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內卷是競爭過於激烈,大家為了爭奪為數不多的資源而打破頭的結果,政府和黨媒承認內卷是個事實,但對領導來說,內卷隻是國家社會麵臨的諸多問題中的一個,對待內卷真正的問題不是多難,而是大家的態度是不是端正,學習、把握了新時代精神沒有,所以政府當然是要用“教育”來引導大眾,隻要大家認識正確了,內卷也就不那麽可怕了。
大內宣:內卷了嗎?學習毛澤東思想好了【1】
那什麽才是認識正確了呢?簡單說就是別攀比,老老實實認命,當個黨的好群眾,好士兵。你博士畢業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當個中學老師不也挺好的嘛?實在不行改行當個個體戶,不去內卷,內卷不就沒了嗎?在內卷最激烈中學升學層次裏,對於麵臨升學激烈競爭還未成年的年輕人,黨媒希望大家對人生有個不同的認識,“要讓孩子認識自我”,“正確地理解成功”【2】:
很多時候,我們將成功標準給“單一化”,甚至是“標準化”了。在當今的社會,很多人將成功等價於“有錢”。用金錢來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問題。誰都清楚,社會有很多角色,有些角色未必能夠在當代產生多大的價值,可是卻有可能影響到下一個世紀。而因為“金錢”與成功掛鉤,導致了許多人向往成為“網紅”,甚至渴望成為明星。
內卷“實際上對一個社會而言,並非是一件好事”,大家其實沒必要太追究課外活動、補習之類的,“這都是盲目跟風的現象!我還是側重家庭教育方麵做如下解釋:”【3】
家長要教育孩子做好自己,不攀不比,靠努力學習改變命運!由於種種原因,家長沒有讓孩子過上富裕的生活,但是孩子不該因此自卑、自己瞧不起自己!人常說: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嘛!告訴孩子:不比父母比明天!
政府還真的推出了許多政策,減輕中小學生的負擔,如減少小學生的功課、考試壓力,打擊課外補習產業【4,5】,這些新的政策包括:
首次明確校外培訓不能“超綱”
校外培訓機構不得辦競賽
查處中小學教師上課不講,校外講課
培訓機構須取得辦學許可證
“現在補課費用越來越高,家長很無奈,既覺得難以承受,又感覺不得不接受”【6】,“然而動輒數千上萬元的補習費用,阻擋不了家長們對補課的需求和熱情,課外補習熱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7】,為什麽?為什麽政府要減輕中小學生的負擔,家長孩子也迫不及待予以相應,但大家還是不情願地繼續承受這些負擔呢?為什麽大家都知道內卷無奈,可還是越卷越樂?
2018年升學錄取率是81.1%,2019年降至 79.5%【8】,2020年據估計高達85%【9,10,11】,這說明升學還是有希望的,那大家卷什麽?
曆年錄取率
首先升學有本科和專科之分,一本率(第一誌願本科錄取率)其實很低:
即使本科錄取率總的也能保持在50%左右,一本率低反映了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而進入名校則更難了:
每個人都不一樣,不能每個人都要上名校,也不是每個人都想上名校。但這隻是一個方麵。
本科錄取率
最關鍵的問題,是【12】
985、211高校依然隻占少數,基本都是中央部屬高校。截至2019年6月,在2688所普通高等學校中,118所高校為中央部委所屬院校,占比還不到5%
