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狼發牢騷

發發牢騷,解解悶,消消愁
個人資料
笨狼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不要脫鉤了,美國要“勾搭”

(2021-10-06 12:11:22) 下一個
前天早上美國貿易總代表戴琪發表講話【1,2】,這次講話被看成拜登當局首次公布其姍姍來遲的對華貿易政策,拜登一上台,就表示“全麵考察美國對華政策”,貿易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因為川普當局對中國出口大規模實施關稅,最引人注目,但其他更重要的領域是軍事、外交和技術,在這幾個領域,美國全麵調整自己的部署,不惜得罪盟友把軍事注意力轉移到亞太,形成新的小幫派與中國對抗,在技術上把已經緊緊的封鎖收得更死,已經成勢,所以貿易反而是一個次要的環節。
 
貿易的另一個難題是不知從何下手,兩國貿易太過緊密,美國中國雙互之間依賴性太強,疫情後嚷嚷了一年多要重整美國基本戰略物資製造能力的運動,口號一直喊,基本上沒什麽結果,還是同樣依賴於中國,與此同時,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的報告【3,4】,今年上半年流入中國總外資達4428億(美元),同一階段同比168%,高於去年下半年同比的131%。在脫鉤呼聲中,中國最近又嚴格整頓、摧毀若幹行業,盡管如此,外資對中國的信心並沒有降低,這說明難以簡單把中國與世界隔離起來。所以如何調整對華貿易政策,大家毫無頭緒。
 
盡管如此,拜登當局詆毀中國的運動卻從來沒有停止過,拜登和其手下在很多場合下都表明不願意、不會跟中國打冷戰,可這隻是反映了美國不知如何脫鉤,是一種障眼法,其實美國已經跟中國開打冷戰,說不打沒打是沒用的,不能信拜登說的話。不久前拜登剛剛要求跟習近平通話,第二天美國就要調查中國“非法對企業補貼,造成不公平貿易”【5,6】,看美國不能聽它說什麽,而要看它做什麽。
 
美國對華經濟政策的端倪,慢慢流露出來,上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接受采訪時表達了美國的盤算【7,8,9,10】:
 
第一:保證中國市場繼續開放
第二:聯合發達國家限製中國在高技術領域的發展
 
商務部長雷蒙多。如果中國說“限製美國在高技術領域的發展”,大家隻是笑笑,還是瘋了?
 
她重複“拜登總統說了,美國無意跟中國打冷戰,而且你看美中那樣子,怎麽打?”誰信拜登誰就是沒長腦子,所以雷蒙多引用拜登的話不代表什麽,冷戰不冷戰她說了不算,拜登也說了不算,從她上麵兩個通吃中國的要求就可以看出美國一點用沒有放鬆對中國的遏製,然而她的話有不同的解釋。雷蒙多在政府裏已經算是溫和的,她說“脫鉤徒勞,我們要中國市場”,是一句很重要的話,這句話比不冷戰強多了,她甚至在台上叫,“波音你們派人來了嗎?中國可是不讓你們賣飛機哦。”“要中國市場”有戰略意義,要,就是保持美中接觸,接觸嘛確實很難把對方打壓得太過頭,因為你不是還要對方買自己的東西嗎?如果你覺得她是倡導保持兩國接觸、交流、貿易的那一派,那麽引用拜登“不打冷戰”就是為了頂住其他好戰派,即使是她的下一句話,“聯合發達國家限製中國在高技術領域的發展”,也可以理解為為自己表個態,好不受攻擊。
 
但她的話也可以簡單理解成美國兩邊吃,贏兩次(win-win)的意思,這就有意思了,中國能吃這一套嗎?也就是說,中國會向美國全麵開放市場,把美國穩住,還老老實實被美國白吃,開放了還給美國掐著脖子,在核心技術上不能獨立,單單成為美國的市場?
 
拜登的三員女將,商務部長雷蒙多,財長姚玲(Janet Yellen)和美國貿易總代表戴琪,主管的範圍不同,雷蒙多維護的是美國企業的利益,自然主張打開中國門戶,姚玲是金融方麵,說話不多,但不久前表態,“川普當局的對華貿易政策傷害了美國人民”【11】,大家普遍覺得她比較溫和,主張接觸,她手下的大將也參與投資者的美中對話,同樣給人一種支持兩國交往的態度【12】。
 
財長姚玲
 
相比之下,戴琪比較凶。戴琪是個律師,不是搞“交易”的,這就意味著拜登當局一開始就打算以進攻為主,頂多是維穩,而不是“談判”,或者解決問題。拜登當局不僅僅沿用了川普的策略,還保留了“美國第一”,單方行事的方式,撇開世貿等(美國打造的)國際機構,即使是“聯合盟友”也隻是為了打群架,吆喝大家一起揍中國,為的還是美國自己。
 
U.S. Trade Representative Katherine Tai stands with other members of the delegation.
戴琪
 
打開中國市場,保證公平競爭,商務部和美國貿易總署有重疊的責任,但也分工,技術限製、製裁通常是商務部實行的,關稅和貿易協議則屬於美國貿易總署。不過雷蒙多和姚玲都沒有係統地談論過對華政策,而關稅又非常受大家關注,所以戴琪的發言備受關注。
 
上周末,戴琪為了準備,接受了《政客》采訪【13】(參見【14,15】),把要旨透露出來,精髓是,拜登當局將會沿用川普當局關稅大棒來繼續打壓中國,她說這麽好的大棒,不用可惜了,她說用301條款調查,動用關稅,中國才當真,否則中國就是混,賴過去,隻有給他們關稅才老實,同時她還暗示301“贏得了美國勞工階層的讚揚”,可見這是一個重要的政治考慮。她還給中國定了罪:沒完成第一階段協議(采購)任務,為了懲罰,要考慮增加關稅,至於是不是隻是拿此作為威脅,要中國即使在第一階段協議年底到期後也要繼續完成這一指標,還得看今後的細節。她還大肆攻擊中國繼續推行工業政策。
 
