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周前中國各地紛紛出現斷電現象,尤其是東北最為嚴重,東北因為電力供應缺口過大,采用了“電網事故拉閘限電”,就是說,不是通過計劃、時間表來停電,而是就電網負荷而決定,當負荷超過電網所能承受的極限時,即時拉斷,這麽突然,也難怪“大清早停水停電,家裏一滴水沒有,孩子飯沒法做,馬桶也衝不了”、“一家三天沒洗臉沒洗頭沒洗澡了”、“正在家上網課,時不時停電斷網,沒法上學了”、紅綠燈失靈導致交通堵塞一係列現象【1】。東北的現狀是需求增大而供給反而下降,天氣轉涼而沒有供暖,居民選擇電熱取暖,這段期間也正好是生產旺季,供電方火電不足,風電水電驟減,形成了極端的情況所致。
供電不足、停電的現象在很多省都有發生,江蘇浙江雲南廣東,都為了響應“能耗雙控”的要求而限製電力使用,很多高耗能企業停產、限電,廣東省發布用電倡議,提出“辦公場所3層樓及以下停用電梯”、“商場、娛樂場所等要縮短廣告燈、景觀燈照明時間”等號召,北京已經實行了【2】,也許孟晚舟回國就不應該搞什麽燈會,說不定能省些電。
為什麽會大範圍出現電力不足、斷電的現象?有如下幾個原因。第一是電力供給的季節性,當前正逢水電低穀期,風電也恰好低潮,所以全部的壓力都留給了火力發電;第二是天氣,夏天是居民用電高峰,而季節交轉之際,北方尚未開始供暖,電熱大幅度增加;第三,這時期正好是生產高峰,最後一個,第四,是為什麽火電跟不上。火電跟不上,有“能耗雙控”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電價是國家管製,但煤價是浮動的,目前燃料包括煤價因全球性短缺而上升,已經造成火力發電虧損,電廠沒法發電【2,3】。
缺電斷電極端的情況到了出現孕婦被迫爬二十幾層樓,甚至有企業因限電而出現煤氣泄漏和中毒的狀況。這太影響習近平形象了,不僅僅影響習近平的形象,還直接威脅中國的經濟發展,因為斷電停產就是不生產,不生產就不創造價值,最直接的衡量是總產值不往上走了,國家第一目標就沒有保障,中國經濟說不定陰溝翻船,社稷民生都將被影響,這是任何一個政府都不能接受的。斷電衝擊所帶來的後果反映在最新公布的采購經理指數(PMI,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上,政府統計的大中型企業的指數由正轉負,報49.6,《財新》統計的中小企業由負轉零,報50【7,8】,都不是好消息【9】。
不過,民間充滿奇思妙想的各種陰謀論,很有揭露性,斷電,是為了奪取“對外貿易、大宗商品定價權”,“通過大規模‘拉閘限電’措施,一舉擊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從此徹底扭轉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11,12】。上麵列舉了四個因素,但這些表麵因數背後是不是有更深的考慮?真正的原因是什麽?