“雖然占比不足5%,中央部屬高校幾乎壟斷了國家對高校的政策支持,當考生考入中央部屬高校,即意味著占有先天的資源優勢”,明擺著說,這5%的院校把資源都占了,如果資源被壟斷,那大家能不通過內卷去爭嗎?這種對資源的壟斷,甚至到了大學任教的程度,最近薑文華持刀殺人引發的“非升即走”和中山大學隻有幾個永久職位卻招聘8000博士後割韭菜剝青椒現象【13,14,15,16】,加上996、007,說明內卷無處不在,江蘇大學生“扣留”院長抗議學,也是為了保住自己辛苦掙來的那一份不至於被加水淡化【17】。內卷是社會不均帶來的殘酷現實,內卷是為了爭奪那5%的壟斷資源去爭奪的結果,大家除了內卷去搶,還有什麽辦法?可見升學內卷是中國畸形政策的產物。那大家為什麽去搶,太明顯了,為了到一線城市,到不了也得到二線。從中國收入的數據【18,19,20】,中國的城市,“線”越高,資源越多,生活水平越高,生活質量越好,一線與邊緣城市差別高達六七倍,怎麽能不去爭?“不比父母比明天”?沒有父母,這明天不去爭,怎麽來?習近平不是要讓人民的日子越來越好嗎?大家除了內卷,還有什麽出路?這內卷不是卷,而是爭。
這一切,通過衡水中學“學霸”演講反映出來,“張錫峰放言:‘我就是一隻來自鄉下的土豬,也要立誌去拱了大城市裏的白菜!’”【23】,張錫峰說出了千萬學子的心聲,他的言辭在民間引起共鳴,卻被政府喉舌排擠,擠噠為“到城裏‘拱白菜’的想法就顯得俗氣”,因為這“沒理想”,可見政府與老百姓的鴻溝。習近平的民族振興是要讓大家甘心當一顆螺絲釘,但大家卻隻聽見習近平的“中國夢”,當這“中國夢”真的也可能成了夢的時候,中國人選擇了最無聲的抗爭,躺平【24】。
躺平並不是一種普遍現象,大多數人沒法躺平,但躺平激起的波瀾,比內卷還厲害,因為形如6點起床12點睡覺高考衝刺,或996那樣的掙紮,那也是有個目標,有個奔頭,躺平反映的是中國人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新四座大山”【27】壓迫下的放棄。在中國養個孩子大約要100萬(人民幣)【28】,按照中國美國的產值比,這個費用(中值)相當於美國的80萬(美元),遠高於美國的30萬均值【29】,就是說大家真的養不起孩子,這也看出中國的三胎政策與現實多脫節。
躺平是對中國政府最大的挑戰,因為放棄就是對前途失去希望,對前途失去希望就是對黨和國家失去希望,中國共產黨的合法性是建立在給中國人民提供不斷改善、提高生活水平這一基礎上的,民族複興首先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須越來越好,這也是習近平如此重視脫貧成就的原因,如果大家覺得這已經得不到保障,已經不再是自己的中國夢,那麽共產黨的合法性也就成問題了,大家不能說出來,沒機會說出來,但這並不是說大家沒有機會以其他途徑表達出來,也難怪黨媒第一時間全力反擊,共青團中央是這麽說的:
【#當代年輕人從未選擇躺平#】疫情爆發,年輕的白衣戰士,逆行出征;邊境邊關,年輕的人民子弟兵以少敵多,用生命捍衛祖國領土;航天中心,平均年齡隻有31歲的科研人員,已經是中堅力量……在大風大浪中,青年一代不負使命,不負家國。他們有信念、有夢想、有奮鬥、有奉獻,他們從未選擇“躺平”! ?
最激烈的,是《南方日報》【31】:
老板們希望員工適應007式的工作性質,而員工們則再也不相信老板的那一套畫餅理論,所有的功勞都讓別人領吧,自己隻想毫無壓力的躺平,舒舒服服的過自己的一生。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這一代年輕人真的受夠了那些雞湯的影響
“長時間躺平會讓人看起來很頹廢。久而久之會進行自我否定,最終變成一股影響巨大的負能量”,“試想一下,假設公司裏的人全部都選擇躺平,老板也就沒了一點權力,想讓員工幹什麽事情都要求著員工幹,這樣的現狀也挺可怕。這會逼著老板們都選擇打工,最終生活將會變成什麽樣子?”
黨專製思維很可怕,老板逼你996,但黨說你不能“自我頹廢”,否則“老板也就沒了一點權力”,那多不好。輕輕一句話,責任全在韭菜們。幸好中國不允許向領導問責,但還不至於不允許為躺平爭辯。“年輕人選擇退出內卷怪圈重新回歸慢生活舒適圈。誰最討厭躺平?是資本,誰都不加班了,老板的畫餅都沒人聽了。年輕人選擇躺平,也是對扭曲現狀的一種無言的反抗。”黨媒完全不能理解群眾的處境和尷尬,是正常的,因為黨媒的存在就是為了為黨辯護,可即使是大家在無理取鬧,政府也應當反省,這種政策有沒有用,到底對中國是好還是壞?
換句話說,僅僅靠“有信念、有夢想、有奮鬥、有奉獻”,“不頹廢”就行了嗎?中國能強大嗎?