一直沒有撤除關稅,大家很不滿,川普當局曾允許某些不可替代的中國進口產品免除關稅,但那項免除去年年底到期,拜登本來可以一個行政命令延長關稅豁免,但他拒絕這麽做,這種直接損害本國利益的決定讓大家都不解,意見也越來越大。
 
有一點很怪,戴琪居然跟川普一樣堅持說關稅並不是美國商家所承受的,沒有經濟學家和美國商家會同意這一說法,上麵提到財長姚玲姚奶奶已經明確表示第一階段協議傷害了美國人民,但戴琪處於一個高高在上的地位,不作解答,黨媒也就忠實傳達一遍。然而繼續使用關稅並不能否認這一手段已經失敗這麽一個現實,最近有一項研究也證明關稅對迫使美國跨國上岸(重新把產業鏈轉移回美國)沒有任何影響,中國進口一開始受打擊,雖然中國沒有承擔任何關稅,但部分產品是轉移到其他產地了,不過疫情之後,尤其是今年丁型冠毒虐襲全球,產能又重新回到了中國,另外中國在向美國開放上實施了第一階段協議的承諾,知識產權也更明確地上了法製,但體製上沒什麽大改,可以說美國拿到了表麵上的東西,要挾中國的目的是失敗了。戴琪說她“正在尋找迫使中國履行第一階段協議的可行手段”,這句話的意思是她此刻還沒有任何招數。上周美國和歐盟在匹茲堡舉行技術規則峰會,雙方的大頭都出席了,戴琪也三番五次強調聯合“盟友”共同壓製中國的重要性和關鍵性,但拜登的“美國第一”從來就隻是利用他人,歐盟看在眼裏,不知道是不是恨在心上,看看川普當局給全世界和歐盟施加的鋼鐵鋁合金關稅,歐洲氣炸了,在美國國內也爭議很大,鋁鋼工業大舉支持,但之外所有的企業都恨,因為這明顯侵蝕了大家的利潤,利少於弊。不久前美國鋼鐵業【16】又遊說政府,要保留這些關稅,這種努力近日湊效了,拜登當局宣布會繼續保留這些關稅,理由是進口“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歐盟忿忿地說“這就是川普的腔調嘛”【17】,以“國安”為理由來限製貿易,是以單方借口為基礎反對世貿再自由貿易的原則,完全不是“多方協商”,中國發現這一伎倆之後,這幾年也學得像模像樣。
 
美國和歐盟也不是沒有在專門針對中國的共同利益上合作過,最顯著的是美歐在航空業達成了停火協議,一致對付中國,但由此可見美國的選擇是策略性的,在某些領域做些讓步,更主要是迫使歐盟站隊(如迫使歐盟放棄中歐全麵投資協定),但美國自己則在最大利益前提從歐洲從中國賺便宜。
 
這一切,都沒有改變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的機製,中國不是不改,隻是沒按美國的方案改,而且美國新政府上台後盡管不斷抨擊中國的行為,卻越來越像中國,從政府幹預到工業政策,一方麵沿用川普的極端民族主義,另一方麵采納中國的國家主義,真是無所不極。
 
周一早上在戴琪講話之前,白宮已經把精神傳達到媒體,大家也紛紛把中央精神報道出來【18,19,20,21,22,23】,感覺不好,很嚴峻,《紐時》“不見鬆綁的架勢”,《路透社》“美國放棄改變中國,沿用川普套路”,《金融時報》“美國要懲罰中國”,《華爾街日報》“美國繼續壓迫中國,保留關稅”,《商業電視》“中國沒有履行第一階段協議責任”。戴琪第一句話就是“中國違法國際貿易慣例,損害美國和其他國家利益,時日太久”。
 
從媒體透露出來的消息來看,拜登當局經過8個月“審度”的對華政策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束手無措。在技術管製和禁運,限製中國資本進入美國市場這幾方麵,拜登當局已經無所不用其極,係統性地全麵限製中國獲取先進技術,餘下的問題,是一般商品和市場。束手無措最突出的反映是沿用川普當局的關稅政策和其他政策,在少數參與製定政策的圈子裏,大家發現中國怎麽打也打不動,真是除了關稅,實在沒什麽更好的招數,但這其實反映了計劃美國的對華貿易政策的好像是一群大學生,被國內政治所指使,不知道怎麽辦,發現川普蠻來還挺管用,傷人傷己威力大,看的隻是誰底子厚實,既然老百姓逆來順受,那就接著來吧。
 
除了譴責中國進入世貿後一直未能履行所承諾的責任——顯然言過其實,戴琪能說出來的,意見最大的,是中國未能完成第一階段協議所製定的購買任務,我記得中方給自己留了個條件,“市場決定”,像冠疫這種特殊情況,中國市場就沒法吸收這麽大數量的進口,不能怪中國,不過,中國已經承受了關稅的打擊,繼續保留關稅肯定對中國不利,但不可能會對中國有任何新的壓力,而且關稅是中國給美國的清單項目之一,不撤銷,中國難下台,美國的招數也已經用盡了,以前說中國沒什麽還手的,現在好了,中國被揍到盡頭了,也麻木了,所以也不懼。
 