造成目前缺電斷電的,有真正的五大原因【13,14】。
能耗雙控進入高潮源自於2017年1月國務院發布《“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2016年到2020年),“國務院每年組織開展省級人民政府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將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對未完成能耗強度降低目標的省級人民政府實行問責,對未完成國家下達能耗總量控製目標任務的予以通報批評和約談,實行高耗能項目緩批限批”,“能耗雙控”是指對能源消費強度和能源消費總量的控製,意在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促進節能降耗、推動高質量發展,初衷是限製、打壓、淘汰“兩高”,即高耗能、高排放產能【15】,但過去能耗雙控目標達成的壓力並不大。外界一直覺得中國產能過剩,中國節能減排去產能的口號隻是空談,但節能減排去產能已經成為考核的項目,和發展(總產值)一樣重要,在這種要求下,“鋼鐵行業壓縮產能累計達到1.5億噸,煤炭行業退出落後產能超過10億噸,電解鋁落後產能淘汰近500萬噸,超額完成‘十三五’任務,絕大部分產能過剩行業‘過剩’狀況得到實質性改善,部分大宗商品供過於求的狀況得到根本緩解,基本處於供求平衡的狀態,如煤炭行業產能利用率接近100%,電解鋁行業產能利用率從2016年1月份最低時77.8%,上升到當前的94%”。這說明兩點,第一,節能減排去產能是真的,大家真的執行,還極有成效,第二,中國的煤產量基本供需打平,按照中央精神,根據2021年4月能源局發布的《2021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預期全國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2億噸標準煤左右。2020年能源生產總量為40.8億噸標準煤(自產39億噸,餘下進口。注:這個統計數字不同的來源稍有出入)。2021年能源生產總量同比增長2.9%左右。這是個國家製定的硬指標,地方民間沒法控製,超產是要約談、撤職的,如果需求波動太大,中國就會供不應求,隻能通過進口調節,這就給今年的缺電斷電埋下了伏筆。這是一。
中國過去10年產煤量,近年的回升並沒有創新高【16】
在節能減排這方麵有一個指標,叫能源強度(Energy intensity),就是單位(總產值)發展的能耗,越低表示產能越有效率,低能源強度不僅現實產業的效率,也是能源安全,在此中國是處於世界落後狀態,所以政府有個硬指標,就是每年降幅在2.5%至5.0%之間,保證能耗每年增長的幅度必須低於總產值增長的速度的2.5%至5.0%,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大家必須采用高效率的技術。
發展需要能源,以前中國不計代價發展時能源消耗速度遠高於發展速度,發展成今天高能耗的局麵,不過,2020年受疫情影響,中央讓大家不顧一切發展,總產值同比增長2.3%,單位總產值能耗同比僅下降了0.1%,能源消費總量同比增長接近2.3%,也就是說,2020年能耗雙控欠了債,2021年要還,到今年上半年生產和能耗勢頭因外需不減的時候,環保部門嚴令下運動式來了個急刹車,完全不考慮2020年的實情,那時,各地紛紛積極響應示忠,誰也沒有意識到不久後的影響。這時電控已經開始,不僅生產缺電,也影響了生活。
這是二。
拜登剛剛喊完“咱回來了”就接連摔了好幾個跟頭
百年不遇大變局,恰在這時,中國保住了全世界唯一的,完整的產業鏈,中國重新成為世界的工廠,對生產的壓力很大,西方水漫金山大撒幣,流動性泛濫,今年以來,拜登剛剛喊完“咱回來了”就接連摔了好幾個跟頭,美國消費恢複了,通脹也上去了,但產業鏈紊亂,生產沒有跟上:
美國消費和通脹和曆史趨勢對比(點擊放大)
西方缺貨,導致美國和西方更加依賴中國出口:
中國搶占了全球出口市場,占總出口比例越來越大
麵對這種需求,大宗商品需求短期內急劇釋放,價格大幅攀升,“我國發電量也呈現明顯的‘V’型反彈的態勢,發電量累計同比增速從2020年最低的-8%,快速攀升至今年初的最高的19.5%,至今仍有11.3%的漲幅”。用電需求的暴跌和暴漲,既加劇了動力煤價格的暴漲,也加劇了對電網的衝擊,使電力階段性短缺具有一定必然性。
發電
這是三。
