到定居的重大生活方式的改變是漸進式的,這一進程也許比今人想象的更加漫長。幾百年來,考古學家們曾經致力於尋找大衛王的宮殿遺址,有的專家說找到了,有的專家卻表示質疑,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受到新的考古證據的啟發,專家們想到了另一種可能性:大衛王時期的以色列民族或許仍處於遊牧狀態,大衛王並沒有建立華麗的宮殿以彰顯財富和國力,他貯藏的是更適合遊牧民族的物品,如價值不菲的紡織品和工藝品等。也就是說,鐵器時代初期,中東地區的遊牧民族內部已經出現了等級森嚴的複雜社會。他們與外族締結政治聯盟並建立貿易關係,有時互相開戰。遊牧社會的財富不是用石頭建造的宮殿和紀念碑來衡量的,而是以古代世界中同樣珍貴的東西來衡量的,例如提姆納生產的銅,以及與銅冶煉廠交易的紫色染料等。

搞清楚追求奢靡的所羅門王穿的是什麽顏色的華裳後,我忽然想起了《馬太福音》(Matthew)第六章,主耶穌有一段美妙的講道:“你們為什麽為衣服憂慮呢?應該觀察野地裏的百合花是怎麽生長的:它們不勞動,也不紡織。 但是我告訴你們:就連所羅門 在他最榮耀的時候,所穿戴的也不如這些花中的一朵。”(So why do you worry about clothing? Consider the lilies of the field, how they grow: they neither toil nor spin; and yet I say to you that even Solomon in all his glory was not arrayed like one of these.)。某些聖經版本將“野地裏的百合 ”翻譯成“野地裏的花”(flowers of the field)。究竟是什麽樣的神奇野花,使得所羅門的一身華服相形見絀呢?

首先,耶穌嘴裏的“野地裏的百合”,希伯來語原詞為“krinon”,並不是今人以為的白百合(Lilium candidum)。此白百合雖然產於中東地區,但分布有限,數量也比較稀少。再說,白百合太素淨了些,所羅門喜愛鮮亮的衣裳,比他的服飾更加耀眼的野花必定擁有豔麗的色澤。不少植物學家做了實地考察,認為兩種春天開放的野花最符合聖經的描述:毛茛家族的王冠銀蓮花(crown anemone, 學名Anemone coronaria)和罌粟家族的普通虞美人(common poppy, 學名Papaver rhoeas)。

(王冠銀蓮花)

(普通虞美人)

王冠銀蓮花為多年生草本,生長在陽光充足的開闊地,株高通常不超過40厘米,掌狀三裂葉,花莖自葉叢中抽出,花單生於莖頂。花期從二月到四月,花色深紅,偶有粉色或白色品種,花心黑色。因為花朵酷似虞美人,又被稱為“虞美人銀蓮花”(poppy anemone)。普通虞美人為一年生草本,於晚春綻放,花色殷紅,一棵植株可以連續不停地開出上百朵花,但每朵花的壽命隻有一天。

我和大多數讀者一樣,認為王冠銀蓮花即為“野地裏的百合”。我還找了一個佐證:所羅門寫的《雅歌》第二章第12節,“地上百花開放,百鳥鳴叫的時候已經來到;斑鳩的聲音在我們境內也聽見了。”(Flowers appear on the earth; the season of singing has come, the cooing of turtle doves is heard in our land.)斑鳩是候鳥,春天遷徙到以色列。斑鳩獨特的聲音代表著春天的來臨,此時野地裏盛開的多為豔紅的王冠銀蓮花。

(野地裏的銀蓮花)

王冠銀蓮花原生於地中海沿海地區,其分布範圍包括敘利亞、巴勒斯坦、以色列、希臘、阿爾巴尼亞、土耳其南部、意大利、法國南部、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向東延伸至伊拉克北部和西部。它在希臘神話故事中也有濃墨重彩的一筆,古羅馬作家奧維德(Ovid,公元前43年- 公元17年/18年未能確認)在《變形記》(Metamorphoses )第10卷裏寫到,維納斯從高處看到自己的戀人阿多尼斯(Adonis)被野豬的長牙捅死後,傷心欲絕。她在死者的血液上撒了瓊漿(nectar),不久,一朵如石榴花般鮮紅的花從地裏冒了出來。風一吹,花瓣就落了,故起名為“風花”(anemone在希臘語裏意為windflower)。

王冠銀蓮花於1596年前傳入英國,著名醫生約翰·傑拉德(John Gerard,1545年-1612年)在他的1597年出版的《草本誌》(Herball)中介紹了此花。 酷愛花草的莎士比亞顯然也注意到了這種美麗的小花,他於1593年發表的敘事長詩《維納斯和阿多尼斯》的第1165行寫到:

“就這樣,那個躺在她身邊的被殺死的男孩

像蒸氣一樣在她的視線中融化了,

從他灑在地上的的鮮血中,

湧現出一朵紫色花,暗點與白光相間,

像極了他蒼白的臉頰,

以及落在白色雙頰上的圓形血滴。“

(By this, the boy that by her side lay kill’d

Was melted like a vapour from her sight,

And in his blood that on the ground lay spill’d,

A purple flower sprung up, chequer’d with white,

Resembling well his pale cheeks and the blood

Which in round drops upon their whiteness stood.)