其實這在兩國關係裏屬於枝沫,不是核心的問題,間接反映了美國意識到自己無改變中國的體製和行為之力,連原來計劃的“第二階段協議”談判也免了。這次講話整體來看,除了繼續川普政策,保持繼續對抗的姿態,好像確實沒任何實質,新的內容。不過,仔細看來,戴琪也傳達了一些微妙的信號。
 
她說無意“加劇兩國貿易上的緊張程度”,要和劉鶴舉行“坦誠”的對話,她的講話還包括這四個方麵:1)繼續完成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指標;2)允許企業申請301關稅排除;3)重新與中國接觸;4)和盟國就貿易體係和對華政策進行合作。上麵說過,1)是表麵的,2)和3)其實都很積極,2)等於適當“豁免”一些貨物的關稅,注意,豁免不是消除,豁免(exclusion)是臨時性的,隨時可以重新加上,用豁免而不是消除還是拜登當局發現川普那招是唯一“可行”(傷己傷人)的招數,“隻能、必須延遲下去”,這也就斷然拒絕了中方的一個最基本的要求,把兩國的交往維持在對立的狀態上,但政治上,這種說法避免了被共和黨攻擊對華態度太軟(發軟是拜登的心病)。“重新與中國接觸”就更有意思了。
 
戴琪在講話裏引用了“長久相處”("Durable coexistence)這麽一個詞,她說得比較中性,就是說長久相處是雙方的責任,後來在問答中被問到脫鉤時,她又這麽回答:
 
搞不清楚大家老說脫鉤是什麽意思,兩國完全停止貿易是不現實的,所以我覺得大家是不是在說要“重新搭鉤”(from decoupling to recoupling)?我想要的,是保證產業鏈牢固,不依賴他人。
 
勾搭(搭鉤)當然有另一從含義,那就是重新塑造兩國之間的關係,把以前對美國不利的關係都切斷,但保留對自己有利的,或無害的,盡管意識到實在無法全麵斷絕關係。
 
發言、對話之後,大家又有了新的認識,第一,除了發現拜登就是川普,戴琪什麽也沒有說,沒有什麽讚揚中國的話,是拜登當局的一貫態度,但她說話像個政客,泛泛而談,空洞,如美國第一,重新塑造美國的(核心)製造業,將采用一切手段保護美國人民的利益。最尖銳的提問,來自榮鼎谘詢(Rhodium Group)的主席榮大聶(Daniel Rosen),他提問:“你的第一階段協議完全是(美中)雙方協議,不顧世界其他國家的感受(美國自己賺了,但美國不允許其他國家跟中國親近),中國受壓,幹脆把和其他國家的貿易訂單移到美國,如取消澳大利亞的大麥訂單,送給美國,這你怎麽跟盟友解釋?”戴琪根本沒搭理。第二,並不那麽悲觀【25,26,27】,顯然中國對戴琪的發言還覺得滿意【28,29】,覺得主要是戴琪沒把話說死,沒說死就有出價還價的餘地,既然戴琪已經表了態要和劉鶴對話,那麽就看雙方下一步怎麽出牌。
 
這種說話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保留了靈活性:首先收回了全麵對抗的腔調,但也保留了升級的可能性,通過問答,戴琪使用了一堆含糊、降溫的詞語,給中國回應留下了一個機會。
 
關稅受到企業界的廣泛反對,一開始大家就有意見,但後來大家發現美國已被國安界掌控了大權,說話沒人聽,中國又經常使壞,也就忍住了,慢慢大家越來越受不了了,聲音也越來越大,一年前開始公開呼籲撤除關稅,一直期待拜登能下決心,這次等了8個月,還是不撤除關稅,美國企業界極其失望,但戴琪這種態度保證政府不受極端派攻擊成“投降主義”,這是美國外交,尤其是對華政策被國內政治操縱的後果,政府的補償是立即開啟“關稅排除”新評估【30】,是不是大部分企業都得到豁免,得看結果,但這個過程可以讓美國站到一個對自己較為有利的位置,使得關稅更具針對性,而不是川普大撒網的清一色通殺,這,大概就是拜登當局比川普高超之處,政治上,形式上沒撤除關稅而實質上減免了,兩邊都能說得過去。
 
美國目前還遇到另一個難題,通貨膨脹,現在美國普通消費品的價格漲得很厲害,是政府大撒幣,產業鏈紊亂導致物資緊缺所導致,關稅使得物價更高,但影響幅度有限,能減更好,但不會是主導政治的因數。
 
那這是不是拜登當局要繼續在國內反華氣氛高漲的環境下進一步降溫、尋求對話,和解,盡管不是化敵為友,至少是保證兩國不至於對立到衝突呢?昨天美國政府宣布國安顧問蘇利文將會麵見楊潔篪【31,32】,這是雙方繼孟晚舟事件之後進一步降溫,控製局勢(以免失控)的又一步,肯定不會改變美國全麵遏製中國的立場,但至少大家還說話,對於穩定世界局麵是個幫助【33】。
 
昨晚拜登又和習近平通話,主要是台灣問題,拜登說“雙方同意遵守‘台灣協議’”【34,35,36】,公布沒有說誰邀請誰,但時間和背景都顯得詭異,而且拜登公布的用詞,“台灣協議”,是個從來沒用過的字,大家都吃了一驚,是不是拜登又糊塗,給習近平懵了,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了?為什麽在這個時候專門就台灣通話?當然這裏有一個背景,那就是美英日加上另外3個小國一起軍演【37,38,39】,解放軍在國慶節則派出大群軍機騷擾台灣作為回報,說明美國並沒有退讓的意思,但美國不退讓,中國也不退讓,這就有可能導致擦槍走火,這一次有一點是和幾個月前不同的,以前習近平不搭理拜登,現在至少拜登打電話,習近平接了。
 