據統計【17】,“2019年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57.7%,比2012年降低10.8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23.4%,比2012年提高8.9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15.3%,比2012年提高5.6個百分點,已提前完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的目標”,盡管中國的建設綠色能源上成就不少,煤還是第一大能源,是底線,依賴性極強,從下圖可以看出,煤電基本持平,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一方麵通過節能、提高效率降低能源強度,另一方麵新的能源需求基本上由新型能源提供:
中國曆年能源來源分布圖【17】
中國曆年能源需求(使用)分布圖和人均能源(點擊放大)
全球各國對煤的依賴程度排名
人均能源使用是生活標準的標誌之一,但如果通過節能、效能來提高生活水平而不增加能耗,則更佳,歐洲和日本已經達到這個水平。和美中電力使用分布比較,雖然中國的製造業程度遠高於美國,工業用電比例大是正常的,但中國工業節能還有很大提高的餘地。
習近平三番五次向全世界許諾中國減碳減排,西方都覺得吃驚,比起拜登的空頭諾言強多了,但這麽一來,中國的節能減排去產能就成了運動,“各級地方政府將‘環保’置於‘增長’之上”,有點賣國的感覺。這種勢頭今年年初還延續,恰好與全世界大格局對中國產品的需求形成對立,環保部門一季度還是高壓,根本不考慮去年沒達標的額外負擔,到了第二季度,連“中央”都覺得不對了,給大家發文件,“提出不搞運動式減碳”,但各級領導幹部為了向習近平表忠,誰會在意一個莫名其妙的“中央文件”?所以根本沒人聽。
為什麽會如此?因為實質上中國還是采用計劃經濟那種,靠定下硬指標和發文件來指導經濟的模式,而不是由市場供需做調節,各部門不能及時領悟執行,缺乏彈性和協調性,而且大家急於效忠,目前的電荒是遲早發生的必然結果。習近平每天一個“重要講話”,要大家牢記“講話精神”,全國上上下下,即使常委,一開口也是“在習近平為核心的...”,那麽多講話,那麽多精神,誰記得住?比考研還難,中國經濟能發展成今天的樣子,已經不錯了。
在這種環境下,第四第五個原因也就是必然的了:四,大家按照中央的計劃經濟行事,以遵循習近平指示為第一原則,而不是按照市場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判斷,習近平再神,他也不能管大家什麽時候放屁吧?可從央視不時可見的那些采訪來看,大家受采訪時完全像是背書,真的是等著習近平批準什麽時候放屁;五,中央預定的產煤量決定了需求一旦突然增加,產量不能上去,煤價必然上升,而電價又由國家控製,發電廠生產就虧本,沒法生產。
如果你覺得這挺複雜,簡單說就是習近平什麽都想管,什麽都想做,大家跟著馬屁,一旦意外,如外需、天氣和環境(風、水),一定大亂。
中國電力不夠,風電水電不足,可以加大火力發電,如果中國煤不夠,那麽為什麽不進口呢?首先,中國的煤主要是自己生產,2019年,中國的煤炭產量超過了37.455億噸,進口2.997億噸,進口不到3%【18】,其次,這跟製裁澳大利亞,不從奧進口煤關係也不大,奧的分量隻占進口煤的30%,對中國的火力用煤影響幾乎是零。不過澳大利亞的煤物美價廉,其質量比印尼的好多了,印尼煤是最髒的煤,汙染極大,近來大家也被逼增大從印尼的進口,所以最近傳說一直在海上,被拒入關上不了岸的奧媒,要麽最終被印度廉價收購【19】,要麽中國已經不顧顏麵開始卸煤【20】,還有些謠言說很多官二代官三代通過在新加坡馬來等地設立皮包公司,從奧進口煤,換個名目高價兜售到國內牟取愛國暴利。
近年中國進口煤來源。蒙古因為控製不住疫情,進口量銳減【21】
盡管如此,電荒、煤荒導致煤價的上升波及全世界,奧煤價格翻了兩番,直接影響到日韓進口,而澳大利亞則再次獲得20億(美元)暴利。
鄭州交易所煤價
其次,即使能進口,煤價也無法控製,如果不允許調節電價,那麽發電廠不可能產電,像廣東這種對市場有高度理解的省份已經率先自己決定電價可以調,正在被中央采納,慢慢在全國展開【23,24】。廣東還把各種企業分類,雙高的企業過半時間停電,變相借機借助外部環境淘汰這一類落後產業【25】。
調價還是會影響生產的,因為這吃了企業的利潤,但電價、供電市場改革,長久會促進一場節能運動,市場調節是節能技術發展的動力,而且隻有通過電力市場改革,擴大電價浮動範圍,將能源、調峰、儲能等成本合理計入電價,才能做出最合理的調節機製。我很少聽到國內持續、大規模的節能運動,電荒對清潔能源,節能,能源升級如果形成一個新的觸動、刺激,也可以把壞事變成好事。
反過來說,盡管進口煤數量不大,不是動力煤主要的來源,本來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國內有環保產煤的硬指標,而缺電並不大,缺的隻是百分之幾,而不是幾十,那麽1%,2%的煤,這個數字就似小實大,在均衡點附近有力撥千鈞的影響,所以加大進口是不是能渡過難關呢?