內卷和躺平這些社會現象的產生有三個原因,一是資源、財富分配不均;二是發展陷入了局部低穀,被困在裏麵上不來;三是經濟發展的極限。
世界上除了窮人,誰都不願意平均分配,想想如果你生活在一線城市,屬於下層的,但城市裏的教育醫療交通飲食娛樂環境是遠方城市所不能比的,你當然不願意外地人來入戶口,也不願意中央把錢分到邊遠的城市,所以你即使工資不高,住房條件也不好,還是希望自己的那一份不跟他人分享。正是因為有反對平均分配的巨大勢力,在老百姓的聲音被壓製的環境裏,貧富分化會越來越激烈,甚至到國家也不能主導的地位,因為中上層是任何一個政府統治的基礎,他們也許不能通過投票表達自己的聲音,但如果他們的根本利益受到衝擊,是會引起社會動蕩的。
中國最可惡的大內宣,不僅在疫情時期跑到美國“體驗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美國人民”,還把漲工資要求上升到美帝國主義逼中國增加成本的地步
發展陷入了局部低穀,是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到了極限,已經沒有發展的動力,發展是靠越來越多的債務拖著勉強向前走,這就是目前中國的現狀,中國靠基建和房產投資的路子已經到了極限,必須通過經濟轉型才能躍出這一低穀。
經濟發展的極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現象,我這是旁門左道,但即使是西方如此發達,經濟低速增長已經好幾十年了,生產力的發展也很低,人的生活水平隻是因為技術更新才得到表麵上的提高,而質量則實質上變化不大。
處於這三個環境下的經濟往往是表麵上(nominal)增長,實質停滯不前,像中國往往以量產,通過產能過剩來追求越來越低的回報,用以掩蓋失去發展方向帶來的困境,但這樣越做浪費也越大,大家的機會也越少,這樣大家隻能內卷,內卷盡頭隻能躺平。
中國的領導階層很清楚這一局麵,中國的經濟轉型已經說了十幾年了,劉鶴身邊就有一群人專幹這個的,習近平也支持。但現在看來中國轉型有兩條出路,一是向消費社會轉移,二是產業升級。
轉向消費社會是教科書路徑,很簡單,經濟發展(大概)是投資+消費,投資沒戲,隻能靠消費。中國講消費講了十幾年了,雙循環也一段時間了,為什麽消費還是提不起來?是因為教育、醫療、養老、住房“新四座大山”嗎?為什麽會有這四座大山?
一個老百姓的收入有很多來源,最主要的是工資和福利,統稱可支配收入,我曾經做過一個計算【35】,中國人統統加起來的所有收入,基本上跟中國全社會的“社會零售”打平,就是說中國人的所有收入就隻夠生活的,四座大山一點都解決不了,這是四座大山存在的根本原因,再把話說直了,中國人的收入太低,不足以給自己的現在(醫療、住房)和將來(教育、養老)做準備,這才是內卷和躺平的原因。中國政府一直在鼓勵消費,要擴大內需,為什麽內需就是起不來?內需不起來是因為收入沒跟上,如果你平時讀讀政府專家擴大內需的策略,絕大部分是降低內需的成本,如政府精簡管理程序,降低大家的負擔,疏通貨物流通渠道,這些都有用,但都是零頭,真正的核心是收入,所以不論誰說擴大內需鼓勵消費,隻要不提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就是廢話:
要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促進消費增長,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紮實推進養老體係建設,消除群眾的後顧之憂,刺激消費拉動內需
可是提了也還是沒有用,因為你可以光說不做,結果老百姓還是沒錢。這不是前用在刀刃上的問題,以為投資就行了,因為事實是投資已經不行了,已經被明證了,而如果老百姓沒錢,“有信念、有夢想、有奮鬥、有奉獻”也不能消費,沒有消費能力的生產,本身就是最大的內卷,是浪費。所以歸根結底中國的消費型經濟轉型不是消費轉型,而是收入重新分配轉型,財富分配不僅是一部分人得益,也是一部分人受損,這才是中國近期最大,最艱難的改革。據《華爾街日報》【40】總結,2020年疫情中,西方大舉推行經濟紓困政策,而中國則把負擔推給老百姓,但中國民間並沒有這個承受能力,結果大家隻能舉債熬過去,中國民間通過增加1.7萬億(美元)的債務來彌補政府無為帶來的消費缺口,超過全國總產值的10%,內卷不內卷,大家隻知道沒錢,跟覺悟、認識沒什麽關係,“不攀不比,靠努力學習改變命運”,但殘酷的現實是命運並不能被改變。這是政府欠老百姓的債,不還以後也會成為動蕩的因素。
2020年中國民間增加了1.7萬億(美元)的債務來彌補政府無為帶來的消費缺口