USS Ronald Reagan (foreground), HMS Queen Elizabeth, JS Ise, and USS Carl Vinson. (JMSDF photo)
美英3艘航母,加上日本的一艘準航母,一起演習
 
美國在對華貿易政策上的逐漸解禁,真正反映了貿易已經成為一個次要的戰場,美國既然意識到無法脫鉤,那麽貿易戰,關稅就是沒有價值的手段,甚至中國的工業政策也是次要的,因為這不是美國說了算的,懲罰也到盡頭了,沒什麽用,而且工業政策已成了美國的新歡,那麽正招是在管控好軍事、外交和技術這三個領域,所以美國的高調反映的是美國在給自己找台階下,什麽“美國是維護國際秩序,中國則違反常規”都是瞎扯,自己搞自己的工業政策還反對中國搞工業政策。不過美國有一個致命的弱點,美國第一真的是美國第一,那是針對全世界的,不僅僅是中國,這就迫使美國隻能給中國搗亂,而不能提供能與中國競爭的對策,比如不論中國是否能加入泛太協定,美國肯定是不可能加入的,美國因國內政治無法為世界提供新的經濟發展出力,這是為什麽美國總是給大家吃“民主自由”心靈雞湯的原因,當然中國、習近平也配合,使得拜登還頗有成效。
 
不脫鉤的打冷戰,這是世界新的格局【40,41】。
 
【後記】
劉鶴戴琪通話
劉鶴:撤除關稅;戴琪:就看你們中國如何回應
 
【資料】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9)
評論
格利 回複 悄悄話 專業人士時評,關注。
bs777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讚。貿易戰打得中國的貨櫃過來運費漲10倍,還來不及運,物價噌噌往上串今年聖誕很多人難買東西日子可能都過不好,但仍有一幫人堅持繼續打,蠻不可思議
dong140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好文
小酒蟲 回複 悄悄話
社會新群體及其承載的新思潮,首先是一種新的社會心態,於生產方式、社會結構和政治形勢的無聲變化處悄悄生長。起初沒有名字,點滴綻放,進而成勢,有離經叛道之象,被人察覺後,往往先被賦予否定性命名,卻促使對象獲得自我意識。小粉紅及新愛國主義的崛起就經曆了這一過程。

今天中國輿論界的一大形勢,是網絡青年的新興思潮與知識界出現嚴重斷裂。學界傳統的分析範疇如左右之爭、啟蒙與保守之爭、精英與民粹之爭、民族主義與普世主義(自由主義)之爭、權威主義與自由民主之爭、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之爭等,都在漸漸失去認知效能。過去的對立雙方不斷呼喚超越左右,幻想一種“共同的底線”,現實卻是爭吵繼續。超越無法在舊的認知框架體係內實現,近年來反而在青年亞文化領域,接連出現了一係列源於現實緊張關係、超越左右框架的社會思潮,其中以工業黨、小粉紅、入關學為代表,而小粉紅可以說是基本盤最大的一支。

“小粉紅”,泛指出生於1990年以後,成長經曆深深嵌入現代市場經濟與城市生活的新一代愛國主義青年群體——但其命名卻來自對手。以2008年的一係列重大國際公共事件為契機,之前中國互聯網上由知識界主導的左右之爭,開始逐漸被普通網民的愛國主義與“普世價值”之爭替代,矛盾的主要雙方分別是“公知美分”和“自幹五”(自帶幹糧五毛黨)。小粉紅的前身,“晉江憂國少女團”和“鳳儀妹子”早在2010年微博公知大V風行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以網絡文學、娛樂網站的女性為主,時尚、愛國、反對崇西貶中的公知群體。她們原本隻是“自幹五”一個不甚起眼的分支,但在與她們的爭吵中,一些公知人物敏銳地感覺到新對手出現了,而這對手並非來自傳統的紅色老左陣營,於是嘲諷其為“小粉紅”。這個群體快速興旺,有了“小粉紅”命名之後更是爆發出一定自覺。以2013年為界,社交媒體上“普世價值派”公知大V開始衰落,“小粉紅”色彩大V崛起,逐漸改變了中國互聯網空間中原本由“公知”大V主導的輿論環境。2016年1月,以小粉紅為主體的帝吧出征Facebook,震撼了中外輿論場。

傳統知識界和媒體界對待小粉紅的主流態度是否定和懷疑,大批自由主義知識分子批評其隻有“中學文化水平”、“力比多過剩、精神亢奮”、來自匱乏的“底層”、是“忠誠”和“仇恨”思維的產物,甚至感慨“極左”回潮、“30年啟蒙失敗”。然而,小粉紅青年在網絡大眾輿論場迅速占據主流,2019年底嗶哩嗶哩網站(簡稱B站)的首屆跨年晚會成了小粉紅主流化的展示現場,當《種花組曲》響起,滿屏彈幕都是“今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到種花家”。該網站青年的主流政治思潮呈現出鮮明的“粉紅”色彩,如2019年知名UP主方可成被網民指認有港獨傾向,遭到刷屏抵製,很快退出該網站;2020年知名科普賬號“回形針”在外網發布的視頻被網民發現有辱華元素,引發網民一再抵製並最終導致賬號關閉。
小酒蟲 回複 悄悄話