也不行。因為中國遇到了一個全球能源緊缺的環境。
造成這個局麵的原因是歐洲的天然氣緊缺。天然氣緊缺有諸多原因,首先是疫情後經濟複蘇所帶來的產能需求,其次是天氣,夏天過熱,冬天預測很冷,目前正直存量偏低,風電不足,這些情況跟中國很相近,再者,是俄國的天然氣供給有障礙,俄國本身希望給自己多留些,運輸也有問題,這一切,造成了歐洲天然氣價格飆升,翻了五番多(+500%)【26】。
俄國運到德國的天然氣銳減,德國唯一覺得慶幸的,是北溪2號已經完工,開始送氣,不再受美國白眼【27】
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已經到了一家報價機構動用新的顏色的地步:
歐洲的天然氣短缺影響到全球能源價格,煤價隨之上升,而且煤價一直在上升,其趨勢早在中國斷電之前已經成形了【28,29】:
所以煤價上升是因為能源市場的全球化,這就好像美國是石油大國,但美國油價還是受世界油價波動影響一樣,中國加入了全球大家庭,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價格都受到世界市場的影響,進口煤價這麽高,進口可以解決缺煤這麽一個難題,但隻有允許調節電價,才能解決下一個難題:電荒。不過除了價格之外,煤在全世界也到了一煤難求的地步,價格隻是這種供需關係的反映。供給上,除了俄國供氣量大降,另一原產地挪威天然氣供應也短缺,天然氣價格上漲,大家本來可以用煤,但由於亞洲對煤的需求創了紀錄,歐盟自己又有排放交易計劃下成本的增加,煤炭價格也跟著上漲【26,30,31】,煤並不能解決能源荒這一問題。
全世界都連到一起了。
天然氣的緊缺,在歐洲引起巨大的驚慌,對德國這樣的工業國影響尤其大,下圖是天然氣一天的漲價,40%:
德國的電廠同樣也陷入煤荒【32】,從供電來看,歐洲的工廠馬上也要進入停電停工的階段【33】,對此,歐洲也陷入了兩種爭論,第一是陰謀論,大家有個永遠都能甩鍋的替罪羊,俄國【34,35】,甚至有人把中國缺煤歸咎於內蒙古反腐【36】,遠距離通過全球市場影響了歐洲;第二,是陷入解決方案之爭,引起歐盟內部的分歧,有的國家說,安啦,市場,市場是自由的,沒法管,等它慢慢調節吧,可對於其他國家來說,老百姓能答應嗎?不管那不是找揍【37】?他們呼籲歐盟作為中央出手幹預,否則影響經濟複蘇,引起民憤。
受“反腐”影響中國采煤產量銳減
如果你閉上眼睛,歐洲和中國真是難分,某種程度上,歐洲麵臨的處境比中國更嚴重。
所以中國並不特殊,也不是唯一手忙腳亂的。中國影響世界,世界影響中國;歐洲影響世界,世界影響歐洲,大家都串在一起了【40】。
中國過去10年液化天然氣和普通天然氣進口,前者大幅度增加,成為歐洲的有力競爭對手(點擊放大)
即使是印度也逃脫不了這場短缺帶來的威脅,很多發電廠煤的存量已經隻剩幾天了【41,42,43,44,45】:
甚至英國也受到巨大的衝擊,能源緊缺甚至導致英國近期內的動亂,大家為搶汽油大打出手,是英國物資緊缺的原因之一,英國在首相莊生帶領下忙著向中國叫陣,而自己連店裏的日常物質得不到保障都不顧了:
(我兒子剛剛興高采烈地告訴我,店裏最後一袋米粉小米給他搶到了)
英國貨架上見不到麵包,美國消費品緊缺,價格也遠高於平時,世界能源緊缺開始影響到美國【46】,美國政府也開始擔憂了【47】。由此可見世界能源目前出現的諸多怪事不是中國所導致的,能源緊張甚至不源自於中國,中國隻是受害者之一。
去碳、能源轉型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習近平向全世界的許諾是充滿魄力,但無法掩蓋一個殘酷的現實:沒有能源發展就是一句空話,而能源離開化石燃料,按目前的技術水平和中國,包括其他發展中和落後國家的生活水平,幾乎是不可能的,放棄化石燃料首先是放棄工業化,對很多小國這也許不是致命的限製,但大國缺乏任何工業基礎必將受製於人,前途很難預料。所以去碳不僅僅是升級,也涉及到國安。一年前美國馬裏蘭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中心、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和華北電力大學等單位共同發布【48】
