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191)
2016 (179)
2017 (258)
2018 (146)
2019 (163)
2020 (143)
2021 (61)
2022 (47)
2023 (46)
2024 (55)
2025 (1)
在溫村生活久了,幾乎所有的大陸移民都發現了一個現象:溫哥華有數萬株的李花與櫻花作為行道樹,卻好像沒有梅花和桃花。
為了滿足國人的梅桃情結,近年來村裏的某些華人苗圃開始發售各式梅花和碧桃。
去一位南方朋友家做客,發現院中的一株紫葉美人梅開了。黑褐色的枝條遒勁有力,樹幹上的道道裂痕有點觸目驚心,像是被無情的霜雪多年催殘後留下的斑斑傷痕。與醜陋的樹身反差極大的,是密密匝匝的幾乎貼著枝幹綻放的一朵朵的粉色複瓣花,豔如紅霞,布滿了整個樹冠。
朋友沾沾自喜地告訴我,她的鄰居不識梅花,把梅看成櫻花了。
我撲哧一笑,回了一句:“我也犯過五十步笑百步的錯誤,曾經把榆葉梅認成了碧桃,又把美人梅與榆葉梅混為一談!”
兩年前的櫻花季,我駕車四處賞櫻,在一靠近小街的庭院裏撞見了一株“碧桃”。比起周圍的大陣勢的李花和櫻花,樹形秀麗小巧的“碧桃”顯得勢單力孤,但仍然卯足勁,綻放了一樹熱情似火粉如朝霞的花,暈的人如夢如幻,以為撞見了“三生三世十裏桃花”。
“桃樹”上沒有葉子,或者說,葉子羞於與花爭春,悄悄地躲在花朵的背後,隻等花兒謝了,剪剪春風才將它們裁成橢圓狀的葉子,披在黑褐色的枝幹上成一樹新綠。枝條上的花兒幾乎沒有單朵的,一般是十幾朵簇生在一起,花瓣緊緊挨著,美的密不透風,不讓夢中留白。
當然,我這個骨灰級的櫻李花發燒友很快地意識到眼前的“碧桃”有點像網站上介紹的榆葉梅。
榆葉梅並非梅,而是薔薇科桃屬的灌木(學名:Amygdalus triloba),又叫小桃紅,因其葉片像榆樹葉,花朵酷似梅花而得名。
它與碧桃樹形、花形都很相似,而且含苞待放時都沒有葉片,花蕾均呈紅色,很難辨認。實際上如果仔細觀察,會有以下幾點區別:
一、榆葉梅樹幹粗糙,疙疙瘩瘩的,有裂皺。碧桃枝幹較光滑。
二、榆葉梅花蕾是一簇一簇貼在枝條上的,花蕾相對更圓;桃花花蕾是依序順著枝條發展的,花蕾相對長一點。
三、榆葉梅的花為粉紅和紫紅色,初開時顏色較深,後逐漸變淡;而碧桃顏色較豐富,有粉紅、大紅、酒紅、白,甚至還有淡綠色。
四、榆葉梅花很密實,枝頭掛得滿滿的,顯得擁擠熱鬧;而碧桃花序則稀疏有致,花朵之間有葉相間。
五、榆葉梅葉片寬橢圓形至倒卵形,先端尖或為3裂狀,葉脈明顯,有絨毛不光滑;碧桃葉片窄長,呈橢圓狀披針形,像對折的柳葉,很綠,光滑油亮,先端漸尖,葉緣有鋸齒。
春天是個情種,心思靈巧,“紫陌紅塵拂麵來”的熱鬧意境豈肯讓桃花專美?於是有了榆葉梅,兼具梅花的冰肌傲骨與桃花的嫵媚嬌柔,花團錦簇競相開放,淡淡的粉,笑意盈盈,仿佛隻有它們最諳春之妙。
如果有可能,我也想做塵世間一朵獨一無二的榆葉梅,溫婉地生長,內心充滿慈悲。 幾度風雨驟,幾許小桃紅,黯淡的日子活出了希望。即使老了,依然要快快樂樂的,叫自己“小桃紅”。
當我有些自鳴得意地將自己的“小桃紅”詠歎調發到微信圈時,被一位好心的朋友笑了:骨灰級的花卉愛好者也有打臉的時候 — 原來我把紫葉美人梅認成了榆葉梅。兩者外形相似,但美人梅是屬於李屬的,由一個法國人用梅花和紅葉李雜交而來的。美人梅的花朵比傳統的中國梅更大,富有層次感。它與榆葉梅的明顯區別在於葉子,榆葉梅的葉子是綠色倒卵形的,酷似榆葉,而美人梅的葉子是紫紅色的,觀花和觀葉具佳。
美人梅自三月下旬開花,那時雪季已經結束了,她是姍姍來遲的梅,入不了雪的詩行,卻驚豔了我樸素的日常。
有人說,窗含西嶺千秋雪的時節,又開了梅,白雪紅梅相映成趣才是最完美的,仿佛在最好的年華與容顏最盛的她共擁一枝梅在深山裏陶醉。
錯過雪的我,依然用滿腹的詩才驚醒了你,你特地為我綻放一場花的盛宴,借著東風在我耳邊悄悄地說:“若有格局藏於身,歲月不曾敗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