小粉紅是夾縫中崛起的中國的“複興一代”,其觀念構成複雜,表麵看似包含民族主義、保守主義或者左翼思潮,共同具有反對美式“普世價值”的傾向,因而往往被看作自由主義或者20世紀80年代式“啟蒙”的對立麵。然而自由主義是小粉紅的虛假對手,新思潮並非完全處在傳統的左與右鍾擺擺動的軌跡之上,而是含有新的發展元素。有論者已經證明,小粉紅正是全球化新媒介商業文化環境的產物,他們可能比表麵上宣揚“普世價值”的對手更加普世。他們的行動方式、話語模式、情感結構都紮根於全球化的市場經濟社會,卻呈現出一種“去全球化(民族主義)的全球化”特征。我們需要在更豐富多元的坐標係上來認識小粉紅,進而理解今天中國青年的思想走向。

▍二、青年新愛國主義的三波浪潮

小粉紅的“新愛國主義”與過去的愛國主義有顯著的區別。為了在更廣闊的視野中觀察小粉紅,以下對2008年以來青年新愛國主義的三波思潮做一個簡單的係譜梳理。

第一波浪潮以留學生愛國群體為先鋒。他們長時間在國外生活,對西方國家社會的認識從想象層麵進入經驗層麵,意識到“神話”與現實的巨大差距。這個群體最初在西西河一類留學生論壇上醞釀,在2008年涉及中國的各種國際政治風波中走上前台,例如在歐洲保護中國奧運火炬傳遞選手,反對CNN等西方媒體歪曲報道中國等。他們相對精英,有高學曆和成熟的言論能力,以anti-cnn網站(後更名為“四月網”)和獨家網為主要輿論陣地。2010年社交媒體興起之後,微博上以AC(anti-cnn的縮寫)開頭的ID即為這個群體成員的延續,成為社交媒體時代新愛國主義青年力量的種子之一。這一波愛國青年不再在幻想中美化西方國家,而是向國內民眾傳遞真實的經驗。北大出國留學生“小水瓶”的一係列文章是典型。她的《國內醫療比美國差?咱倆換換?》一文不僅對比中美醫療條件,還點名指出當時的自由主義青年領袖韓寒缺少真實的西方生活經驗。總體來說,這一階段的思潮是在質疑與對抗中定義自己。

第二波浪潮源自2010年。彼時“阿拉伯·之春”與“推·特革命”興起,國內社交媒體上人心浮動,西方普世價值的“股票”看似漲到了頂峰。一些有國外生活、工作或者媒體經驗的精英,包括專家學者和社會活動家,與第一階段的留學青年和國內愛國主義青年結合起來,引入傳媒和運營經驗,進行有組織的抵禦。2011年6月,民間智庫春秋戰略發展研究院與《文匯報》合作,組織張維為與弗朗西斯·福山的世紀大辯論,宣布“曆史終結論”被終結。此後,春秋戰略發展研究院延伸出的觀察者網開始在網絡輿論中嶄露頭角,在為中國發展高鐵辯護、反對“華盛頓共識”、揭穿西方製度神話、肯定中國發展優勢、主張中國模式等一係列輿論工作中,不斷擴大影響並吸引大量精英作者參與,很快取代四月網成為新愛國主義傳媒的旗幟。

這一階段的言論進入肯定性階段,正麵總結中國發展的成功經驗,具有鮮明的區別於西方道路的自我意識。此階段還有一個重要現象:一批過去屬於“沉默大多數”的理工科青年意見表達者在觀察者網等新媒體的幫助下進入主流輿論場,以一套重視實際操作的科工發展論述模式更新了過去左右對立的政論話語模式。這一群體被稱為“工業黨”。他們作為中國新中產中的“自為”群體,擴大了新愛國主義的基本盤和理論實力。

第三波浪潮就是小粉紅的湧現。小粉紅的主體不再是知識精英,而是年輕的城市新中產後備軍,有著廣泛的市民階層基礎,這使得新愛國主義基本盤進一步擴大。與前兩波愛國群體相比,小粉紅群體更加年輕,女性比例提高,日常生活色彩濃厚,且融入了諸多粉絲群體,例如來自晉江與鳳儀論壇的群體帶有時尚圈女性粉絲群體特征,來自帝吧、虎撲、B站的男性小粉紅則與體育、遊戲等男性娛樂粉絲群體關係密切。

在思想和言論上,相比前兩波青年的“鍵政”自覺,小粉紅的言論較少理論和政論性,更多從生活直觀出發。他們較少曆史包袱,沒有上一代人對“文化大革命”與改革雙重衝擊的記憶。2008年以來中國事實上的複興跡象,使他們切身感受到中國發展比西方快,生活更方便,治安更完善,產業發展與疫情防控更有效率,因此產生樸素的國家自豪感。在行動方式上,他們在商業粉絲文化中訓練出的“應援”組織能力是前兩波愛國青年群體所不具備的,其多中心化的網上動員模式不同於留學生或者知識共同體的精英行動模式,但同時也與前兩波群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與互動。

值得注意的是,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三、四線城市青年加入小粉紅行列,彼此之間存在諸多經濟、文化上的差異,小粉紅越來越成為一個駁雜的群體。


▍三、作為文化矛盾體的小粉紅

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實踐,是一個交織著個人主義、消費主義、社會主義、保守主義乃至國際主義麵向的混合矛盾體。小粉紅現象也是這一混合性的體現,鮮明的國族認同和愛國主義外表容易遮蔽其有趣的內在矛盾特征。

(一)國族身份政治與新中產文化自尊

彌散於互聯網的小粉紅愛國運動,體現出鮮明的消費社會新中產階層意識,它所動員的是包括學生、白領在內的中產階層及其後備軍。作為對照,以往的愛國運動往往囊括更廣泛的基本盤,例如反日遊行,直到2012年都包括農民工等基層群眾,具有傳統反帝色彩的大眾街頭政治特征和雄性化特征。反觀小粉紅愛國行動,從2018年瑞典警察對中國遊客粗暴執法、意大利時尚品牌D&G廣告涉及辱華引發愛國青年抗議,到2021年美籍華裔導演趙婷因發表過涉嫌反華言論而遭網民舉報,以及多名韓國明星涉嫌辱華而引發粉絲“在國家麵前無偶像”運動,可以看出,這些事件集中在時尚消費與文化領域。究其情感根源,在於這些事件刺傷了具有全球時尚消費能力的中國年輕中產後備軍的自尊。