《加快中國燃煤電廠退出:通過逐廠評估探索可行的退役路徑》報告。報告認為,加快中國電力行業深度減排,推動傳統燃煤電廠從能源係統中有序退出是可行的。“為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應該停止新增燃煤電廠,在短期內迅速淘汰已被識別出的優先退役機組,並盡快對煤電的定位進行調整,推動煤電由基荷電源向調節電源進行轉變”。
這馬上出了一個問題:中國現役的1000多座燃煤電廠會不會被判“死緩”?中國的煤電產業也是一盤爛帳,“截至2018年末,五大電力央企——國家能源集團、華能、大唐、國電投、華電負債總額1.1萬億元,平均資產負債率73.1%,虧損麵54.2%,累計虧損379.6億元”【49】,但“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之後,為了拉動投資、刺激經濟,一大批煤電項目逆勢上馬”(上麵提到的2020年“欠的債”),“在2020年的第四季度,也就是中國已明確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之後,仍有湖北、江蘇、貴州等12個地方的發改委部門核準通過了總量為80萬千瓦的煤電項目,占全年通過量的17.5%”,在這種背景下,不但全世界很多勢力逼中國減能、去煤(綠色和平發布簡報《2020年煤電核準熱潮不可在“十四五”期間重演》,直接向中國叫陣),中國國內也有很多聲音支持,這是習近平下決心的基礎,不死死守住“能耗雙控”,不知道各級官員會做出什麽樣的決定來“搞活經濟”,這是中國自上而下淘汰剩餘煤電產能的原因(大部分項目在今年年初已經叫停):
國資委從2019年起,啟動了甘肅、陝西、新疆、青海、寧夏這5個煤電產能過剩、煤電企業連續虧損的省區的資源整合試點工作。核心方案是“一省一企”,即每個省的煤電隻保留一家牽頭央企,另外四家央企在該省的煤電企業劃轉至牽頭央企。具體說來,華能牽頭甘肅,大唐牽頭陝西(國家能源集團除外),華電牽頭新疆,國電投牽頭青海,國家能源集團牽頭寧夏。2020年12月,隨著新疆相關煤電廠移交工作完成,西北五省區的煤電整合初步收官。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今年年底,五省區煤電產能最多將壓降三分之一。
4月22日,在地球日領導人氣候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中國將嚴控煤電項目,“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與美國馬裏蘭大學全球可持續發展中心《退役路徑》報告得出的結論是:在氣候目標的倒逼之下,中國應在2050年到2055年之間淘汰傳統燃煤電廠,如果目標更為嚴苛,則需在2040年到2045年間淘汰傳統燃煤電廠
中國的能源環境還有另外一個特殊考慮,從曆史數據來看,能源強度同比增速與第三產業(服務業)在總產值裏的占比的變化負相關,中國的經濟轉型,增大第三產業占比的努力很艱辛,進步緩慢,而且受疫情影響,2020年第三產業總產值占比幾乎沒有提高,能源強度幾乎沒有下降(見上),而且習近平不允許製造業比例下降,“十四五”規劃要求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這意味著過去通過提高第三產業占比來降低能耗的方式已經走不通了。
雖然短期內不會馬上淘汰傳統燃煤電廠,煤電不會百分百退出,但繼續增加煤電產能是很難的,在目前煤電基本處於供給平衡的環境下,一旦出現需求波動,再生能源也不能補缺,習近平的承諾,就有點像被人家把自己逼入絕路的意思,咋辦呢?