詩歌中的“紫色”在莎士比亞時代具有非常廣泛的含義,可以用來表示幾乎任何明亮的顏色,既可以形容鮮血和罌粟花的顏色,也可以形容天鵝和女人潔白的臂膀。“chequer’d”也不是今天的“小方格子”的意思,還泛指任何大小和形狀不一的斑點。 莎翁雖然沒有在詩文中確切地指出這朵小花的名字,但明眼人都可以猜出,他是參照王冠銀蓮花的樣子寫的。英國也有土生的林地銀蓮花(wood anemone, 學名Anemonoides nemorosa),但開的是白花,與詩歌中的描述不符。

在基督教裏,紅色的王冠銀蓮花象征著基督在十字架上流出的鮮血。王冠銀蓮花也是諸多歐洲畫家的創作題材之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法國的莫奈(Oscar-Claude Monet,1840-1926)和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的作品。前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及創始人之一,後者是野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我們可以從他們的銀蓮花作品裏感受兩個派別迥異的藝術理念。

莫奈於1885年創作了《銀蓮花靜物畫》(Still Life with Anemones),他應用短而粗的筆觸,並通過添加顏色層次,清晰地勾畫了兩朵紅色銀蓮花,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作品中其他的幾朵銀蓮花的細節不夠明顯,但由於使用了破碎的顏色,因而充滿了活力和生機。綠色、棕色、淡黃色和紫色陰影,淺色和深色的搭配以及各種富有表現力的筆觸,幾乎創造了3D效果。光影似乎在不斷變化,觀者可以想象畫家忙著捕捉每個黃金時刻的專注神情。

(莫奈的銀蓮花)

亨利·馬蒂斯有兩幅銀蓮花作品,分別是《紫袍和銀蓮花》(Purple Robe and Anemones,1937年作)和《安妮莉絲,白鬱金香和銀蓮花》(Annelies, White Tulips and Anemones, 1944年作)。他用大膽的色彩和單純的線條構建了簡潔的2D畫麵。

這三幅作品裏的王冠銀蓮花看起來像是園藝品種,在十八世紀,法國和意大利的園藝師已經成功培育出各種雜交的王冠銀蓮花,花朵直徑可達8-10厘米,花色豐富多彩。從那以後,世界各地的苗圃裏栽培的全是人工改良過的王冠銀蓮花。不過王冠銀蓮花隻適合熱帶地區,隻有8-10區可以地栽。在加拿大BC省,隻有南部的溫哥華和溫哥華島等地區符合地栽條件。

(園藝品種的王冠銀蓮花)

我在溫哥華生活了二十多年,幾乎很少在戶外見到王冠銀蓮花。本地最流行的是早春二月開放的藍紫色的希臘銀蓮花(Anemone blanda),植株不到15厘米,花朵酷似小雛菊。晚春綻放的白色林地銀蓮花(wood anemone, 學名Anemonoides nemorosa)也很受歡迎。不過這兩種外來的銀蓮花品種都很難與“風花”聯係起來,風花的身姿應該是柔弱的,細碎的花朵難以經受風吹雨打。從這個角度來說,大溫地區隨處可見的日本銀蓮花(Japanese anemone,學名Eriocapitella hupehensis,)最像“風花”,其植株一般都在一米以上,枝莖飄逸,缺乏硬度,容易隨風搖擺。花色紫紅或粉紅,偶有白色的,每一朵花仿佛精雕細琢過的,散發著高貴的氣質。因為八九月才開花,容易引發愛花之人“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病態感傷。幾年前日本銀蓮花被劃歸為秋牡丹屬,故而又被國人稱作“秋牡丹”,說白了,秋牡丹就是大夥兒熟知的打破碗花花的變種。

(希臘銀蓮花)

(林地銀蓮花)

(日本銀蓮花,又叫秋牡丹)

你喜歡哪種顏色的風之花呢?我應該會首選鮮紅的王冠銀蓮花的,因為有了上帝的愛和眷顧,它活得平凡而偉大,卑微而榮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南小鹿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樹蛙瓦凹' 的評論 : 謝謝
樹蛙瓦凹 回複 悄悄話 果然花之專家,跨越時空,多維,莫萊,馬蒂斯..... 大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