因此,小粉紅行動的合力雖然指向傳統的民族主義宏大敘事,但其彌散化的動員能力來自全球化時代的中產國民身份尊嚴訴求(而非刻意的民族主義意識),具有一種要求對方承認“我也是文明人士,與西方人平等”的身份政治意識。這種追求承認的激情,孕育出一種以民族主義為宿體的身份政治形態,卻是西方社會身份政治所沒有的特征。

(二)二次元的情感模式與認知模式

情感和趣味是社會最底層的意識形態構件,孕育的動能遠超理性觀念。當我們潛入小粉紅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水麵之下觀察,可以看到小粉紅與其對手“普世”派共享了一些重要的當代意識形態與情感構件,包括“躲避崇高”、生活政治、後現代的諧謔趣味、政治正確、普遍性的心靈脆弱焦慮等等,但又包含異質性要素,最終形成了獨特的“情感識別認證機製”。

告別革命的一代人拒絕小粉紅,卻沒有看到小粉紅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他們的夢想,隻是他們認不出來。“愛國也要萌萌噠”,趣緣政治把國家和曆史趣味化、偶像化,例如《那年那兔那些事》把國家表現為一個個動物漫畫形象,事實上呼應了“躲避崇高”這個20世紀90年代的命題。區別在於,小粉紅回避了崇高的形式,卻為崇高的內容提供了新的形式出路。市場經濟日常生活本身會“去崇高”,但隻要當代世界曆史的鬥爭沒有終結,“崇高”就會不斷重返日常生活的文化形式中。

二次元文化本身就內含一種情感實踐結構,尤其“同人”作品以作者自己的敘事再造偶像故事,幫助粉絲圍繞偶像建立靈活的情感想象互動空間,從而構造出一個帶入性極強的“想象的共同體”。《那年那兔那些事》與“阿中哥哥”等都汲取了同人創作的模式和情感實踐方法,以“國家”為同人對象,投射感情,使得愛國主義與偉大鬥爭也可以參與二次元情感空間的角逐。

坊間普遍注意到,小粉紅的愛國主義情感已經發展為一種政治正確,具有說一不二、不容商量的特點。比較突出的是“挖墳”行為,即通過社交媒體挖出一些人物過去涉及國家的不當言論,進行舉報、投訴。從當下的導演趙婷,到已故的音樂家傅聰,都因為過去的親西方言行而在社交媒體上遭到廣泛抨擊。抨擊者往往拒絕考慮過去的語境,拒絕理解個人與時代的變化,一概以當下中美對立為劃線標準。如何認識這種特質?

一方麵,這種刻板化、絕對化的認知模式,源於青少年雖然擁有較多日常消費、娛樂生活經驗,但較缺少嚴酷生存與社會工作經驗,因此較難進入具體複雜的現實語境思考問題,而是習慣於根據言語符號來識別敵我,進而形成標簽化的情感和觀點。這並非民族主義式的狹隘,而是一種全球流行的現代症候。近期出版的《嬌慣的心靈》一書,詳細闡釋了美國青年如何毀於濃厚的政治正確和過度保護的氛圍之中,越來越敏感,容易心靈受傷,進而激動進行“揭發”“舉報”。他們被一套關於“微侵犯”的說法灌輸,熱衷於審查日常生活中身邊人的一切微小言行是否符合政治正確、是否涉嫌騷擾侵犯。小粉紅共享了這種政治正確的形式,但是換掉了其內容。在這個意義上,小粉紅及其“普世價值”對手都是言語化的人,即根據言語體現的觀念來識別敵我,而非根據現實經驗考量。這也提醒我們,小粉紅是否會共享美國青年的脆弱心靈?

另一方麵需要看到,恰恰在政治領域,情感總是最直接的識別機製,能夠比理性更快地識別敵我。身份政治原本就是一種情感政治,取決於具體境遇中的情緒體驗。當國際鬥爭關係不以人的意誌轉移而存在,當“普世價值”主義者訴諸“理性”“啟蒙”一類言辭批判小粉紅,卻無法掩蓋自身的親西方情感立場,就不可能獲得對方的尊重。正如新冠疫情期間,香港醫學專家管軼談內地的防疫,說“這次我怕了”、“就連我這種也算身經百戰的人都要當逃兵”,他在醫學專業能力上也許過硬,但是相比逆向而行援助武漢的中國醫護隊,他明顯流露出自己的情感立場,因而遭到青年網民的抨擊。

(三)“散戶出征”:飯圈的組織模式

2019年8月的飯圈女孩出征事件戲劇性地體現出,小粉紅運動與日常飯圈運動的同構性,以及與之前愛國運動的極大不同。1999、2004、2005和2012年反美反日運動均發展為上街遊行,內含對宏大政治主題與形式的渴望,小粉紅的“出征”則是單純的線上運動:分工合作、創作文案、打榜引流、刷屏控評、舉報投訴......且紮根於各種網絡趣緣共同體的日常組織活動中。

“出征”正是全球互聯網經濟生產出的一種普遍的社團組織形式。在美國特朗普時代的推特民粹政治中,以及2021年1月美國股市散戶通過Reddit聯合、暴打華爾街空頭的運動中,都能看到類似的組織方式。“散戶”首先是從傳統社會單位、機構裏脫嵌出來的人,但是並不會持續原子狀況,而是依賴互聯網自發組織。