2015年全國煤產地和煤電中心和流向圖
回過頭來看看電荒出現這個過程,從5月開始惡化,7月已經很顯著了,但中國決策者們顯然沒跟上,成了受害者,反過來,中國目前自己電力緊缺,也反過來會影響全世界,因為這首先影響了中國製造業的成本,而且停產則全世界無法及時拿到中國產品,中國不僅是一般商品的原產國,也是很多元部件的原產國,在全世界還在等著中國的貨物、中國的部件的時候,中國缺電將會進一步造成全世界物資緊缺,物價上升【40】。
老百姓斷電,生產不能開工,是對國家生產的巨大打擊,也是對國家形象的巨大打擊,還失去了今年特別,可以大賺美歐一筆的機會,而且馬上要入冬,如果大家不能保暖,習近平麵子往哪擱?據《彭博》率先報道,不久前韓正親自給全國下死令,“不計代價一定保證煤、電”【50,51,52,53,54,55】,這算是又用一個計劃經濟來糾正計劃經濟,環保也不提了,煤礦不需要為產量限製擔心,也不為環保發愁,而銀行則被勒令發放資金,煤礦、電廠、網絡都沒有後顧之憂,銀行也不會因債務不能償還而猶豫不決,從節能減排到全麵保障基本生活和經濟平穩運行,一場運動到另一場運動。
電荒出現後,韓正下令,大家跟上,主管領導紛紛到前線,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督陣,郝鵬是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看來這次電荒出了事,中央國務院已經定了掉,“堅決不能讓美國人看笑話”,他首先主持召開電網、發電、煤炭、石油石化等中央企業主要負責人參加的能源保供工作專題會議【56】,下達任務,巡視了中國華能、中國大唐、中國華電、國家電投、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所有涉及發電送電的央企【57,58,59,60,61,62,63】,每到一處,郝鵬必定給大家送來總書記的教導:“一要講政治、顧大局,堅決打贏保電攻堅戰。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將保電工作放在服務黨和國家大局中把握、謀劃、推動。要切實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中心工作的能力,轉化為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行動”,他還提醒大家“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能源安全保供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能源保障工作的部署要求”,顯然今天的電荒,是大家沒有“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做好能源保障工作的部署要求”,“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維護”,是發電的根本,有了它們,世界上沒什麽不能征服的。
(國家電網老總)辛保安表示,國家電網公司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各項要求,以更高站位、更嚴要求、更實舉措,堅決守住大電網安全和民生用電底線。
真是沒有習近平,沒有“兩個維護”,發電都成問題。
(點擊放大)
可以提一個問,一旦遇到電荒這類緊急事件,是中國的體製好,還是美國的體製好呢?從上麵見到的歐洲的狀況,和年頭德克薩斯的慘狀,死了那麽多人,多少人覺得回到封建社會來看,第一,這種現象絕對不隻是中國體製的結果,第二,自由市場同樣是束手無措,反而中國能調動全國力量,把市場對價格造成的波動放置在一邊,全力解決緊缺問題,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如果沒有習近平和中央所製定的其他政策,主要是環保減碳減排這類新經濟下的硬指標,那麽產煤市場就能及時得以調節,至少電荒不至於嚴重到這個程度【64】,更重要的,是如果習近平一直放權,倡導大家在遵循國家基本大策的原則上,實事求是,就各自的環境做出及時、相應的決定,那麽各級政府就有做出及時調節的餘地。不過話說回頭,像供電這種經濟民生的必需品,一旦出現短缺,市場經濟未必有用,而且這類硬指標有時是必要的,尤其是減碳減排,是個陣痛的過程,不下硬指標是很難實現能源轉型的,這點從美國就可以看見,美國從闖王否認氣候變化到白等高調強調,實際政策都是“你們盡責,我自己還要享受”,最終美國在能源轉型上是會落後的。
