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南小鹿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舌尖上的洋薊

(2016-05-10 13:54:33) 下一個



去年夏天,我在西人的花園裏見到它盛開的樣子似一朵朵超凡脫俗的青蓮時,不由驚呆了,寫下了這樣一篇散文:


我是佛前的萬朵青蓮之一。隻因塵緣未了,佛將我們打入凡間,再修煉五百年。

我的大多數姊妹被放送到無憂河裏,靜靜盛開,沐浴著皎潔的月色,所以才有了千百年來久唱不衰的《西洲曲》。

唯獨我,被置於陸地上,長著鋸齒狀的大葉,絕不給人“亭亭玉立”的感覺。佛愛憐地囑咐我:凡事耐心,聽風聽雨聽大自然中歲月的響聲,終有一天,你會大徹大悟。

於是,我什麽也不多想,隻是平靜地看著經過的人哭哭笑笑,看著他們在一次次輪回中,重複前世的故事。

我不知自己的緣份何時到來,佛曾經說過,修五百年同舟,修千年共枕。如果有一天你經過我的身邊,請千萬記得那句古老的詩詞: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沒有經過人世間的喜怒,何以明白愛的真諦?我在等著有緣人的到來。趁這個夏天溫哥華的雨水不多,難得的涼夏,我風華正茂,靜立在街角的院落裏,你若不來,我便不會枯萎離去......

我將花照發到微信群,沒有人認識這朵“青蓮”。 半年多來,為了尋找這朵青蓮的真名,我往家附近的苗圃Garden Works 跑了好多遍,專門到花苗單元查看有沒有此花的幼苗在出售。一無所獲好久後,我終於翻出手機裏的花照問那裏的工作人員:“你認識這種花嗎?”

工作人員笑了:“這是一種蔬菜,叫Artichoke(洋薊), 建議你到我們的蔬菜單元找找。它的花可以入菜,味道鮮美。“



我一向沒有逛Garden Works的蔬菜單元的習慣,認為絕大多數的菜花並不美。 洋薊的出現打破了我的思維定勢,看來今後也要多逛逛西人的蔬菜苗圃和香草苗圃了,說不定還會發現不少賞心悅目的奇花。

洋薊極少出現在華人的飯桌上,它的口感介於鮮筍蘑菇之間,有“蔬菜之皇”的美譽。洋薊花別名法國百合、 荷花百合,原產歐洲地中海沿岸,早在二千年前羅馬人已開始食用,最初人們食用其嫩葉,後來發現未成熟的花頭更加美味。加拿大的很多西人超市均有出售未成熟 的青色的洋薊花,我在西人的後花園見到的洋薊花已經到了盛開的階段,肉質開始粗糙無法食用,僅供觀賞用,所以我一直沒將盛開的洋薊花和超市裏販賣的精致蔬 菜聯係在一起。

到超市裏挑選洋薊花時,要選擇深綠色的,花瓣緊緊包著花肉的那種。體態較小份量卻較重的洋薊花為佳。秋冬季節經過霜凍的洋薊花外表較黑,花瓣尖呈棕色,或 者表麵有白色的水泡,看起來不太美,其實味道最為鮮嫩。如何判斷洋薊花外表的“瘀傷”是長途運輸碰撞導致的還是霜凍過的呢?隻要用你的指甲往“瘀傷”處用 力一劃,表皮馬上破裂的就是霜打過的脆嫩洋薊花,可以選入你的菜籃。

西人烹製洋薊花,多以水煮或清蒸為主,有的西人也將洋薊花放進烤箱,微波爐或者BBQ燒烤,種種做法皆是取其原始的鮮味。

西式洋薊花的做法是這樣的:

1. 將洋薊花放在冷水裏清洗,用不鏽鋼刀將花朵下方的花梗砍掉,並用剪刀將花瓣尖端剪掉一厘米長,然後用新鮮的檸檬擠出汁,塗在不鏽鋼刀和剪刀切過的地方,避 免花朵變色。洋薊花接觸過鋁製品和鐵製品後,會變成難看的黑色或者藍色,所以一定要用不鏽鋼菜刀和器皿來處理食材。

2. 食材處理好後,喜歡用清水煮的,可以將整朵洋薊花放在不鏽鋼鍋裏,加入八厘米高的清水(可以滴入少許橄欖油,檸檬汁或其他調味品),蓋上鍋蓋,用溫火煮25到40分鍾。喜歡清蒸的,可以在鍋裏放入5厘米高的清水,將整朵洋薊花放在蒸架上,蓋上鍋蓋,清蒸25到40分鍾。

如何判斷洋薊花是否煮熟或蒸熟呢?隻要用手輕輕剝一下花瓣,花瓣能夠輕易脫落的,就代表洋薊花可以出鍋了。

洋薊花的吃法也很有趣。美味當前,平時動輒就用刀叉的西人也顧不上禮節了,一手托著洋薊花,再用牙齒輕輕將 軟軟的 纖維質的花瓣一片片咬掉,吐在盤子裏(花瓣是不能食的)。花瓣全部撕開後,露出外表裹著一層毛的肉(花心),必須將所有的毛拔掉後,才能大快朵頤,享用鮮嫩可口的花心啦。西人用蒜末,芥末,檸檬汁,色拉油,蛋黃醬,醋等做成醬汁拌著洋薊花心吃,開胃開心。

洋薊花遇到了東方的“吃貨”,更加發揚光大。我在寫這篇文章時,腦子飛轉,已經想到好幾種中式做法了:可以做火鍋料涮著吃,可以配肉絲,大蒜,辣椒等爆炒, 還可以用作湯料和嫩雞一起燉。 剝下的外圍粗纖維花瓣,直接扔了可惜,不如用來泡茶喝,是一道清爽的花味茶。

東南亞人將新鮮的菠蘿挖空,去掉所有的瓤,再填塞進米飯精肉做菠蘿飯。我們也可以如法炮製,將洋薊花的瓤肉挖空,用“蓮花形”的外殼做“蓮花飯”啊。 此生以北美為家,不能泛蓮船采蓮花剝蓮蓬, 就讓我在自家的廚房裏洗手作羹湯,為心愛的家人做一道自創的“蓮花飯”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