這種散戶聯合運動越來越超出網絡,影響實體經濟與組織運行。從2020年延續到2021年仍餘波未了的肖戰事件,就是粉絲經濟社會化的典型。肖戰事件開始隻是特定流量偶像飯圈的內部衝突,然而引發連鎖反應——粉絲舉報導致AO3網站被封,波及其他趣緣圈子的日常文娛生活,使得鬥爭擴大,引發反肖戰的飯圈統一戰線。他們采取典型的消費主義抗爭手段——抵製對手的代言品牌,這又引發品牌商家下場博弈。由此飯圈、資本、政府都被卷入。這種多方卷入共振的現象一再發生,比如2021年2月B站上一部涉及色情的日本動漫《無職轉生》引發爭議,原本是飯圈粉絲爭論,卻因為反方UP主涉及國家曆史的不當言論,擴大為小粉紅征伐,後又引發豆瓣社區女權人士不滿,發動“出征”,試圖影響B站股價。這體現出青年文化生態的非均衡不穩定傾向,動輒由小事件引發多方衝突。而2021年7月,某國產鞋服品牌隻因“宣布”向洪澇災區捐贈5000萬物資,就引發愛國網民湧入其直播間瘋狂購貨致謝,則是小粉紅情緒運動影響國潮經濟非均衡運行的典型案例。

▍四、小粉紅的生態位競爭對手

在理解了小粉紅的中國特色全球化特征之後,我們需要引入“生態位”的分析視野,考察其在社會矛盾中的真實位置。

(一)小粉紅的“同生態位”對手

那些表麵上激烈拒斥小粉紅的傳統知識分子與小粉紅並不構成相同生態位上的直接競爭關係。他們的對立背後,存在著代際“物種隔離”,由於曆史經驗和話語係統的差異而互相並不理解。例如小粉紅在批判方方日記時,大量采用說唱、玩梗和數碼繪圖為武器,導致“方方們”根本看不懂甚至誤解,從而產生笑話。方方們對小粉紅的憤怒撻伐也總是找錯靶子,不構成真正的批判。

“港獨”“台獨”青年群體,恰恰構成小粉紅在輿論場中的“同生態位”對手。2019年,曾經所向披靡的帝吧出征遭到“港獨”青年有組織的反擊。同樣是網絡空間原住民的“港獨”青年,采用類似的飯圈組織手段和二次元手段反擊,比如通過互聯網平台聚集同伴,分工合作,包括采用黑客手段曝光帝吧出征成員隱私。在遭遇反擊後,帝吧一度宣布暫停出征活動。這讓我們看到不同陣營都在產生新的網絡物種,各自發展著全球化時代網絡散戶的組織能力。他們彼此立場、觀念衝突,卻擁有類似的時尚趣味、行動模式和話語武器。套用生物學的觀點,他們彼此處在相同的“生態位”上,構成競爭。

理解了小粉紅的“身份政治+國族意識”屬性,就會更加理解他們在輿論生態中與另一些身份政治運動,比如女權主義的糾葛。2020年2月,共青團中央微博賬號推出虛擬愛國偶像“紅旗漫”與“江山嬌”,引發爭議,其中女性角色的“江山嬌”吸引了一波女權主義火力,如“百問江山嬌”活動:“江山嬌你來月經嗎?”“江山嬌,領導要你剃頭了嗎?”“江山嬌,你父母是不是為了要男孩生的二胎?”甚至編織說唱歌曲揶揄江山嬌,傳播效果極強。青年女權主義者和小粉紅一樣,浸淫在全球化、媒介化市場經濟和身份政治話語中,懂得嫻熟運用新媒體渠道和新式話語手段進行傳播。在2021年2月發生的女權主義者出征B站事件、4月發生的成都二手煙事件中,都可以看到女權主義者與男性小粉紅、自幹五群體對壘的身影。這說明小粉紅已經深深卷入吉登斯所謂的“生活政治”而非“傳統政治”對抗,未來的挑戰亦主要來自社會生活中的相近生態位。

(二)最大的對手來自自身

2020年,一種社會心態被廣泛觀察到:年輕人普遍在宏觀層麵對國家前途充滿信心,卻在微觀層麵對個人生活前景態度悲觀,恐懼就業、婚姻、生育。這種精神分裂式的心態是如何產生的?

以小粉紅為代表的新愛國主義情感,立足於全球化與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與“短二十世紀”的愛國主義有微妙的差別:後者基於苦難經驗與責任意識,表現為近現代中國雖然積貧積弱、屢遭欺淩,但愛國者依然“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前者更多基於國家強盛與個人幸福經驗。因而帶來一個問題,這種情感是否會受到生活水平與經驗變化的影響?