今天,李克強主持國務院“進一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電力和煤炭等供應,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和經濟平穩運行”,“堅持實事求是,加強統籌兼顧。各地要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做好有序用電管理,糾正有的地方‘一刀切’停產限產或‘運動式’減碳,反對不作為、亂作為”,“對不落實能源保供責任的要嚴肅追責”【65】。“糾正”就是否定了之前的政策,但沒幾個月中央就親自出頭對宏觀經濟做出一次調整,是很損的,效率極低,這是中國國家經濟的弊病之一,保證供電之後能引出什麽新的問題,誰也不能預料。
如果說有什麽陰謀,首先是中國覺得美國把持了大宗商品的定價權,美國走狗澳大利亞還跟美國一樣,還真的走運,美國有被兩大洋隔離,地大物博土著傻的天賜,澳大利亞看上去都是土,但鐵石焦煤都是世界上最好的,就像搬到一個新家發現地底下埋著金子一樣,借著自己的有利條件都在欺負中國。美國當前的經濟本身有深遠的結構性問題【67】,美國自己天天搞運動,忙於內亂,自己寧願獻身,不搞生產,越南之類的反華小兄弟也不爭氣,害得中國為美歐生產,日夜加工,造成中國承受巨大的原材料價和能源供需和價格打擊的被動局麵,確實中國出口大致利潤極低,因為原材料和海運的市場不控製在中國手裏,而美國盡管也受國際大宗商品和能源價格影響,但不像中國和歐洲,影響相對小多了,所以美國是一邊笑一邊吃,中歐通吃,歐洲還要跟著美國,中國隻能氣炸,用陰謀論發泄一把。
發展、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是各國所麵臨的最艱難的挑戰,遠高於美中對抗,涉及人類前途,合作是唯一的出路,各區域之間的敵對情緒卻是加劇這種狀況的原因之一。不久前我提到【68】,目前全世界正處於疫情後恢複的階段,最需要全世界合作,但美國帶頭,美中不是講合作,而是講對抗【69】,這就加大了全世界產業鏈的摩擦、斷裂。不久前拜登剛剛要求跟習近平通話,第二天美國就要調查中國“非法對企業補貼,造成不公平貿易”【70】,前途蘇利文和楊潔篪終於排除雙方巨大的隔閡,安排拜登和習近平視頻對談,美國馬上放出風聲,中情局已經從”中央情報局“全部改成“中國情報局”【71】,美軍已經進駐台灣許久【72】,可見美國隻會變本加厲,繼續冷戰。說過好幾次,再說一遍,當今世界第一大威脅,是美國。
【後記】
【資料】
【9】有受疫情管控影響的一部分。
【49】中國國家電力產業的央企國企虧損是一個較為複雜的問題。中國有電價管製,電價管製的第一目的是把電力作為一種公共福利(public good),虧損意味著國家把財富轉移到企業和民間,虧損400億在中國是個小數目。
【64】但如果不是計劃經濟,中國是不是可以依靠市場來減輕當前的缺電呢?注意了,這裏說如果政府不加那麽多硬指標限製,電荒有可能不至於那麽嚴重,但簡單說任由市場調節就能避免電荒,那是無視歐洲麵臨的現實。
【66】電缺能迫使中國進一步走向綠色能源,而不是回歸到煤嗎?
西方是後者,中國是前者,也就是按照中國文化中的發展哲學,人類是不需要如今這種奢華的生活的。美國人兩三口人住三四千平方英尺大小的住房現象並不罕見,真的有必要嗎?美國用5%的世界人口耗費25%的世界能源,消費15%的世界電力,這種生活模式是不可能在世界上推廣的,更不可能持續。
為了維持這種模式,唯一可能性是爭奪世界資源,戰爭就是無法避免的。而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夠計劃的國家,去產能這種行為也算是對資本主義的一個修正,否則必然會走到生產相對過剩的經濟危機。
除了去產能,中國還在兩個月前政策影響股市降低,目的都是為了降低泡沫水平,一旦美國股市泡沫破裂,對中國股市的影響不至於太大。
簡單講,就是防止出現資本經濟下生產相對過剩。
中國與其他國家類似,也是用工業用電補貼民生用電,因此民生用電越多工業用電越少,政府虧損就越大,這還沒涉及產值問題。
而中國民生用電僅占10%,服務業用電也是10%,工業用電70%多,理論上限電是不會影響民生的,但地方政府會有不同的考慮。
限電顯然與能源價格上升有關,但也是符合經濟提升原則,即減少生產可以降低汙染,產值可以通過產品價格上升來彌補。中國的製造業客觀上在世界已經形成壟斷,理論上應該擁有商品定價權。
而這就需要形成賣方市場,也就是減少商品數量,所謂去產能,這就能合理解釋中國限電的原因。
還有一個大外宣團隊是小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