中國政府有什麽可以把財富轉移到社會中下層人民手裏的辦法呢?很多。比如大舉投資三線四線城市的教育和醫療,包括提高當地中小學教師和醫生護士的工資,允許附近農民進城並給予戶口,並適當對廉價房給予補助,8000的博士後擠在中山大學,沒有後路,國家民間可以通過對其他大專院校增加經費,給這群有高等教育的人一條出路,同時改變落後地區的教育水平。你要是想想,課外補習這一行為,首先不是城市之間相互內卷,而是城市加大了自己對農村的優勢,徹底讓農村孩子沒有晉升的機會,由此看出向落後地區投資是多麽重要。這種中央向地方財政轉移一直是中國運行的一部分,貴州就是接受中央補貼最多的省份,這一調整就是說其他條件優厚的城市就不在享有以前的待遇了,盡管沒有涉及直接工資收入,這一部分財富轉移是很可觀的,從國家的發展來看,不僅讓全國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機會共享,還形成了一個戰略縱深,不僅是戰略縱深,也是解決中國人口老年化的一個關鍵步驟,還挖掘出整個社會一群被遺忘的,最後的人力資源,即使從中國城市群的發展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可行的。斯坦福大學羅傑爾(Scott Rozelle)從他在中國的調查發現,邊遠城鄉的人口的條件和落後國家差不多,缺乏基本醫療和教育條件,青少年營養不良是常事,有一次他通過調查發現學生連維生素都缺乏,他用自己的基金,說服當地政府允許他做了個實驗,發現添加了維生素後大家考試成績都提高了,這一政策也被接納,可見環境差到什麽程度,他倡導中國政府大力投資這類落後地區,堅信這遠比探測火星重要,我說肯定比習近平把錢花在足球上重要得多,是中國下一步發展的關鍵。不過這種財政開支最終是來自某處,就是把一線二線城市的財富向外轉移,要說服、壓住一線二線城市群體的人,是要花出政治資本的,也就是壓住這一利益群體。這個計劃還有一個含義,就是財政要從投資轉移到民生上,直接造福於老百姓,改變中國政府目前發展計劃寄望於投資和戰略產業突破的方針,這種轉變也是為了停止政府壟斷、集中財富的做法,當財富被集中在少數地方、少數群體的手裏的時候,大家為了爭奪,分一杯羹也就隻能內卷。
內卷反映了社會失去了向全體成員提供機會的能力,內卷是老百姓為了不現實的目標在作無謂的爭鬥,但恰恰是因為社會隻有少數“有價值”的目標,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再不現實也隻能參與這場爭鬥,所以內卷的真正含義是社會的停滯。社會發展的停滯是全社會的責任,改變這種局麵,創業者的確可以通過開發出全新,大家需要的產品和產業,給大家一個能參與開發創新的機會,滿足大家的需要的同時也提供了致富的機會;改變大家對事業、地位、價值的認識也能產生一些意想不到行業,帶來意想不到的回報和滿足。但覺悟和人生觀的能力是有限的,在中國,政府的有形之手一直是主導資本流向的主力,政府的政策不僅引導財力物力人力,而且也限製財力物力人力,政府的政策不僅是導致內卷的主要(盡管不是唯一的)因素,反過來也威脅到政府的合法性。
內卷提醒大家,也提醒中國政府,中國是個落後的國家,大部分老百姓的日子是好多了,但並不是絕對意義上的好,大家滿足多了,但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滿足,機會多多了,但好的機會還是有限,越好的越難找,高考錄取率(升學率)即使是85%,中國的毛入學率(就是所有適齡群體的升學率)隻有52%,脫了貧並不就是有了機會,繼續沿用集中資源的政策,內卷隻會越來越激烈,反作用也會越來越激烈,躺平的呼聲也越高。
中國的第二條出路是全麵產業升級,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說穿了就是全麵取代西方發達國家的產業,把高產值高生產力的產業的一大部分奪過來,簡單說就是占據高技術產業鏈了,這一目標不現實,還直接威脅到西方的生存,西方也已經覺醒了【43】,不會允許這發生【44】,而且這也是衝突的根源,對人對己都不利,不是負責任的國際成員應當做的,也帶來不必要的風險,做不到還冒進,不是好的國策。產業升級難,從某個角度預料了內卷,正是因為產業水平低,生產力低,產值低,大部分行業的回報,收入也低,大家隻能向那幾個有價值的,就是那些高薪的行業奔去,這才內卷,,而政府對資源財富分配的政策,更是給這一現象火上澆油。
這樣話就說回頭了,中國發展過程中采用的通過不平均分配,“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做法,已經給自己造成一個障礙,老百姓得不到自己該得的回報,中國目前的政策不但沒有讓國家達到把財富“放到更有用處的地方(投資)”的目的,反而給發展拖了後腿,因為沒有消費就沒有生產,沒有生產就沒有發展,也就不肯能升級。內卷躺平是對這一模式的警告,黨媒說:“很多人將成功等價於‘有錢’”,可是黨啊,沒有錢,大家怎麽實現中國夢呢?
三胎政策出籠後,全社會的反映是“民不聊生”,這也是躺平的一種形式,就像上麵說過的,躺平就是對將來的放棄,是對希望的否定,也是對政府最強烈的不信任票,中國的經濟改革涉及到社會的穩定和信心,就看大家有沒有這個勇氣麵對這一現實了。
【資料】
【20】老實說,對人均可支配收入,【18】和【19】的數據很難理解,上海,一個是“21548”,顯然是月入,另一個是“76437”,看上去是年入。
【44】這並不是說中國產業升級就不可能了,而是說世界將會進入一種共存的環境,不能指望誰能壓倒誰,能取代誰,後果是相對緩慢的發展速度,這是為什麽經濟改革必須向一個穩定,能持續的方向發展的原因。