百年未有之大疫情導致經濟發展受阻,青年人就業空間收縮。同時,“90後”一代作為互聯網原住民,在工作、生活上深深依賴互聯網平台,個人生活越來越“宅化”,對線下現實生活的理解能力和承壓能力有所下降,生於網絡,死於網絡。他們日益受到消費主義、加班文化和債務文化的多重裹挾。當平台資本巨頭陷入內卷式競爭,進一步向社會民生方方麵麵滲透,由開拓新價值空間轉向大麵積收割用戶時,年輕人對資本,尤其是平台資本的印象就急轉直下。馬雲的形象一落千丈,房產平台貝殼的創始人左暉去世後,網上青年一片歡呼。同時,青年對國有企業和體製內工作的期望大增,對計劃經濟開始產生過於美好的幻想。在這一背景下,2020年以來,馬克思主義在青年中受到的關注呈爆發式增長,在B站上出現數以萬計網友自發製作的介紹馬克思主義和批判資本家的短視頻,比2019年的同類視頻增加了7倍。央視2019年的紀錄片《資本的力量》本意在於紀念改革開放,總結資本市場建設經驗,然而轉載到B站後,數千條跟評與彈幕清一色痛批資本。同時,《毛澤東選集》的銷量也在2020年暴增。

我們必須看到,作為浸淫於市場經濟中的粉紅一代,對資本的厭惡以及對“短視頻馬克思主義”的熱衷,仍然具有一種晚期資本主義症候。較少生活經驗、待遇預期下降、趣緣群體的相對封閉性、政治正確的保護、感情用事,再加上抑鬱症文化的流行和利用焦慮獲得流量的自媒體渲染等,這些要素同全球資本內卷加劇一起,生產出一種“愛國反帝反資導向+容易受傷的二次元怨氣”的青年情感模式。這可能是小粉紅“精神分裂式心態”的來源之一。與其說這是左翼的回歸,不如說更類似於福山所說的當下西方青年在政治經濟惡化與身份政治泛濫疊加下所產生的“怨恨政治”。西方的怨恨政治在選舉政治下極易轉化為街頭政治和民粹政治,而當下中國青年中間擴散的怨氣則轉化為自暴自棄的心態和網絡輿論,例如B站青年提出的四大“反抗”:不買房、不結婚、不生育、不996。“我躺·平,資本家就不能再剝削我。”這種怨憤的本質,一方麵是反對資本壓榨的合理訴求,另一方麵更是已經被消費主義熏陶的心靈,因為得不到消費主義滿足而產生的挫敗感。其觀念並不指向階級敘事或者生產方式敘事,而是指向類似西方社會民主主義的福利敘事。

▍五、結語

有論者嚐試以“新個人主義”來描述當下網絡青年的精神狀態。在市場經濟時代,個人主義當然是一個現實性和實踐性的核心命題,但小粉紅所呈現的個人主義與國族主義的混合體,明顯超越了抽象的個人主義。20世紀80年代思想解放裏的“個人”是知識分子想象的人道主義的、精神純粹的個人。20世紀90年代全麵改革開放之後,市場經濟一騎絕塵,此時的個人一度是西方經濟學裏的抽象“經濟人”,隨後又在金錢浪潮中化身為真實的草莽梟雄或者雇用個體,嚴重衝擊知識分子對個人的美好想象,從而有了1994年文學界的“人文精神討論”。1998年出版的《沉重的肉身》,可謂後革命時代以及社會轉型時期知識分子倫理學的總結,專注於討論從人民倫理向個體自由倫理蛻變時的“痛並快樂”。然而和小粉紅一代對比,可以發現這實際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時期才會發生的特定個人倫理現象,在這個“沉重”當中,並不包含對貧富差距和個人生活品質的焦慮,因為那時的“個人”尚未全麵遭遇房價、婚育成本、加班與待遇的苦惱,也不包含與世界各國國民直接碰撞帶來的體驗——這些體驗是今天“改革深水期”與全球化消費時代的年輕人才會遭遇的。

2008年以後,隨著中國崛起開始顯山露水,中國人直接置身於全球化媒介交流與競爭情緒當中。小粉紅現象就是這種位置碰撞的表現。相比同樣來自消費社會的中國台灣地區“小確幸”一代,“小確幸”隸屬於一種安心歸順西方國際體係的社會心態,而融入中國複興大背景的大陸青年,卻處在與西方的認同戰爭之中。小粉紅這種既非知識分子理念化的,也非無產階級革命化的政治與倫理表現,讓20世紀80年代譜係的知識分子們難以接納:他們困惑於改革開放與全球市場為何不僅沒有帶來他們所籲求的曆史終結之人,反而催生出了更廣泛的愛國主義群體。然而小粉紅現象以及圍繞其所發生的所有爭論,恰好生動地體現出各種主義和理念在現實中的洗牌與編碼,映射出我們這個時代後現代欲來還休、曆史欲終結而難結、末人式的幸福欲與繼續偉大鬥爭精神持續糾葛的症候。

小粉紅是一個過程,它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寂靜的個人主義與“去政治化的政治”,重新接納了集體、國族、曆史主義、社會主義等維度。麵向未來的問題是:生當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粉紅一代究竟是會發展為崛起的一代還是淪為迷茫的一代?

對於知識界來說,首先至少需要擺脫置身事外的評判立場,拒絕“民粹”或者“脊梁”之類簡單的指認,同時要超越“青年”與“主流”的刻板劃分,認識到小粉紅不僅僅是一個青年亞文化現象,也是被知識界和教育界主流所壓抑的重要精神不得不藏身於青年之中的結果。

我們有了小粉紅的“原力”湧動,卻缺少解釋這個“原力”的理論。中國青年以及新愛國主義往何處去,取決於與各種思潮、實踐、社會主體的互動能否積極展開。而這也是知識界不可推卸的責任之一。
小酒蟲 回複 悄悄話 好久不見。大外宣基金又發錢了?
FollowNature 回複 悄悄話 美國想得美,就是讓中國永遠當美國的長工,隻生產低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性產品,供應美國。怎麽可能呢?
南方古猿 回複 悄悄話 喜歡看“笨狼”的文章。分析問題客觀全麵。關注點讚。
Californian 回複 悄悄話 怎麽樓主就不提中國日子最近也不好過:資本受打壓,地產瀕臨崩潰,大規模限電等等。美國嘴上不說,實際就是要脫鉤冷戰,這個過程漫長和痛苦,是對雙方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